“鑽”進壁畫看展覽

9月8日下午,陝西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陝歷博”)正式發布了圍繞館藏唐墓壁畫開發的VR大空間沉浸式數字體驗項目《壁畫那邊是唐朝》。
唐墓壁畫是陝歷博最具代表性的館藏文物,出土於近30座唐代墓葬的675幅、面積約1200平米的壁畫,真實反映了唐代的社會風貌,生動再現唐代貴族生活的豐富細節,是了解大唐文明極為重要的“視覺史冊”。
出土於唐懿德太子墓的《闕樓圖》(局部)。陝西歷史博物館供圖
“由於材質的脆弱性及保存狀況的特殊性,唐墓壁畫真品很難像其他文物那樣外出巡展,所以受眾面較窄。壁畫觀賞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這個‘門檻’使得大眾在看展的時候會覺得枯燥。”陝歷博館長龐雅妮表示。
如何讓唐墓壁畫承載的豐富歷史文化信息有效觸達更多觀眾?陝歷博運用科技手段賦能文物活化利用,打造的首個沉浸式數字體驗項目《壁畫那邊是唐朝》,以“AI+3D”技術為依托、VR大空間為載體,為觀眾搭建起一條穿越千年的“時空通道”。
出土於唐章懷太子墓的《客使圖》(局部)。陝西歷史博物館供圖
“憑借成熟的VR大空間全棧技術體系,將唐墓壁畫從靜止的展品躍升為‘可進入、可交互、可感悟’的鮮活歷史場景,觀眾可穿越時空,身臨其境地感受大唐風華。”龐雅妮介紹。
據悉,該項目的內容創作元素來自懿德太子墓、章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等唐代高等級墓葬壁畫。
“我們特別邀請了唐史研究專家、壁畫研究專家和考古專家,對故事中的建筑形制、服飾紋樣、禮儀規制等細節進行逐幀考証,力求為觀眾打造一場精彩震撼的視聽盛宴。”該項目導演、編劇曉理介紹。
《壁畫那邊是唐朝》高精度還原了唐代馬球運動的場景。陝西歷史博物館供圖
飛入雲端,鳥瞰長安盛景﹔搭乘華蓋馬車,追逐皇家狩獵隊伍﹔深入墓穴之中,親歷墓室壁畫繪制過程……實際體驗環節,觀眾通過30分鐘的全景寫實“大唐之旅”,不僅能目睹唐章懷太子李賢的生平歷程,還可借助虛擬現實技術,一覽盛唐風貌。
《壁畫那邊是唐朝》中的唐章懷太子墓場景。陝西歷史博物館供圖
“作為一名西安人,我一直很好奇唐朝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通過VR,我看到了唐長安城的繁華盛景,真的太震撼了。”觀眾李先生坦言,《壁畫那邊是唐朝》從內容到視聽,都帶給了他前所未有的沉浸體驗。
“對話宇文邕”展首創“無文物實物”模式,觀眾通過AI交互設備即可與北周孝陵“復活”的皇帝宇文邕跨時空對話﹔
融合了AR、VR、裸眼3D技術等創新手段的“古今智鑒——陝西歷史博物館數字融合體驗”案例榮獲2024年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最佳數字展示案例……
近年來,陝歷博持續推動智慧博物館建設,不斷豐富博物館的展陳體系,打破了時間和地域限制,有力提升了文化傳播效能。
一名《壁畫那邊是唐朝》項目的體驗者正在和劇情互動。人民網記者 李志強攝
“數字技術就像是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為博物館工作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我們將不斷用新技術、新理念為公眾提供更優質的文化產品。”龐雅妮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