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陝西

陝西通過延鏈補鏈強鏈,逐步形成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等五個融合產業集群,產業發展綜合評價排名全國第十一位、西部第二位——

智變“鏈”動向未來

2025年09月08日08:30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智變“鏈”動向未來

AI(人工智能)變身貼心助手、“數字員工”加速公務處理、“最強大腦”解鎖新場景……在陝西,AI技術正在加速走進生產、生活,全面賦能千行百業。

9月3日,在科大訊飛絲路總部AI展廳,上百款智能產品擺放整齊,涵蓋教育、醫療、工業等領域。

對著話筒,演示經理尹嵐輸出指令:“生成一張新中式風格裝修效果圖。”

短短幾秒后,訊飛星火大模型根據語言描述,成功生成圖片。尹嵐說:“不僅如此,大模型還能完成書寫代碼、邏輯推理、數學計算等指令。”

作為國內領先的大模型,訊飛星火大模型集文本生成、語言理解、邏輯推理、多模態等七大核心能力於一體,可從海量數據、大規模知識中持續進化,幫助用戶實現從提出問題、規劃路線到解決問題的全流程閉環。

科大訊飛西安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付中華說:“依托在聲學領域的技術優勢,我們研發的訊飛聲學成像儀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讓設備檢測從‘聽得見’轉變為‘看得見’,在電力、化工等領域應用。”

在陝西扎根7年,西安人工智能研究院已經成為科大訊飛內部研發人員和研發方向最多的外地研究院,為訊飛數碼、華為智能終端等提供核心技術方案。目前,該院在芯片級降噪解決方案、多語種多模態識別等領域開展前沿研究和技術研發,相關課題獲得陝西省重點產業鏈創新項目支持。

“陝西科教資源豐富,為公司研發和快速轉化產品提供了人才和技術支撐。”付中華說,隨著人工智能快速發展,西安人工智能研究院開發應用數逐年增長。

作為新興技術,人工智能成為車企搶佔市場的“法寶”。

今年3月,吉利發布統一的智駕解決方案——“千裡浩瀚”。作為全球唯一完成全域人工智能化布局的車企,吉利多項前端AI技術成果應用於架構、動力、底盤、座艙等智能生產領域。

9月1日,吉利汽車西安制造基地在“超級大腦”的全流程指揮調度下,生產線實現無人化作業,60秒就能下線一輛汽車。

吉利汽車西安制造基地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目前佔地面積最大、投資最多、產品最高端、工藝最先進、智能化程度最高的4.0工廠。基於強大的數字平台和智能化設備,這座超級智能“黑燈工廠”實現不同設備、機器人自主協調運作,自動化率100%。

今年前7月,在吉利、比亞迪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陝西汽車產量再創新高,達108.3萬輛,較2024年提前1個月突破百萬輛。

除了制造,“人工智能+”正在助力陝西逐夢藍天。

西安因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是陝西無人機“鏈主”企業,其自主研發的“無人機+無人機場+后台軟件”智慧空基飛行系統,可廣泛應用於能源巡檢、城市管理等領域。

“利用5G、大模型等,我們為無人機加裝‘大腦’,使其在石油管道、光伏電站巡檢中自主作業。”西安因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辦公室主任張弛說,公司將探索無人機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助力低空經濟與產業協同創新。

在一個個細分領域,“人工智能+”的觸角不斷延伸,與行業更緊密地融合在一起。

“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有三大要素,數據、算法和算力。其中,算力尤為關鍵。”陝西省大數據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欒龍源說,算力分為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級算力和量子算力。其中,智能算力是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力量。

作為“鏈主”企業,陝數集團以“聚數、用數、興數”為發展目標,深耕大數據、雲計算和信息化行業,積極構建人工智能(大數據)算力體系,建成陝數大數據產業園數據中心、陝西國資智算中心一期,擁有100P智能算力,為推進省屬企業“人工智能+”行動夯實基礎。

“強大的算力不僅能大幅縮短模型訓練時間,還能助力技術迭代創新。我們攜手圖靈量子打造的可編程光量子計算系統平台,突破量子技術產業化壁壘,構建了‘量子+AI’融合生態,效能相當於幾百台傳統設備。”欒龍源說。

9月2日,陝西省國資系統智慧監管體系建設推進會在西安舉行,現場授牌發布陝西國資雲平台。

“陝西國資雲平台深度融合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支持一雲多芯架構,提供全棧雲計算資源和安全服務,為省屬企業提供全面數字化解決方案。”陝數集團研究院數據及AI工程研究所副所長許志鋒說,公司打造的“數字員工”,實現圖文快速交互,高效排查故障點,解決了智能制造領域的痛點。

智變預見未來。瞄准新賽道,陝西積極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產業,通過延鏈補鏈強鏈,逐步形成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等5個融合產業集群,基本形成包括基礎層、數據層、技術層和應用層的產業鏈。

目前,陝西涌現出訊飛超腦、易點天下、中科光電、超嗨科技等一批人工智能企業,總數超過500家,省內超20所高校設置人工智能專業,每年培養相關研究生5200多名。

根據《中國人工智能區域競爭力研究報告》,陝西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綜合評價排名全國第十一位、西部第二位。2024年,全省人工智能(大數據)產業鏈實現工業產值255.78億元,今年上半年實現制造產值98.2億元,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0.5%。

人工智能既是“智高點”,又是“制高點”。不久前,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

“‘人工智能+’為我們提供了重構產業生態、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契機。”西部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張鴻說,陝西要搶抓機遇,發揮優勢,加快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鏈,形成“算力支撐—算法研發—數據開放—場景驗証”閉環,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記者 蘇怡 田若楠)

(責編:鄒星、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