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以創新為引擎,推進農業資源高效轉化利用——

科技賦能西安農業綠色轉型

2025年07月30日08:52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科技賦能西安農業綠色轉型

7月25日,游客在西安毅朝種養殖業專業合作社採摘葡萄。

7月25日,游客在西安毅朝種養殖業專業合作社採摘葡萄。

“我們果園已經不使用化肥啦。”

“果樹的枝條、爛果,現在都成了香餑餑。”

“果樹行間種上毛苕子等綠肥作物,不僅減少了土壤水分的蒸發,還抑制了雜草。”

……

從秦嶺腳下的生態果園到渭河沿岸的生態農場,從都市農業園區到鄉村振興示范村,西安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深入推進農業資源循環利用,積極探索綠色低碳發展新路徑。截至目前,西安市已有17家農場入選國家級及省級生態農場,輻射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戶實現農業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將生態農業從理念變為實景。

種養結合促資源循環利用

7月24日,在西安鄠益美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葡萄園內,游客正在採摘、品嘗葡萄。“咱的葡萄不用化肥,零農殘,果香濃郁,營養成分高。這是剛摘的葡萄,您可以帶皮吃。”該公司負責人汪航對游客說。

該公司配套建設了一座肉牛養殖場,所產牛肉供應本地餐飲企業。干牛糞和果樹枝條經過分子膜智能發酵堆肥技術,制成固態有機肥,用於葡萄園的土壤改良。濕牛糞通過沼肥處理設施發酵,轉化成液態有機菌肥,為果樹提供速效養分。

“這種種養結合的做法,充分發揮了資源循環利用的優勢,實現了農業廢棄物的近零排放。”汪航說,依靠這套完整生態循環模式,公司實現了化肥的全量替代。2022年,西安鄠益美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入選國家級生態農場。

近年來,在西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以下簡稱“西安農技中心”)指導下,西安市鄠邑區葡萄產業園區通過生態循環模式,不僅改善了土壤環境,還提升了果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

農業廢棄物變為有機肥

有機肥不僅能改善土壤結構、提升地力,還能有效降低土地對化肥的依賴。如何把農業廢棄物變成有機肥,發酵工藝是關鍵。

7月25日,記者走進西安稷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隻見有機肥生產區整潔有序,一個“黑色魔術屋”正在持續冒著熱氣。這個“黑色魔術屋”下面是牛糞、果樹枝條等農業廢棄物,現場幾乎沒有異味。

西安農技中心技術人員常小箭一邊工作一邊說,這個“黑色魔術屋”其實是一套智能堆肥系統。外層覆蓋的分子膜是整個系統的核心技術,能夠阻隔堆肥過程中產生的氨氣等成分,有效減少異味外泄。分子膜還能阻隔雨水等外界水分滲入。

“以前堆肥發酵需要搭建大型棚舍和防雨設施,現在隻需對地面進行簡單硬化處理,就能在露天環境下實現穩定發酵,極大降低了建設成本。”西安稷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袁景說,這套系統實現了全過程遠程操控。過去發酵,每5天至7天需要人工將物料翻一次,給微生物提供氧氣,進行好氧發酵。現在隻需在手機上一點,不用翻堆,就可以實現好氧發酵,節省了不少人力。

“我們針對林果枝廢棄物腐熟周期長、傳統堆肥附加值低等難點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常小箭說,西安農技中心聯合西安工程大學專家團隊,創新研發出高效腐熟菌劑,使農業廢棄物的發酵周期縮短至15天至20天,發酵效率提升30%以上,實現了農業廢棄物向有機肥的高效轉化。

生態種植降本增效

在西安毅朝種養殖業專業合作社,一種綠色生態種植模式正在發揮作用:通過“以枝代肥、以草改土、以菌代藥”的方式,實現果園的低碳生態種植。

7月25日,該合作社負責人張毅朝指著葡萄葉片說:“你看這個葉子,又大又厚,顏色黑綠發亮。這說明我們種的陽光玫瑰葡萄營養很充足,硬度好,果子個頭大。”

2022年以來,西安毅朝種養殖業專業合作社嘗試應用“三位一體”土壤微生物區系調控技術體系,通過“果樹枝條分子膜菌劑協同發酵高值化利用技術”“果園綠肥綜合利用技術”“‘微生物+’土壤養分高效管理技術”,讓果園的果樹枝條得到循環利用,提升了果園土壤有機質,優化了果樹根際微生態環境,實現了“養根健果”的目的。

“這套技術體系為果園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張毅朝說,以前每畝地的底肥要用100公斤復合肥,今年僅用了10公斤,葡萄長勢非常好,既降低了成本,又實現了增收。2023年,西安毅朝種養殖業專業合作社入選省級生態農場。

西安農技中心副主任楊雍說,當前,西安市以技術創新為引擎,在生態循環農業領域多點突破。從農業廢棄物高效轉化,到蔬菜秸稈全量利用等技術﹔從“綠肥+”果園生態循環綠色低碳,到“秸稈—養畜—菌肥—果糧”種養循環等模式,一系列創新技術、創新模式正加速落地,讓綠色成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記者 杜瑋)

(責編:賈凱璐、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