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科研團隊助力青藏高原開展“太空育種”
3到4年有望選育出我國第一代“太空青稞”
2025年04月05日08:39 |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陝西科研團隊助力青藏高原開展“太空育種”
4月3日,一批搭乘我國首顆可重復使用返回式技術試驗衛星實踐十九號的高原特色作物種子,在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完成交接,將進入地面選育階段,3到4年有望選育出我國第一代“太空青稞”。
實踐十九號衛星於2024年9月27日發射,當年10月11日成功回收,其新一代返回式平台具備搭載效率高、育種周期短的特點,單次任務可完成近千份種質資源實驗。
陝西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郭銳介紹:“此次任務首次系統性搭載了青藏高原作物種子,這些種子經歷15天太空誘變后返回地面。這標志著我國航天育種從平原向極地生態的縱深拓展。”
實踐十九號衛星此次搭載的高原作物由西藏自治區山南市農業農村局精心篩選,均為適應高海拔和強紫外線環境的優質材料。其中包括適應高溫劇烈溫差、抗病虫害能力突出的油菜種質材料2份各10克,具有高產性、生態適應性等不同特性的青稞種質材料3份各50克。
這些種子在太空環境中接受了宇宙射線、微重力等極端條件誘變,其基因序列可能發生改良,為后續選育抗逆性更強、營養價值更高的新品種奠定了基礎。這批種子交接完成后,由山南市農技推廣中心與陝西航天育種中心聯合開展地面選育。
山南市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所長達娃桑珠說:“山南是西藏青稞主產區,但傳統育種周期長、突破難。航天育種技術為高原作物改良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我們期待通過這次地面選育,培育出更耐寒、更高產、更優質的新品種,助力農牧民增收。”
據了解,陝西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經把600多份植物材料送上太空,選育出了20多個農作物新品種。此次合作將建立“西安技術指導與實驗分析+山南田間選育與推廣”協同機制,為高原種子提供從太空誘變到地面培育的全鏈條技術支持。(記者 張梅)
(責編:孫挺、李志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熱門排行
- 1政策直達!西安家裝廚衛“煥新”2.…
- 2第三屆陝西安康生態運動會開幕
- 3人民建議丨群眾建言優化西安地鐵線網…
- 4陝西1人入選全國見義勇為勇士榜
- 5有回音丨電動車交通違法、充電收取服…
- 6坐著專列去旅行,老伙伴們快上車!
- 7陝西白水:種“三瑞” “果”真甜
- 8有回音丨事關育兒、西安中考等問題 …
- 9與極地“對話” 2025年極地知識…
- 10秦嶺深處山野鮮香
- 11 10余名院士專家齊聚 共促細胞產…
- 12保障“北煤南運” 浩吉鐵路累計運量…
- 13陝西寶雞:恭祭華夏始祖 弘揚民族精神
- 14 選准一人 帶富一方
- 15“決勝巴黎·綻放奧運——奧運冠軍面…
- 16陝西省第34個全國稅收宣傳月活動啟動
- 17陝西:讓古建筑活起來傳下去
- 18以改革創新的新擔當新作為 推動全省…
- 19陝西開展清明節主題宣傳活動
- 20人民日報看陝西丨新能源汽車產業爭創…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