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看陝西丨新能源汽車產業爭創新優勢

陝西新能源汽車產業繼續加速奔跑,不斷爭創新優勢——
4條總裝線開足馬力,一輛輛汽車排隊下線,2024年,比亞迪西安工業園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100萬輛﹔
在吉利汽車寶雞制造基地,300余台機器人揮舞手臂,平均每90秒就有一台新能源汽車下線﹔
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固態底盤……50多項關鍵技術,助力成立近3年的質子汽車奪得氫燃料卡車產銷全國冠軍。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陝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強調:“要立足自身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堅持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在鞏固傳統優勢產業領先地位的同時,勇於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培育競爭新優勢。”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陝西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持續發力,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量119.8萬輛,位居全國前列。
看整車,以比亞迪、吉利、陝汽為龍頭,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逐漸成形﹔看鏈條,小到齒輪、安全氣囊,大到電池、車橋,商用車(重卡)產業鏈和乘用車(新能源)產業鏈產值超4400億元﹔看布局,乘用車與商用車,電動汽車與氫燃料汽車,多賽道齊頭並進。
如何爭創新優勢?重點在科技。
吉利汽車西安制造基地,機械臂精准操作,造汽車就像“搭積木”,智能“黑燈工廠”讓沖壓、焊接、噴涂自動化率達100%。比亞迪“刀片電池”、陝汽新能源重卡智能裝配線、“天行健”車聯網系統……生產提質增效,產品不斷迭代,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賦能陝西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發展保持加速度,發力在鏈條。
支持政策、培訓信息、配套需求……陝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汽車工業處處長杜軍國的手機上,產業鏈對接的消息不斷。整車企業梳理需求清單,政府搭建平台,上百場活動讓品牌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有效對接,加速產業聚集。
爭創新優勢,關鍵在創新。
位於陝西西咸新區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裡,智能駕駛車輛運行情況實時顯示。西咸新區是西北首個全域開放智能駕駛商業化的區域,智能駕駛小巴自動駕駛裡程已達數十萬公裡。華為研究院、西安芯派新能源汽車動力控制研究院、比亞迪西安綜合研發中心……從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到創業服務的創新平台示范體系,正逐步形成。
生產加速度,帶動“出海”新步伐。
1月16日,滿載約300台新能源乘用車的出口專列,從西安國際港站駛出。西安浐灞國際港管委會主任楊兵介紹,西安國際港為多家汽車企業提供定制化整車或零部件物流服務。2024年,陝西新能源汽車出口約15萬輛。
“未來,陝西將繼續支持重點企業增產量、擴品種、創品牌,讓陝西新能源汽車產業跑得更快更穩。”陝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劉波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31日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