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擁有國家級和省級歷史文化名城24個、名鎮51個、名村58個,確定歷史建筑1206處——

陝西:讓古建筑活起來傳下去

2025年03月30日09:29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陝西:讓古建筑活起來傳下去

3月17日,迎著朝陽,陝西古建園林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施工員俱晨陽爬上腳手架,抓起一塊清朝末年的青磚殘片。青灰色的斷面露出白灰色的紋路,昔日匠人的手藝令他怦然心動。

地上平鋪著墨斗、手鋸、平刨、手搖鑽。憑借這些老匠人的工具,用時10個月,俱晨陽和他的團隊將西安市碑林區一座有150年歷史的關中老院落“修舊如舊”。

“修舊難度更大。”俱晨陽說,木材補配構件須與原材質保持一致,並嚴格控制含水率﹔對腐朽木構件採用“墩接”或“拼鑲補缺”工藝……在他們手裡,屹立百余載的古建筑經過精心呵護,又恢復勃勃生機。

這種“繡花功夫”,正是陝西全域保護體系的微觀體現。

近年來,陝西省住建廳先后開展七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申報認定工作,組織編制《陝西省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規劃綱要》,構建“一河一脈、三區四帶、兩核七片、多點多線”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

歷經500年悠悠歲月的白河縣橋兒溝,是陝西第四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

明清時期,白河縣曾是漢江水運的重要碼頭,素有“小漢口”之稱。橋兒溝古街是連接漢江古渡口和白河縣城的唯一通道。在這裡,衷家大院、羅家大院、耿家大院、衛家大院等438間明清時期的民宅院落依山而建、以橋相連。

然而,隨著歲月流逝,橋兒溝一部分古建筑被新建筑替代,新建建筑體量、色彩、風格等與古建筑不協調,破壞了整體的歷史氛圍和景觀效果。

白河縣對歷史建筑進行全面調研,包括建筑結構、歷史文化背景、原有功能等,對12個外觀品相完好、歷史文化厚重、地域特色鮮明的歷史建筑進行體檢、評估、測繪、建模,並挂牌保護。

“在修繕過程中,我們採用傳統技法,就地取材,突出古建筑的原始風貌和古風古韻。同時,在不改變建筑外觀的前提下,我們對老化的水電管線進行整理更新,既讓古建筑在新時代煥發生機,又能留住原汁原味的歷史記憶。”白河縣住建局局長雷勇說。

天色漸暗,街道兩旁的紅燈籠次第亮起,石泉縣住建局局長王守明又一次來到石泉老街。這裡是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

王守明望著錯落有致的馬頭牆、青磚黛瓦的四合院,改造前的一幕幕涌上心頭。誰能想到,曾經的石泉老街,大量古宅院年久失修,牆皮剝落、檁木腐朽。

“古建筑修繕前,要搞清楚很多事情。比如,房屋以前是誰在住?每間屋子是什麼用途?隻有大量走訪當地居民、搜集地方文獻和老物件,充分做好調查研究,才能制定出科學的方案,為相關修繕打好基礎。”王守明說,在更新改造中,他們採用“公眾全過程參與”模式,根據群眾意見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和改造。尤其是一些老住戶的口述,為日后修繕、復原提供了直接依據。

目前,陝西共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6個、名鎮7個、名村3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8個、名鎮44個、名村55個。陝西劃定歷史文化街區68片,共確定歷史建筑1206處。

2024年,陝西在全國率先出台地方性保護條例,在制度上明確了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目標、措施、方法和標准,在法律上明確了保護人的責任。

對蒲城而言,條例的出台為其創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進一步提供了法治保障。

蒲城素有“將相故裡”之美譽。這裡有比北京故宮九龍壁還早156年的六龍壁,有比西安大雁塔還早25年的慧徹寺南塔,有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清代考院,有氣勢恢宏、石刻精美的唐帝陵,有歷史建筑集中分布的歷史文化街區。

“蒲城以條例為抓手,開展資源普查,完善政策機制,積極爭取專項資金,引導激勵社會資金參與,全面建立‘應保盡保’的歷史建筑保護體系。”蒲城縣住建局局長蘇拓介紹。

在保護中發展,發展更具底蘊﹔在發展中保護,古建筑更有魅力。

夜幕降臨,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區的霓虹燈照亮了百年秦腔戲樓。這座始建於1912年的戲院,經過保護性改造后成為集秦腔展演、非遺體驗等於一體的文旅綜合體。今年春節期間,易俗社文化街區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

前不久,榆林入選新一批歷史建筑保護利用試點城市。榆林將圍繞歷史建筑體檢評估機制、保護修繕路徑等工作進行創新探索,為全國歷史建筑保護利用工作提供示范。

“榆林將以正在籌備的非遺館為載體,統一開發建設數字化系統,為查詢統計、檔案管理、空間分析、智慧監管等提供有力支撐,探索歷史建筑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實踐應用。”榆林市住建局負責人說。

今年春節期間,榆林古城全國秧歌展演吸引了全國35支秧歌隊和4支國外舞蹈隊同場競技,帶動國內游客同比增長9%。“陝北榆林過大年”“全國秧歌展演”話題分別登上微博全國、抖音陝西熱搜,不僅充分彰顯了傳統秧歌的影響力,也為古城活化利用提供了新路徑。

“我們既要保護好歷史風貌建筑本身的形態,又要將其承載的文化內涵展現出來。”陝西省住建廳城建處負責人說。眼下,韓城古城歷史文化街區、石泉老街、西安建國門老菜場、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區等一批老街區,成為當地展示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窗口。(記者 郭軍)

(責編:白鴿、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