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我住的窯洞,患者隨時可能來找(平行病歷·我這十年③)

路生梅
2022年07月12日09: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2021年1月18日,在陝西省佳縣賀家溝村農家窯洞裡,路生梅跪坐在土坑上為癱瘓不起的村民喬愛芬義診。新華社記者陶 明攝

  拼版照片:左為1968年12月,從北京第二醫學院畢業時的路生梅(資料照片),右為2021年1月18日,在佳縣窯洞接受採訪的路生梅(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2012年,是我從北京來陝西佳縣的第44年,是我退休后的第13個年頭,也是丈夫去世的第五年。孩子們勸我到西安或榆林和他們一起生活。榆林一家醫院也向我拋出了高薪橄欖枝。

  就在我思考是去是留的那天夜裡,一對老夫妻敲響了我的門。他們剛剛出生兩個小時的孫子呼吸困難,正在醫院搶救,懇求我去會診。我二話沒說跟著他們跑到了離家不遠的住院部。我和值班的醫護人員忙碌了一夜,天亮時,孩子終於呼吸平穩,面色也由青紫變紅潤。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這裡的老百姓和同事這麼信任我,我不能辜負他們﹔這裡的患兒這麼需要我,我要盡己所能去幫助他們。想到自己曾經許下“為佳縣人民服務五十年”的承諾,為了這個承諾,再苦再難的日子都挺過來了,還有什麼是不能堅持的呢?感動、感恩、難舍,情緒一下子涌上心頭。那一刻,我決定留下來。

  佳縣是小縣城,住的時間久了,大家都知道了我所住的窯洞。不管白天黑夜,不論休息與否,患者隨時都可能來找我。累的時候也想發牢騷,但一看到處在困難與無奈之中的家長和患病的孩子,疲憊就會煙消雲散。更多的時候,我的內心經常充滿職業滿足感。

  一個3個月大的嬰兒,7天未大便,家長急得團團轉。我用一小塊軟肥皂塞入患兒肛門內,幾分鐘后患兒就大便了,患兒家長十分感激。這樣的時刻讓我感覺特別幸福。

  2016年,我被評為“感動榆林人物”,此后又獲得了多項榮譽。榮譽的背后是黨組織的培養和人民群眾的認可。我非常珍惜這些榮譽,但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於是我決定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當我把用獎金買來的米、面、油、拐杖、按摩器和書籍送到農村幸福院、縣養老院的時候,老人們握著我的雙手激動地說:“你真是個好人。”

  從此,我走上了公益之路,我經常用獎金、慰問金買校服、暖寶寶和生日蛋糕等,送給留守兒童、環衛工人、武警戰士……用我的一份愛心,傳遞人間溫暖。

  一花獨放不是春。2016年,我組建了“我愛佳縣”老年志願者隊伍,帶領大家一起開展公益活動。我們種花種草,保護母親河,齊心協力清洗廣告欄。我們喊出了“同心向黨,喝彩夕陽”的活動口號。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老年志願者們重新煥發了青春。

  作為一名醫生,我雖然退休了,但仍然堅持義診。

  那是2018年,佳縣僅有的兩所醫院都要聘請我,當時我沒答應。有一天,我在網上看到我的老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的張金哲院士,98歲還在門診工作。看到他還像50多年前一樣,站起來迎送每一位患兒及家屬,我的思緒跌宕起伏,捫心自問:老師還在做,自己有什麼理由不做呢?時不我待,我要把自己的學識與本領盡量奉獻給社會﹔我要盡量為孩子們做更多的事。於是,我答應了兩所醫院的邀請,但不要醫院一分錢。就這樣,在退休19年后,我又重新踏入醫院的大門。

  當再次穿上白大褂、戴上黨徽的那一刻,我再次感受到了這份價值和使命。幾年來,我在門診解決了不少疑難問題,也為兩所醫院的兒科團隊建設貢獻了力量。

  2021年7月1日那天,我步入北京天安門廣場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時,一幕幕過往閃現在腦海中。53年前,為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我從這裡出發去到佳縣﹔53年后,三秦父老特別是佳縣人民的認可和支持,把我送到“起點”,我帶著他們深深的愛回來了!

  感謝這十年。它在我的生命裡是那麼寶貴。這是奮斗的十年,也是幸福的十年﹔是不斷被感動的十年,也是回饋鄉親、反哺社會的十年。接下來,我還要接著奮斗,生命不息、服務不止。

  (作者為陝西省佳縣人民醫院原副院長)

(責編:鄧楠、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