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生梅,1944年出生于北京,1963年考入北京第二医学院。小时候的路生梅,品学兼优,曾作为优秀儿童代表给来华访问的印尼总统献花。1968年,为了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时代号召,她只身来到陕北佳县。此后五十年间,从韶华到白头,路生梅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佳县这个边远山区,并以执着的追求和卓越的才华创办了佳县儿科,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医疗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成为无数妇女心中的楷模。
初到佳县时,眼前的一切让路生梅至今都难以忘怀。泥泞不堪的土路,荒野中零星散落的几座坟头,分配她报到的县医院就是墙皮脱落的两孔破旧窑洞。
那时候医院实行“半医半工”,休班时间,路生梅天不亮就起床去修梯田、修公路,下午收工后接着值夜班。
那时候出诊没有交通工具,只能靠双脚,路生梅的鞋经常磨出洞……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次次特殊又难忘的诊治经历,让路生梅坚定地扎根佳县,服务这里的百姓。
有一天风雪交加,路生梅穿着从北京带来的塑料底棉鞋,到离县城十几公里的崔家畔村出诊。雪太厚,山路太滑,近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她摔了40多跤,几乎变成一个泥人。临别时,孩子的母亲送给她一双十分合脚的千层底棉布鞋。原来,在路生梅治病的几天里,孩子的妈妈偷偷照着她的鞋样,连夜给她纳制出来了这双鞋,“我一直没舍得穿,一直珍藏着。”路生梅回忆到。
普及医疗常识、下乡培训医生、筹建专业儿科、到村到户义诊……在路生梅的主持下,佳县人民医院有了独立的儿科科室。同时,也开始实施大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各科室会诊等先进制度。“我们这儿条件落后,我东奔西跑、四处筹资,想办法让科室所有护士分批进修,提高护理技术。当时佳县医院是全区条件最落后的县医院,但佳县医院小儿科在全区小儿静脉穿刺上取得了团体第一和个人第一的好成绩。”路生梅自豪地说。
有一个小婴儿在百日咳痉咳期反复窒息,路生梅口对口地为她吸痰,反复人工呼吸40余次,救活了孩子;为紧急救治一个肠穿孔的病人,她因劳累过度昏睡了一天一夜……像这样被路生梅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不计其数。
退休二十余年后,路生梅仍在县医院旁的一孔窑洞里义务接诊。前来找她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就连黄河对岸的山西,也有许多病人跑来找她看病。
一路走来,路生梅获得了很多荣誉。“共产党员标兵”“榆林好人楷模”“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登上中国好人榜、入选“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
今年76岁的路生梅已经在佳县坚守了51年,救治病患,无怨无悔,兑现了自己的承诺。面对疫情,她依然写下请战书,坚守在防疫一线。她被选树为榆林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典型,赴12县市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农村开展了60余次主题宣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图 陕西省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