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要聞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理論研討會發言摘編(之二)

2021年07月06日08: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理論研討會發言摘編(之二)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理論研討會7月1日至2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把黨史學習研究宣傳引向深入,更好激發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的信心和力量。今天摘要刊發部分大會發言。

——編 者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求是雜志社社長 夏偉東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歷史,是一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逐步深刻認識、不斷成功把握中國革命、建設、改革規律的思想理論探索史。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的“第一次結合”,毛澤東思想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總結中國革命客觀規律的思想理論結晶。新中國成立不久,毛澤東同志明確提出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探索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經過艱辛探索,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真正實現了“第二次結合”,成功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非凡理論勇氣、卓越政治智慧、強烈使命擔當,集中全黨智慧,全面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新境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從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的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中得來的,也是從中華文明5000多年、世界社會主義運動500多年、鴉片戰爭以來180多年、中國共產黨100年、新中國70多年、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得來的,是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創新理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世界社會主義等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在新時代交匯融合升華的思想理論結晶。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時代問題為戰略導向,使理論和實踐、思想和政策、中國和世界相互貫通,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等基本問題,明確提出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完整具體的方針政策和科學思想工作方法,深刻揭示了中華民族在新時代邁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規律。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科學分析我國不斷變化的客觀實際,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大判斷,明確了全黨工作的戰略重點和主攻方向。

——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科學界定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為制定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和戰略策略提供了根本依據。

——彰顯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強調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全面從嚴治黨,為確保黨長期執政、順利推進“兩個偉大革命”夯實了牢固基礎。

——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前所未有地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

——把握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本質特征,確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安排,指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進。

——提出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戰略,科學闡明關於發展的立場、方向、原則、路徑等重大問題,引領我國發展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強化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的重大原則,引領我國成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風險挑戰,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性。

——判明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站在人類道義制高點上,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闡明中國的安全觀、發展觀、義利觀、全球化觀等,為人類在大變局中把握正確前進方向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貢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極大提高了中國共產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水平,極大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極大加速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走向民族復興、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歷史進程,是當之無愧的“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標志著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把握和運用達到新的高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偉大實踐,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取得的。同時,這一偉大實踐催生了新思想、檢驗了新思想,深刻揭示了這一重要思想的科學性、真理性。實踐充分証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引領中國、貢獻世界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基本經驗

  全國黨的建設研究會會長 李景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在黨的百年華誕之際,回顧黨的奮斗歷程,總結黨的建設經驗,對於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必須始終不渝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在百年歷史中,我們黨經歷了一次次生死存亡的斗爭,為什麼總能挺得住、走出來,而且越來越強大?就是因為全黨同志心中有信仰,能夠咬緊牙關堅持到底。保持黨的事業長盛不衰,全黨同志要不斷增強為理想信念奮斗的自覺性和堅韌性,真正做到信仰之基一時一刻不鬆動、精神之鈣一點一滴不缺失、思想之舵一絲一毫不偏離。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戰略性任務,持之以恆加強黨史學習、黨性教育,以“革命理想高於天”的英雄氣概,勇做新時代的奮斗者。

必須始終不渝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馬克思主義是參天大樹之根本、萬裡長河之泉源。百年歷史証明,什麼時候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就勝利前進﹔什麼時候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盛行,偏離馬克思主義,黨的事業就遭受挫折。任何時候老祖宗都不能丟,理論創新都不能停。要堅定不移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指導思想,不斷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內涵。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讓黨的創新理論銘刻腦海、扎根心田、融入血脈。

必須始終不渝堅持黨的根本宗旨,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我們黨在披荊斬棘、篤定前行的歷程中,始終以人民為中心,與人民群眾風雨同舟、生死與共,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擁護。歷史告訴我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任何時候都要堅持人民至上,把讓人民生活幸福作為“國之大者”﹔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把“蛋糕”做大分好,朝著共同富裕不斷邁出新的步伐﹔堅持群眾路線這個傳家寶,堅決反對“四風”和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展現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嶄新面貌。

必須始終不渝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黨的建設的根本原則,不斷提高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水平。百年歷史証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定海神針。沒有黨的領導,我們就一事無成﹔動搖黨的領導,就動搖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基。在這個重大原則問題上,我們的頭腦要特別清醒、立場要特別堅定,決不能有任何含糊。要堅定不移健全黨的領導制度,改進黨的領導方式,提高黨的領導水平﹔旗幟鮮明反對各種否定黨的全面領導的錯誤言行,不折不扣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決不允許搞變通、打折扣,決不允許產生“中梗阻”“沙灘流水不到頭”等問題。

必須始終不渝把黨的政治建設作為黨的根本性建設,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注重從政治上建設黨是保持黨的先鋒隊性質、實現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以政治建設統領黨的各方面建設,黨員、干部政治素質明顯提高,黨內政治生態煥然一新。特別是有習近平總書記這樣的領袖為我們舉旗定向、掌舵領航,這是全黨的大幸、國家的大幸、民族的大幸、人民的大幸,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堅決維護。

必須始終不渝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著力推進制度治黨、依規治黨。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重要標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不斷改革完善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黨的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大力推進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為黨和國家長治久安、行穩致遠提供了堅實保証。堅持民主集中制,走制度治黨、依規治黨之路是長遠之策、根本之策。必須不斷推進黨的制度體系建設,使黨的所有工作、所有活動都有章可循,真正把黨的制度優勢轉化為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工作優勢。

必須始終不渝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100年來,我們黨在自我革命中淬煉成長,在從嚴管黨治黨中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中央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向頑瘴痼疾開刀,以雷霆萬鈞之勢“打虎”“拍蠅”“獵狐”,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同時要清醒看到,越是在取得勝利時,越要保持清醒頭腦,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以永遠在路上的堅定執著,始終保持從嚴治黨的戰略定力和持久韌勁,做到全方位、全過程從嚴,哪個方面都不能弱,什麼時候都不能鬆。唯有把自我革命進行到底,黨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弘揚延安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陝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 趙 剛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新征程上,我們要繼續弘揚延安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傳承紅色基因就要深入把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豐富內涵。中國共產黨100年的光輝歷史,就是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的歷史。延安時期,我們黨堅持群眾路線,在黨的七大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寫入黨章。我們黨積極實踐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實行普遍的、公開的、無記名的選舉。“投豆法”“燒香燃洞法”等靈活管用的投票方式,確保了人民當家作主。我們黨在邊區實行減租減息,連續三次精兵簡政,大大減輕了群眾負擔。黨政機關、部隊學校普遍開展大生產運動,和群眾一起苦、一起干,發展了生產,提高了群眾生活水平。我們黨十分重視作風建設,建立起一系列促進廉政的法律制度。中央領導同志以身作則、廉潔奉公,黨員干部普遍樹立親民愛民為民理念,形成了“隻見公仆不見官”的生動局面。我們黨堅持把老百姓的小事當作大事來做,修筑幸福渠方便周邊群眾澆灌田地,免費開放機關醫務所為老百姓看病……一系列為民舉措“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正如毛澤東同志在《為人民服務》中所指出的:我們這個隊伍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延安時期,我們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與人民群眾建立並保持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血肉聯系,為革命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傳承紅色基因就要深切感悟人民領袖的為民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是在人民中成長起來的人民領袖。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習近平在延安工作生活7年,樹立了“要為人民做實事”的堅定信念,一心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帶領群眾挖窯洞,建沼氣池,打井取水,打壩造田,辦縫紉社、鐵業社,群眾需要什麼就干什麼,與人民群眾結下了深厚情誼。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堅持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帶領人民打贏脫貧攻堅戰,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價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每一個生命都得到全力護佑,生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人民至上的不變價值追求。

傳承紅色基因就要講好新時代為民服務故事。延安黨員干部始終發揚密切聯系群眾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持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們眾志成城打贏脫貧攻堅戰,7.62萬戶、20.52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群眾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一任接著一任干,林草覆蓋率達到81.3%,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39天,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不斷得到滿足。千方百計解決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十三五”以來,城鎮新增就業8.28萬人﹔開工老舊小區改造488個,2019年城鎮人均住房面積達到42.6平方米﹔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480所,增加學位9.1萬個﹔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群眾看病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持續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立“群眾說事、法官說法、干部聯村”機制,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安杯”,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2020年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66萬元、1.28萬元,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歷史充分証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們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從黨的光輝歷史中汲取營養和力量,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滋養初心、淬煉靈魂,“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在鄉村振興中持續改善脫貧人口生活,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繼續解決好人民群眾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等問題,兜牢民生底線,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

  上海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於紹良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連續四年考察上海,為上海發展把脈指向。上海市委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和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作為全部工作的鮮明主題和突出主線,貫穿於改革創新實踐的全過程各方面。去年,上海市生產總值達3.87萬億元,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上海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為全國改革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堅定不移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放、創新、包容已成為上海最鮮明的品格。”多年來,上海以落實國家戰略為牽引,在為全國大局服務和為全國發展探路有機統一中實現更好發展。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更加堅定地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面向世界、擴大開放之路,打破常規、創新突破之路。在“更高”上做文章,舉全市之力打好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這張“王牌”,努力拿出更多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開拓性創新成果。在“更深”上求突破,持續深化“三大任務、一大平台”。在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實行更大程度壓力測試,加快建設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推動金融中心和科創中心聯動發展,助力更多高成長性科技企業發展壯大。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加快示范區制度創新。提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功能,不斷放大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帶動效應。

更高水平強化“四大功能”、形成“四個格局”、實現“三個數字化”。上海以強化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開放樞紐門戶“四大功能”為關鍵路徑,全面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以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為主攻方向,實現經濟數字化、生活數字化、治理數字化,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加快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格局,更好發揮壓艙石、動力源、試驗田的作用﹔加快形成“中心輻射、兩翼齊飛、新城發力、南北轉型”的空間新格局,把嘉定、青浦、鬆江、奉賢、南匯“五大新城”打造成獨立綜合性節點城市﹔加快完善經濟發展格局,做優做強創新型、服務型、總部型、開放型、流量型“五型經濟”﹔加快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凸顯鄉村經濟、生態、美學“三個價值”。系統謀劃、整體推進軟硬實力建設。上海市委就“厚植城市精神 彰顯城市品格 全面提升城市軟實力”作出部署,把習近平總書記提煉概括的上海城市精神和“上海最鮮明的品格”以及提升軟實力的要求轉化為落地落實的具體舉措,把提升軟實力和增強硬實力有機統一到形成更強城市核心競爭力之中。

生動實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建設人民城市,關鍵是突出一個“實”字,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破解“老、小、舊、遠”民生難題上持續發力,要求“把舊裡群眾當親人”,推動機制創新,跑出舊改“加速度”。近3年分別完成舊改任務50萬、55萬、75萬平方米,二級以下成片舊裡改造完成時間由原定2025年提前到2022年。扭住突出民生難題,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今年推出16項民心工程,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不斷取得新成效。堅持把最好資源留給人民,黃浦江、蘇州河各40多公裡岸線實現貫通,過去的“工業鏽帶”變成“生活秀帶”,打造更多“文化舞台”“美麗家園”,讓人民城市更好成為人民的幸福樂園。著力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持續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兩張網建設,打造善治城市典范,深化全過程人民民主探索實踐,推動法治成為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努力讓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每個人都擁有發展舞台、找到歸屬認同、感受城市溫度。

思想是前進的燈塔,這是我們黨百年歷史昭示的真理。新時代新征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上海一定能創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展現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氣象。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06日 第 09 版)

(責編:鄧楠、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