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共享全運“福利”

——陝西建設全運惠民工程發展群眾體育事業觀察

本報記者 張江舟文/圖

2021年03月04日08:11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百姓共享全運“福利”

參加“我要上全運”系列賽事活動的西安“小選手”。

在西安市石川河全民健身示范區舞龍的群眾。

來自全省各地的馬拉鬆愛好者雲集2020陝西嵐皋半程馬拉鬆賽現場。

2020年陝西省群眾足球三級聯賽火熱開展。

西北工業大學啟迪中學把啦啦操帶進體育課。

體育強國的基礎在群眾體育。

陝西是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的東道主。在積極籌辦以人民為中心的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過程中,陝西老百姓得到了怎樣的實惠,陝西的群眾體育開展得如何,陝西將以怎樣的姿態邁入全運年?全國矚目,全民期待。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身體健康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斷提高。作為體育工作者,我們要幫老百姓解決好3個基本問題,去哪兒練,跟誰學,誰組織?”省體育局副局長董利說。

為民—

建成全運惠民示范重點工程86處

“每天中午的2個小時是我們社區全民健身中心的免費時段。這4塊室內籃球場是最搶手的場地。在附近上班的人經常提著盒飯來佔場地,稍微晚一點兒來就沒位子了。”家住陝鋼115街坊南院的西安市民李想說,“即使是在收費時段,這裡的人也非常多。因為收費非常惠民,還不到市場價的1/3。”

西安市碑林區火炬路社區全民健身中心是由華能熱工院的老廠房改造而來,集體育、文化、社區服務於一體的全民健身示范點。目前,這裡已經開設了籃球、足球、羽毛球、體操、擊劍、射擊、攀岩等項目的訓練區。在室外健身器材區等多塊健身功能區,鍛煉的群眾可以享受分時段免費或價格優惠。

李想知道,健身設施齊全、硬件條件出眾的西安市碑林區火炬路社區全民健身中心之所以如此惠民,是因為有政府補貼支持。但他不知道的是,這“福利”其實來源於全運會,像這樣的“陝西省全運惠民示范工程、重點工程”,在全省還有85處,分為體育公園、社區全民健身中心、健身長廊、健身步道、多功能健身運動場,僅財政補貼資金就有近1億元。漢江、丹江、渭河、延河全民健身長廊,幸福林帶健身長廊等一批重大健身設施項目極大地提升了陝西全民健身設施建設水平。

除了在全省范圍內大力新建各類全民健身設施,如何把現有的、已建成的、利用率不高的體育場館設施逐個“盤活”,讓它們成為全民健身場地的“新增量”,陝西也花足了心思,使出了“洪荒之力”。據介紹,陝西為鼓勵、支持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對遍布全省的138個大、中、小型體育場館進行財政補貼4570萬元。

“身邊的體育場地越來越多,而且環境美、器材好、收費低。省政府給老百姓包的這個‘大紅包’,我們收到啦!”每天都在商洛市商州區丹江沿岸健身步道堅持鍛煉的劉英說。

全民健身場館、設施在全省遍地開花。其實,這些僅是全運會帶給陝西群眾“福利”的一部分。

如今,53座十四運會場館及設施已在三秦各處拔地而起,在保障十四運會精彩圓滿舉辦、提升場館所在地城市品位的同時,還大大助力了全民健身、推動體育強國建設。

老陝們的家門口不僅有大量可免費使用的全民健身場館及設施,還有一個個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體育場館。這是什麼感覺?家住西安奧體中心附近的一位市民說:“我平常帶娃鍛煉的跑道,跟博爾特破世界紀錄用的跑道是同款。這感覺,倍兒爽!”

科學—

10多萬名體育指導員帶領群眾健身

跑步時,是讓腳掌先著地,還是讓腳后跟先著地?打太極拳時,膝蓋到底能不能超過腳尖?爬山徒步前,應該進行哪些熱身准備工作?男人適合練習哪個流派的瑜伽?

隨著全民健身意識不斷覺醒,越來越多的群眾加入了鍛煉大軍,層出不窮的健身問題也開始困擾“運動小白”們。如何引導群眾科學健身、健康健身,群眾在鍛煉中遇到難題該找誰問?在陝西,這些都不是問題。

李培玉今年65歲,自2008年獲批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后,她一直堅持在省體育場義務教授、組織群眾練習太極拳、健身氣功,十幾年不輟,帶過的“學生”有上千人。她說:“老百姓的鍛煉需求很旺盛,但大多數人不得其法。就拿健身氣功來說,如果沒有人教,難免出現動作不規范、運力發力錯誤、呼吸不勻等問題,不僅鍛煉效果大打折扣,嚴重時還會導致傷病。”

社會體育指導員是群眾體育的“義務勞動者”。在陝西,像李培玉這樣令人尊敬的奉獻者有10多萬人,社會體育指導員比例超過2.6‰。

為了讓體育和衛生發展成果惠及更多三秦百姓,2020年,陝西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迎全運 惠民生”體育健康行進機關、進社區、進鎮村、進學校、進企業活動,以送體育上門、送服務到家的形式,把內容豐富多彩的科學健身技能和衛生健康知識送到干部群眾的身邊,引導他們養成科學的健身習慣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為舉辦十四運會營造良好氛圍。受益群眾超過10萬人。

為提高全省民眾健康素養和健康水平,省體育局自2012年開始,每年建設一批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站)。截至2020年底,全省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站)建設數量已實現全覆蓋,省市縣三級國民體質監測體系初步構建完成。群眾可在這些站點免費進行體質監測,及時掌握個人身體素質狀況。

此外,陝西還率先啟動體醫融合交叉培訓,培養能夠開具運動處方的社區醫生800名﹔編制《全民科學健身100招》﹔建成陝西省全民健身互聯網公共服務平台,服務群眾健身活動更智能、更便捷。

精彩—

全年累計組織群眾賽事681場

安康市嵐皋縣位於巴山北麓、漢江之濱,毗鄰湖北、重慶,縣城很小,居民少,外人更是少見。但就在2020年底,這座小城卻迎來了大批從四面八方涌來的馬拉鬆愛好者。2020年12月27日,隨著“我要上全運”百場馬拉鬆賽之一,2020陝西嵐皋半程馬拉鬆賽一聲槍響,數千位參賽選手在嵐皋縣城並不寬闊的街道上齊頭並進,這場面讓小城居民久久難忘。

從2020年10月至今年5月,陝西將在全省13個市(區)舉辦百場馬拉鬆比賽,全面弘揚體育精神和全運文化,大力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截至2020年底,陝西的百場馬拉鬆賽已經舉辦了40場。在主辦方因為疫情嚴格控制參賽人數的情況下,這40場馬拉鬆賽共有超過12萬人次參加。

2020年初,為了引導群眾開展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的科學健身,我省積極開展“我要上全運”全民健身“雲”行動,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組織舉辦各類線上賽事活動,並適時開展線下賽事活動。據統計,陝西在疫情防控期間先后開展柔力球、花樣跳繩等項目和賽事“雲”直播19場,累計516.3萬人次觀看﹔策劃舉辦“雲奔跑、迎全運”線上馬拉鬆賽、國球“雲”挑戰等“雲”賽事10場,累計參賽1.2萬人次﹔“全民健身大舞台”落地15個﹔累計上傳“雲”互動全民健身小知識、小技巧2200多條,點擊瀏覽量超過420.6萬人次。全省各地也紛紛響應,舉辦了各具特色的“雲”賽事活動。

疫情也沒能讓陝西體育惠及群眾的腳步停下來,這讓其他省的體育工作者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據了解,2020年,陝西各地各級按照群眾體育賽事經常化、特色化、大眾化、生活化的要求,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群眾比賽新模式,廣泛組織開展群眾性賽事活動,全省累計組織舉辦各級各類群眾賽事681場次,吸引了超過220.3萬人次參與。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第三屆陝西群眾足球三級聯賽也成功舉辦,共有829支球隊19162名球員參賽,進行了2000余場比賽,堪稱一場“群眾足球的盛宴”。更令人欣喜的是,隨著三級聯賽火熱連續舉辦,陝西的足球協會已基本實現全省所有縣(市、區)全覆蓋。社會足球場地也如雨后春筍般在三秦大地遍地開花,僅2020年就新增259塊。可以預見,有了這樣的賽事體系、這樣的組織架構、這樣的場地基礎、這樣的群眾氛圍,陝西足球文化乃至相關產業即將迎來大發展。

(責編:左瑞、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