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區: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公共服務持續優化

2020年11月11日10:36  
 

近日,西安高新區廣大干部群眾表示,要隻爭朝夕、真抓實干,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群眾心中美景變實景

清晨,位於草堂街道的沙河清澈見底、緩緩流淌,串起了宋東村、宋南村、宋中村、大良村等美麗村落,鋪展出一派田園風光。不久前,沙河曾是一條臭水河,人人都對它“敬而遠之”。現如今,沙河邊空氣新鮮、風光秀麗,不少附近村民常來河邊散步休閑,沙河真正成為村民家門口的幸福河。

從昔日人人繞著走的臭水溝到如今造福沿岸村民的幸福河,沙河一點一滴的變化,大良村村民解師傅都看在眼裡。“沙河的變化印証了‘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這句。”解師傅說,由於排污基礎設施的缺失,長期以來,宋東村、宋南村、宋中村、宋西村及大良村5個村子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排沙河。為解決這一問題,高新區啟動了宋東污水處理站項目,項目建成,使得沙河水質大幅提升,為沙河沿岸居民帶來福音。

“不論是城市還是鄉村,不管是大河還是小溪,我們都希望‘幸福’能夠成為高新區河湖的特質。”高新區環保局相關工作人員說,高新區吹響“藍天、碧水、淨土、青山”保衛戰的號角,在碧水保衛戰中,截污減排治污水、一河一策保清水、河湖連通引活水等一系列舉措,全面提升了河湖水質,讓一條條河湖重現美麗。

與此同時,高新區還加大綠道建設力度,讓綠色成為高新區的生態本色。4月30日,西安首條復合型生態智慧休閑綠道走廊——灃惠綠道正式啟用,這條融合休息區、設施帶、人行道、自行車道、綠化帶等功能於一體的綠道,是一條集“生態體驗、市民休閑、運動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復合型生態智慧休閑綠道走廊。家住興隆街道南張村的黃女士激動地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成果,在高新區一一得到印証,為高新區在生態環保和民生福祉方面作出的努力點贊。

如今,高新區藍天白雲、清水綠岸、鳥語花香的“倩影”頻頻出現在群眾的朋友圈。“正是這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小幸福’,讓我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宋東村的一名村民說,最近看新聞上說,2035年要實現我國的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的目標基本實現,這讓我對未來的美好生活更有信心。

高新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新區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進綠色發展,建成“天更藍 水更清 山更綠 土更淨 ”的生態西安先行示范區,讓綠色成為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進一步將群眾心中美景變成實景。

公共服務不斷優化 群眾辦事越來越方便

近日,家住高新區的高先生正沉浸在兒子出生的喜悅中。孩子出生后,他在高新醫院就“一站式”辦完了孩子的出生醫學証明、戶口登記及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等証件。這項由高新區推出的新生兒出生“一件事一次辦”服務帶來的便利,讓高先生由衷地贊嘆,“在高新區辦事真是太方便了。”他說,在高新區工作生活多年來,他目睹了這裡環境日新月異的變化,更令他感到欣喜的是在這裡辦事越來方便,生活越來越順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成果,在這裡都一一得到了展現。”

“高新區不斷實施簡政放權,下放到基層的服務事項越來越多,目標是實現群眾辦事大事不出鎮街、小事不出社區,讓大家真正感受到在這裡工作生活的幸福感。”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劉清朝說,“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這不但是他們不變的初心,更是今后持續努力的方向,下一步,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研究出台更多的便民舉措,努力把最貼心、最溫暖的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高新區圍繞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積極創新服務模式,不斷提升審批效能,出台一系列惠民舉措,不僅為群眾辦事提供了便利,也贏得了入區企業的點贊。今年8月,家住高新區的黃先生在曲江新區開辦了一家文化企業。公司辦理稅務登記變更業務時,他沒有前往曲江,而是來到高新區政務服務大廳辦理。黃先生點贊稱,得益於高新區推出的“跨區通辦”服務,他“莫名其妙”的操作才得到了實現。目前,這項打破地域限制、統一審批流程、突破傳統審批模式的“跨區通辦”服務已擴展至曲江新區、航天基地、長安、鄠邑等區域,先后為群眾辦理業務474件。

“這是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劉清朝說,作為全省、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引擎,高新區內企業的發展對高新區經濟社會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劉清朝看來,要拓展投資空間,不斷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全力服務於項目建設是關鍵。目前,他們聚力打造“四最”營商環境建設,出台《西安高新區“工建審批75日辦結”實施方案》,通過推行“告知承諾制”“容缺審批”“聯合踏勘”等制度,開設有400多家中介機構入駐的行政審批中介超市等方式,全方位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助力高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如今,在高新區,一套名為“一核四化”的基層治理體系在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也進一步拉近了政府和群眾的距離,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據了解,高新區以黨建為引領,對可下放到鎮街、涉及基層治理的事項進行全面梳理,在轄區12個鎮街科學設置群眾身邊的“全科網絡”,通過基層治理指揮平台及全科網格員,為群眾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基層服務,真正實現了社會治理網格化、監督指揮信息化、綜合執法屬地化、便民服務就近化。

“以前有事情到處反映還不一定能辦成,現在有啥問題給網格員反映,很快就能解決好。”家住興隆街道的趙先生說,他因小兒麻痺導致行動不便。最近他的殘疾証即將到期,多虧遇到街辦網格員楊翠和賀情博,他們熱心服務,又是幫他領取表格、復印資料,又是借來相機為他拍証件照,很快就幫他把殘疾証辦好了,“政府服務很周到,讓我生活得越來越好了。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將更加健全、衛生體系將更加完善,我對以后的生活充滿期待。”趙先生說。

脫貧攻堅勝利在望 小康路上步伐穩健

“生活有了希望”,談起近幾年生活的變化,家住龐光街道的楊榮德老人眼中不禁泛起淚花。幾年前,兒子兒媳不幸離世,已年過七十的楊榮德夫婦在承受巨大心理打擊的同時,吃力地撫養著兒子留下的兩個孩子。近年來,隨著扶貧工作的不斷推進,楊榮德一家在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幫扶下,住進了新房、辦理了醫保,再也不用為孩子上學發愁,而且有了穩定的收入,生活狀況得到極大改觀。看著兩個孫子一天天長大,楊榮德內心重燃希望。

楊榮德一家的變化在高新區並非獨例。高新區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對口幫扶藍田、嵐皋,接手原長安、鄠邑2區8個鎮街98個行政村(社區)的脫貧攻堅任務,通過5年奮斗,改變了千千萬萬貧困家庭的生活面貌。如今,脫貧攻堅戰即將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作為高新區扶貧辦主任的肖毅軍內心充滿喜悅,但又不敢鬆懈。

“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厲、一鼓作氣,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肖毅軍表示,在解決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問題之后,高新區還在積極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努力構建全社會共同發力的大扶貧格局,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讓貧困群眾在脫貧致富的路上走得更快更遠。

秋日黃昏,秦渡街道豐盛堡村活動廣場上洒滿陽光,老人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拉話聊天,孩子在平整的磚鋪地面上奔跑玩耍。“原來這裡是一片荒地,是三木城市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出資20萬元建的,你看,現在這新廣場多漂亮……”說起企業對村子的幫扶,秦渡街道豐盛堡村吳姓村民激動不已,說這讓全體村民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溫暖。

百企幫百村是高新區構建社會化扶貧大格局的重要舉措。近年來,高新區積極發揮經濟優、企業多的優勢,引導民營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參與“百企幫百村”助力脫貧攻堅。截至今年7月,高新區已有454家幫扶企業結對幫扶157個村,累計投入幫扶資金約400萬元,解決了300人的就業問題,為高新區決戰脫貧攻堅作出巨大貢獻。

與此同時,高新區深度挖掘區內消費潛力,幫助扶貧產品精准對接消費市場,深入開展扶貧。除了舉辦消費扶貧月、扶貧產品進社區、扶貧產品展銷等大型集中性消費扶貧活動,高新區在線上線下搭建消費扶貧專櫃、消費扶貧專館、消費扶貧專區,將貧困群眾嵌套進產業鏈、融入區域大市場,為貧困群眾創造出源源不斷的收入來源,讓他們以更高標准的生活、更加昂揚的姿態進入全面小康。

“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一決策令人振奮,我打內心裡為廣大農民朋友感到高興。”肖毅軍說,高新區將在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的基礎上,以“兩個率先”目標為引領,繼續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推動城鄉一體融合發展,讓廣大農民朋友生活得更好更幸福。

產業興鄉村美 老村庄變成新模樣

400余畝水稻接連成片,遍野金黃,一棟棟村居掩映其間,宛如桃源﹔水泥村道邊,兩排嶄新的太陽能路燈光彩明亮﹔錯落村戶間,村史館、健身廣場、涼亭一應俱全﹔污水管網連接各戶,戶廁改造惠及全村……走進秦嶺腳下的東大街道北大村,昔日的老村庄已變了新模樣。這些變化,讓不少村民津津樂道。

“這幾年,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改觀,加上村裡正在發展水稻觀光產業,增收不少,所以現在的生活更舒坦了。”北大村村民裴小玉說,黨帶領他們過上了幸福生活,又描畫了更美好的發展前景,相信以后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北大村監委會主任袁社軍說,去年以來,高新區在北大村和與其相鄰的西庄村共同打造了東大街道千畝水稻基地建設項目,建設集農業、農產品加工、休閑觀光旅游於一體的現代生態農業文化項目綜合體,給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活力,也為村民提供了致富增收的新途徑,讓大家的錢包更鼓了,笑容也更多了。

以千畝水稻基地項目建設為契機,高新區還對北大村村居環境進行大力改善,讓美麗鄉村展新顏,留住村民們的鄉愁,也留住更多游客的心。目前,村內已實施了鄉村示范路建設項目,完成新大地路口圍牆基礎施工、村內門戶圍欄、南北巷道旱台、村內道路白變黑工程、村內十字路口蓋板整治等工作,同時不斷完善水稻田景觀建設,修建了觀光路2條,木質涼亭、水車各1座。

“戶廁改造、污水處理、垃圾分類等重點工作也在加快推進中。”袁社軍介紹,2019年,北大村被列入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項目,截至目前,已完成208戶無害化衛生廁所的改造工作﹔在污水處理方面,村內沿河鋪設了462米污水管網,沿河排污口全部實施截流,統一將污水收集至污水提升泵站,最終排入污水處理站處理排放﹔“在垃圾分類方面,我們配備了戶分類垃圾桶570個、建設垃圾收集點2個,基本實現了‘戶分類-村收集-街轉運’的處理模式,村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提升。”

發展好不好,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北大村的變化,讓村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如今,村裡的環境好了,加上水稻田園風光的加持,前來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了。”袁社軍說,更多青壯年願意返鄉就業,不少原定居城市的年長村民也願意回來養老。

東大街道黨工委書記楊明表示,“東大將繼續大力發展農業農村,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讓群眾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當地供稿 西安高新區)

(責編:孫挺、王晴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