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合陽:從生態發展中探索現代農業高質量振興的路徑

2020年06月22日20:41  
 

6月18日到19日,由20余家中省市媒體記者組成的採訪團走進陝西省合陽縣,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主題採訪活動。活動期間,採訪團深入了解合陽縣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等方面的經驗做法,了解合陽立足當地生態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助力當地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好經驗。

6月中旬,盛夏的陽光炙烤著地處渭北旱塬的合陽。原本的這裡農民靠天吃飯,農業產業結構單一、農作物產量和效益也令人堪憂。地越種越多,農業產值卻不見漲,進而地越種越窮。這也是近年來大部分地方傳統農業發展的一個真實寫照。

面對現實情況,當地根據自身發展實際、立足生態求發展,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現代化設施農業,在新品種引進、設施提升、農產品質量提升、特色農產品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農民收入大幅提高。

經過在現代農業領域持續發力,如今現代農業在合陽遍地開花,特色農產品種植、特色農業園區、設施農業大棚等在合陽逐漸形成規模,農業產業結構逐步豐富、農業產品附加值逐步提高、農民收入不斷增加,特色農業已經成為了合陽當地農業增收、農民致富、鄉村振興的核心產業。

如今,在陝西合陽各個農業產業園區的溫室大棚裡,葡萄、櫻桃、苗木、花卉等各種經濟作物綠意盎然,新型職業農民耕作其間,通過農業產業園區的示范帶動,為當地農民帶來了技術和管理理念的變革與顛覆。大企業的示范引領,讓當地農民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供給側改革這個領域有規可循,能少走不少彎路。

合陽縣豐阜現代農業園

在位於合陽縣城東南1公裡處的豐阜現代農業園內,設施大棚內各種農作物正在挂果,該園區將充分發揮地處城郊的區位優勢,充分融合休閑觀光、設施採摘、生態養殖、苗木繁育和科普體驗等特色,打造一個兼具休閑觀光、科普教育和三產融合的現代特色農業園區。

“我們園區有五大特點:產業品種新、 設施水平高、 三產融合緊、產品質量優、 扶貧成效好。”豐阜現代農業園負責人王浩說,該園區規劃面積6000畝,已建成以“一區五園”為主的核心區1800畝,即農產品展銷物流區和休閑觀光園、設施採摘園、生態養殖園、苗木繁育園、科普體驗園。園區產業以葡萄、蘋果、櫻桃、黃花菜、特種花卉、生豬養殖等為主,先后榮獲陝西省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陝西省現代農業產業園稱號。

同時,園區按照“企業+園區+移民搬遷貧困戶”的模式,帶動萬眾幸福苑小區移民搬遷貧困戶1243戶脫貧致富。“2019年收益分紅58.6萬元,戶均增收471元。同時園區長期務工10人,人均年收入3.7萬元﹔季節性務工160余人,人均年增收1.3萬元。”王浩表示。

在合陽縣豐阜現代農業園內,合陽縣設施農業發展中心主任趙文生向採訪團成員介紹合陽現代農業園區整體情況。

合陽縣新池鎮富源現代農業園區是一個以紅提葡萄產業為主的綜合性農業產業園區,園區由南溝社區黨支部牽頭建設,以南溝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合陽益禾興隆農業產業化有限公司、合陽縣富源紅提葡萄專業合作社為經營主體,通過對換、調整、流轉等方式流轉整合土地,種植紅提葡萄、紅薯、櫻桃、黃花菜等。

富源現代農業園區理事長肖萬順告訴記者,目前園區有366戶農戶參與生產經營,其中貧困戶128戶。“園區採用集體經營模式、股份經營模式、承包經營模式、‘三三三一’分紅模式等多種模式帶動發展實現農戶增收、貧困戶脫貧。”

2019年,該股份經濟合作社經營收入26萬元,公積公益金提留7.8萬元,成員分紅58.66萬元,戶均420元。產業戶人均增收1.49萬元,128戶貧困戶、475人產業收入、勞務收入、土地流轉、股份經濟合作社分紅總計317萬元,人均收入6673元。

“現代農業園區在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方面意義重大。”合陽縣設施農業發展中心主任趙文生告訴記者,為了扎實做好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的有效銜接,近年來合陽縣不斷優結構擴規模、育主體強品牌、補短板強弱項,全力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依靠土地發展現代農業,靠臨近黃河的獨特區位優勢發展生態養殖,是合陽在提高農民收入方面的另外一個探索。分布於黃河西岸合陽縣境內的漁業養殖基地,目前有養殖水面4.5萬畝,年產水產品4.8萬噸,佔渭南市總產量三分之一,佔全省水產品總產量五分之一。漁業綜合產值5.7億元,佔全縣農業產值的10%以上,漁業已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之一。

在合陽龍泉大鯢養殖有限公司的養殖車間,採訪團成員參觀了人工飼養的娃娃魚從幼年到成年的整個過程。

養殖場場長陳久安告訴記者,母公司與省內外8家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機制,主持參與的三項技術成果獲得多項技術大獎,攻克了大鯢養殖繁育率低、受精率低、孵化率低、幼苗成活率低等問題。

合陽縣龍祥水產養殖基地的內循環水養殖系統在行業內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簡單來說就是在一個池塘中固定幾個流水單元池進行養殖,通過機械裝置使養殖水體循環流動,從而使得整個魚塘實現了“活水”養殖,解決了水產養殖的自身污染等問題。

合陽縣龍祥水產養殖場的魚塘

龍祥水產養殖場場長吳永賓表示,在池塘內循環水養殖模式下畝產約 1-2.5 噸,是普通養殖的 2-8 倍的產能。“並且相對於傳統養殖模式下的魚類,循環水養殖的魚賣相更加、肉質更好、更加綠色環保,更重要的是,這種可控制、智能化、自動化的生產管理系統的應用,能夠推動漁業養殖步入新的時代。”

據介紹,未來合陽縣將繼續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加快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圍繞“一軸、兩翼、三核心”的總體思路,著力打造以黃河流域生態漁業為主軸線,建設以全興寨生態養殖核心區、黃河灣休閑漁業核心區、新民家魚原種場為中心的科技轉換區,建成集生態養殖、休閑觀光、漁事體驗、科技示范、科普教育為一體的高質量生態漁業。

“我們已經培育形成了林果業、水產業、畜牧業等三大農業主導產業,建成現代農業產業園區55個,其中省級現代農業園區8個。”趙文生說,“接下來我們將繼續跨界配置農業和現代產業要素,促進產業深度交叉融合,形成‘農業+’多業態發展態勢,爭取到2022年,培育100個業態互融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當地供稿 張偉)

(責編:鄒星、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