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在深閨人未識 綠水青山牛背梁

記者 李衛

2020年05月02日09:34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養在深閨人未識 綠水青山牛背梁

  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秦嶺東部的綠色明珠。圖為4月11日無人機拍攝的牛背梁美景。 本報記者 劉強攝

  春日裡的牛背梁,青山蒼翠,山花爛漫。

  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距西安僅56公裡,一小時的車程,游客即可從喧囂的鬧市進入幽靜的森林,欣賞具有南方特色的青山綠水和自然風光,體驗秦風楚韻交匯處所特有的語言、飲食、民居等民俗文化,感受踏上黃河、長江分水嶺一覽壯麗風光的美妙。

  這裡森林覆蓋率高達93%,7、8月平均氣溫21℃,公園內負氧離子含量為每立方厘米5萬個以上,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都市人理想的休閑避暑勝地。4月26日,記者來到牛背梁景區,這裡游客絡繹不絕,游客中心的大廳裡許多游客正在排隊購買門票。來自西安的黃文娟高興地對記者說:“在電視上看到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牛背梁的消息,我和老伴兒就決定要跟隨總書記的腳步,來這裡看看,感受一下天然氧吧的清新空氣。”

  4月2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商洛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羚牛谷,一路邊走邊看,稱贊這裡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天然氧吧”。總書記來到牛背梁的消息,讓這個藏在秦嶺深處的原生態景區頓時成了游客追捧的熱點,關注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深閨靈秀,用心守護

  進入秦嶺,車子在流淌的綠中穿行。

  位於秦嶺南坡、柞水縣營盤鎮的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海拔1000—2802米,秦嶺隧道穿腹而過,102省道直達公園門口。茂密的原始森林,清幽的潭溪瀑布,獨特的峽谷風光,罕見的石林景觀,以及秦嶺冷杉、杜鵑林帶、高山草甸和第四紀冰川遺跡所構成的高山景觀,造就了景觀多樣性與獨特性匯聚一園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於2008年開工建設,2010年建成開放,總投資達4.8億元。目前公園共建成三大景區,分別是羚牛谷山水游憩區、六尺嶺峰林景觀區和牛背梁高山風光區。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董事長周恆告訴記者,牛背梁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景區大門內禁止一切不必要的二次消費項目進入,完全保持原生態的樣貌,景區被譽為“中國最美原生態旅游景區”。

  步入景區,一路清風拂面,空氣格外清新。山間時不時有粉色的山桃花、紫色的紫荊花從一片翠綠中躍然而出,迎接游人。

  乘坐索道來到駱駝峰,峰頂上石林嶙峋,古樹崢嶸。再往前走,一堵石牆赫然出現在面前。導游告訴記者,前面就是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地區了,為了更好地保護自然保護區核心地帶的生態環境,游客到這裡就得止步了。據了解,目前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隻有3.7公裡長的峽谷對外開放,絕大多數區域是不對外開放的。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牛背梁,給當地干部群眾帶來巨大的鼓舞和溫暖。“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更加堅定了我們保護好景區生態環境的決心和信心。我們將不斷完善景區各項設施,力爭在三年內創建成為國家5A級景區﹔不斷優化提升景區品質,利用景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帶動周邊群眾致富。在開發建設中,我們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切實做守護秦嶺生態的衛士,做好景區的休養生息和永續發展,盡全力以實際行動守衛好秦嶺的青山綠水。”周恆充滿信心地說。

  別具一格的山中“會客廳”

  青山依依,炊煙裊裊,小橋流水,籬笆圍牆,茅草門樓,古色貢桌,木樓拾級,原始農具﹔臥床賞月觀星空,古箏悠悠伴雞鳴……這是游客走進牛背梁山腳下朱家灣村看到的陝南村居生活的一幕。

  朱家灣村有著“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的稱號。在朱家灣村開辦農家樂的村民鄭家樂呵呵地告訴記者,牛背梁景區就是自己背靠的“金山銀山”,去年自己的農家樂接待人數超過2萬人次,收入超過20萬元。

  朱家灣村是柞水縣第一批整村推進農家樂經營的試點村。2010年以來就依托牛背梁景區開辦農家樂,2015年開發建設以花錦園、雲林小屋為代表的高端民宿,對傳統農家樂進行轉型升級,同時引進了97號驛站等北美風格鮮明的鄉村民宿和鄉村客棧。2017年又引入惠達公司整體打造陽坡院子民宿集群,建設了13座高端主題民宿,實現了從農家樂到客棧到民宿的三級跳。

  在這裡,大到鄉村布局、田園風光,小到一房一瓦、一苗一木,通過山丘、小溪、田壟、屋舍、樹林全景呈現鄉村的美麗和恬靜,滿足了人們對田園生活的向往。這幾年,來朱家灣村旅游的游客不斷增多,高峰期日接待游客上萬人,全年接待游客近100萬人次,旅游收入佔到村民年收入的三分之二,朱家灣村真正成為西安的“后花園”,秦嶺腹地美麗的“會客廳”。

  柞水縣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通過組團開發、板塊推進的方法,對美麗鄉村項目進行了巧妙布局,把“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陝南村居的模式打造,深挖農耕、民俗、飲食等地域特色文化,注重把坡頂屋、磚瓦牆、籬笆院等承載鄉土文化內涵的元素,巧妙融入美麗鄉村建設,積極打造富有陝南特色的標准民宿、高端民宿和精品民宿,順應了都市人向往鄉村田園生活的追求,鄉村旅游已成為柞水全域旅游的新引擎。

  目前全縣建成了終南山寨、古道嶺等體驗性旅游項目﹔正在積極推進終南山大峽谷、莫奈·雲來谷生態度假村、孝義廳遺址修復、鳳凰古鎮保護與開發等重大項目建設,啟動了一批總投資過百億元的高端旅游項目,建設星級農家樂430余家,打造陽坡院子、花錦園、雲林小屋等高端民宿40余家,建成洞天福地小鎮、木耳小鎮、孝義小鎮等一批主題鮮明的特色小鎮和古道嶺玻璃棧道等30余個探險旅游體驗類產品,打造了中醫藥之鄉、糍粑之鄉、漁鼓之鄉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

  大山的回饋:金山銀山

  在朱家灣陽坡院子,來自西安的王勇一家剛吃完飯,正在把買來的柞水土特產往汽車裡裝。王勇高興地說,柞水的土特產味道地道、無污染,大人小孩都愛吃。他沒事經常開車帶家裡人來這裡休閑,走時再帶上當地的木耳、香菇、核桃等土特產。

  柞水縣有著豐富的土特產資源和傳統手工藝。近年來,柞水縣培育了終南山寨、盤龍、老作坊、匯生源、新田地、山山香等旅游商品加工企業十幾家,挖掘“柞水十三花”等地方特色餐飲,開發傳統手工藝品、中藥保健品、民俗紀念品、綠色食品四大系列200余種旅游商品。以合作社的形式,培育了本土特色品牌 “秦伯伯”,引導和鼓勵貧困群眾開設銷售門店70多家﹔成立了農產品配送中心,與89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40家賓館、飯店、商場、農家樂簽訂供貨協議,使貧困戶生產的綠色農產品搬上了餐桌、走進了超市、裝進了游客的“后備箱”,解決了貧困戶農副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胡金鑫告訴記者,柞水縣把鄉村旅游確立為脫貧主導產業,大力實施“旅游+”產業發展模式,累計投資5.8億元,把全縣81個村(社區)建成風格各異的旅游村落,提升全域旅游形象﹔依托景區景點、賓館酒店、旅游名鎮和美麗鄉村,就地解決貧困群眾在景區就業2萬人,帶動2500余名貧困群眾從事涉游服務業﹔吸納2700戶貧困戶參與旅游企業入股聯營,走出一條旅游脫貧、旅游富民的新路子。目前柞水縣已建成4A級景區3個、3A級景區4個、省級旅游度假區1個、中國最美休閑鄉村1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省級旅游示范村9個﹔柞水縣先后獲得中國最佳魅力旅游名縣、最美休閑度假勝地、中國漁鼓文化之鄉、全國文化百強縣、中國天然氧吧、陝西省旅游強縣、省級旅游示范縣等榮譽稱號。

(責編:任志慧、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