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的姓氏叫人民”

【查看原圖】
——追記西安市公安局灞橋分局國保大隊民警喬錦仁
喬錦仁(左一)配合大隊開展掃黑除惡宣傳 圖片由國保大隊提供
喬錦仁(左一)配合大隊開展掃黑除惡宣傳 圖片由國保大隊提供
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  2020年02月28日06:25

從軍20年、從警18年。這個有著32年黨齡的老黨員,倒在了連續奮戰28天的疫情防控一線……

2月23日,西安市公安局灞橋分局國保大隊民警喬錦仁因心源性猝死,永遠的倒在了他深愛的工作崗位上,終年57歲。“警察的姓氏叫人民,生而為人民奮戰!”——這是喬錦仁曾經的誓言。他做到了!

28天的一線堅守

“最難啃的留觀人員服務點得我去,保証完成任務!這句話被記錄在了大隊會議記錄本。這是喬錦仁主動請戰去疫情防控服務點時說的,擲地有聲。

2020年1月24日、25日,喬錦仁的除夕和初一是在值班中度過的。1月26日公安灞橋分局全員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從1月26日至2月5日,他一直在支援紡織城公安檢查站開展車輛、人員登記檢查,配合派出所開展入社區摸排核查涉疫情人員情況,持續戰斗在工作崗位上。

2月6日上午,他所在大隊召開全體民警會議研究防疫工作時,突然接到分局指令:抽調1名民警,前往灞橋區疫情防控服務點開展安保工作。大隊領導剛宣讀完指令,有著近32年黨齡的喬錦仁第一個報名請戰。支部考慮到他年齡大,不想讓他去,喬錦仁堅持要去。他的理由是:“在留觀人員服務點工作相當於“被隔離”,隊上的年輕人拖家帶口,我的女兒已成家用不上操心,扎進去沒有后顧之憂。”

當天報到后,他就把大廳、房間、消防通道等角角落落仔細查了個遍,指導封堵了多余的門,隻留下一個出入口。喬錦仁主動靠上去做工作,協助他們做好測量體溫、登記信息等工作,並認真做好信息核查與統計上報。

在留觀人員服務點,他不僅要做好入住人員的安保防護,同時還承擔著三個街道辦返城人員居家隔離的聯絡協助工作。每天高速出口的檢查站都會將需要居家隔離的人員送到這裡,再由他協助聯系社區出具証明將人接回,喬錦仁經常凌晨2、3點爬起來接待人員,直到等社區來對接安排好這些人,他才能稍作休息。在這裡的18天裡,留觀人員服務點未發生一起突發事件和治安案件,防控工作始終平穩有序。

2月23日上午8時許,與他同在該點工作的民警張勇勤從門口取了早餐回到房間准備叫他一起吃飯。沒想到往常敞開的房門此時緊閉著,連續敲門后房間內並無任何回應,用房卡打開房門后發現他已經沒有了呼吸,再沒能醒來。

“每天上午8點起,我們就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和專用呼吸器開始工作了,晚上10點鐘以后將所有的防護裝備進行消毒處理后,我們才回到房間休息。”戰友張勇勤說值勤的時候很辛苦,但想起和老喬一起工作的日子,又很幸福。

愛加班的“硬核尖兵”

2018年冬季他和同事小張兩人蹲點守候犯罪嫌疑人、偵查犯罪窩點。為了不打草驚蛇,他們硬是待在車裡不點火發動、不開暖風,一守就是幾個小時。到了中午,飢寒交迫的同事提出“買午飯吃”時,喬錦仁卻說:“不急,嫌疑人也要出來吃飯哩,再盯會兒!”兩人在車裡凍得渾身發抖,他也始終沒有打火開暖風。就這樣,三個月接連蹲守了三個點,終於一舉端掉了犯罪窩點。

2019年夏季,同樣的兩人,相似的蹲守,他們頂著烈日高溫在車裡守候,不開車窗,不開空調,兩人又在車裡被蒸得汗流浹背。幾天下來,喬錦仁腰上起了一圈大紅疱,疼得直呻吟。案件偵破后,他跑了多家醫院看病都沒有明顯好轉。大隊讓他在家好好休息,但喬錦仁執意堅持上班,又投入到新的案件偵辦中。

無數個周末和下班后的夜晚,喬錦仁把從案件現場帶回的物証一一擺開,鋪滿整間辦公室,從一本書籍、一篇資料、一本筆記、一張紙條入手,仔細捕捉其中細節,從中查找線索,進行分類、串聯証據。同事們開玩笑說“老喬愛加班”,由於能力突出,他被市局評為“業務技能標兵”,在偵辦案件中總是被確定為主辦偵察員,在大家眼裡他是響當當的“硬核尖兵”。

“沒問題”是他多年的口頭禪

喬錦仁個頭不高,遇人總是微笑,走路徐徐帶風,又因他是陝南西鄉人,多年未改的川陝鄉音,說出那句“沒問題”的口頭禪時,讓人如沐春風,他被大家親切的稱為“老喬”。

與他在派出所共事過的戰友回憶,早些年一到冬天,灞橋街辦轄區偷竊電纜的案子發案率上升,雖然有些地段不屬他的管轄,隻要所領導說一聲“老喬,你今晚辛苦一下”再辛苦他也會笑著應承下來,后半夜他帶著巡邏隊員就出沒在街道田間。

他做事認真,樂於找事干,從不推諉工作,也從未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大隊工作任務繁多,每次有“急活”分配不過來時,他都會主動“攬活”,一句口頭禪“沒問題”,溫暖著隊裡的每一個人。大隊教導員趙廣宏說:“激情工作的老喬,不為名,不圖利,隻願把工作干好。事情交給老喬,再無后顧之憂。”(文/記者 龔仕建 圖/西安市公安局供圖)

分享到:
(責編:任志慧、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