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人民网看陕西

 协商建言聚合力 共谋秦岭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新路径” 

邹星
2022年11月18日09:24 |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小字号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刻理解秦岭的重要价值,坚持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究利用,系统谋划、一体推进,成为事关西安发展的重大课题。

11月17日上午,西安市政协举行月度协商座谈会,围绕“秦岭北麓西安段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究和利用”协商议政。西安市政协主席王吉德出席并讲话。会上,西安市副市长肖琦通报了西安市秦岭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究和利用相关情况,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就月度协商调研情况进行说明。西安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围绕“秦岭北麓西安段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究和利用”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

完善工作机制 统筹开发保护

作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重要承载地,秦岭北麓的历史文化资源有着独特的禀赋,其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西安市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汪涛在介绍调研情况时表示,针对不同类型的历史文化资源,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标准和要求不尽相同,缺乏必要的沟通协调机制。调研组建议,在市级层面成立工作机构或协调机制,统筹各项资源的整体性保护、研究和一体化利用,科学制定秦岭北麓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强化城乡、土地利用、文物保护、文化和旅游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相关区县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需要,编制专项规划。

“开发与保护往往需要同时进行、有机配合,这就需要我们构建一个秦岭生态文化环境保护指标体系,并以此为标准对未来的开发活动进行科学评估。” 会上,西安市政协常委、民盟西安市委员会主委吴晓军表示,对于秦岭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应当从宏观角度展开,要以“多元”“和谐”等线索为主要关键词,设立发展专项,科学、有机、长效的加以推进。

西安市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西安文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姚媛建议,相关部门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科学评估保护现状,形成系统联动,在宏观统筹基础上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强化城乡、土地利用、文物保护、文化与旅游资源、水资源、社会事业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衔接,实现由条块分割、单打独斗向整体协调、合作共赢转化。

守护山水文脉 讲好秦岭故事

位于秦岭北麓的蓝田辋川溶洞,因唐代大诗人王维在此居住而闻名,一本《辋川集》,让辋川成为享誉古今的文学圣地。“历经千年历史沧桑,如今王维辋川别业遗存严重损毁。”西安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西安市委员会秘书长张力长期关注辋川王维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情况,他提出尽快恢复王维辋川二十景,王维别业遗址保护,全力打造4D沉浸诗、画、景盛唐时光体验景区,同时对辋川溶洞附近旧厂区进行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建设历史人文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青少年科普活动基地三位一体场所,形成相互依托,交相辉映的三基地一景观,展示人文西安,科技西安,大美西安的风采。

在秦岭北麓西安市段范围内,鄠邑区文物保护点共56处,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西安市政协委员、鄠邑区政协主席李军考建议,结合鄠邑区文化资源,对革命文物、宗教文物、工业遗产文物进行整合,挖掘内在价值,增强旅游业的文化内涵;积极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让沉睡在库房的文物“活起来”;加大文物法规、保护利用等宣传,增强社会各界关注文物、喜爱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促进文化、文物与旅游融合发展。

西安市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李醉建议,以秦岭北麓历史文化为核心建设西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区,恢复陕西孔庙、对标曲阜三孔,建成全国性儒家文化广场。同时,发挥高校优势,多方位研究挖掘秦岭北麓历史文化,打造国学名师,启迪大学生兴起秦岭历史文化学习潮,培养更多具有中国文化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信仰的未来接班人。

资源价值转化 助力乡村振兴

“秦岭西安段现有人口近55万人,其中96个行政村五千多人处于核心保护区,252个行政村九万多人生活在重点保护区,237个行政村九万多人处在一般保护区,其余建设控制地带涉及34个镇、街道,200多个行政村35万余人,自古以来‘靠山吃山’,解决沿线居民的生计、发展问题,需要实现乡村振兴。”西安市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唐穆君认为,如何不断提高沿线农民生活水平,都要创新思路,寻找合理路径形成沿线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对此,唐穆君建议,联合文物、规划部门开展沿线村落调研、整理工作,制定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为乡村文化振兴做好前期准备;其次,选择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村庄古镇,开展修复工作,重现其历史风貌;最后,推动秦岭沿线“艺术村庄”项目,“艺术村”既是沿山特色文化旅游开放园区,又可作为陕西省艺术、文创开发、设计、创新、培训基地。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蓝田吕氏兄弟基于乡村安定、乡邻和睦的诉求制订与实施了以道德教化为主的《吕氏乡约》,“《吕氏乡约》是实现乡村自治的重要形式,体现了传统农业文明背景下乡村治理的智慧。” 西安市政协委员、曲江大明宫遗址保护办文管部副部长范超认为,应该重拾千年乡约价值,重视研究传统乡约并将其引入现代乡村振兴战略之中,这是经典儒学融入现代乡村治理的一种有效尝试,更是在高度文化自信和深度思想转化的善意引导下,传统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焕发新智慧发挥新作用展现新作为的必由之路。

西安市政协委员、人民网陕西频道采访部主任吴超认为,应针对秦岭北麓西安段每个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现状进行梳理,建立秦岭历史文化名录,用数字化、智慧化方式为人文秦岭赋能。打造“文化+旅游+生态”菜单式特色文旅线路,带动秦岭北麓乡村游,借此打造乡村振兴的西安样板。

与会的市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还结合意见和建议与委员展开互动交流。会议强调,要提升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认识,夯实工作基础,坚持规划先行,切实把保护利用工作融入区域发展战略中。要做好文旅融合,打造有品牌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注重秦岭文化数字化建设和活化转化,助力秦岭北麓西安段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要继续关注秦岭,积极建言献策,创新工作模式,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引导群众强化保护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共同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的良好氛围。

(责编:邹星、吴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