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

安康市镇坪县创新“数字赋能+流程再造+社会共治”智慧监管模式

2022年05月30日16:04 |
小字号

镇坪县地处秦巴腹地,素有“自然国心、巴山药乡、养生天堂”之美誉,由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这一常住人口只有4.7万的安康市人口最小县,各类市场主体已达7000余户。两轮机构改革后市场监管权责清单增加,平镇高速通车后,镇坪旅游业空前火爆伴生业务工作量骤增,监管力量与监管任务不相匹配的问题日益突出。

镇坪县城区图

镇坪县以问题为导向,建成集便民利民、电子执法、信息公开、信用惩戒、双向监督、痕迹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信用监管平台,创新实施“数字赋能+流程再造+社会共治”智慧监管模式,巧借数字化的智力、规范化的效力、群众化的民力,走出市场监管力量不足的困境,提高了事中事后监管效能,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后被评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平安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被评为全省食品药品系统先进集体。镇坪智慧监管模式,2019年入选全国第二届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政府类提名案例,2020年获邀参加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4次在中省组织的相关培训和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北京、河南、山东、湖南、重庆等地10余批次前来学习考察。

平台赋能实现数字化监管。监管平台按照“互联网+监管”理念,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数据互通高度集成,打破市场监管、卫生健康、行政审批、检验检测等部门数据壁垒,将企业基本信息、从业人员信息、产品质量信息、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信息等相关数据统一采集导入,形成市场主体“全科档案”、全景画像,为每个市场主体量身定制一个电子监管码,信息自动对比形成监管执法事项,使监管工作有的放矢、循名责实,实现由传统“人盯人式”监管向数字化、智慧化监管转变。自动生成催办事项。

此外,监管平台根据系统录入的市场主体经营许可、健康证、行业证书等数据信息,自动向证照临期的监管对象发送及时更换相关证照的预警,避免因此影响业主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可在监管平台随时随地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和定期知识测试,提升自身综合水平和专业素养。精准推送执法任务。对受到违法经营举报、消费纠纷投诉等市场主体,监管平台可锁定市场主体具体位置,自动生成执法任务推送给执法人员,迅速开展现场调查处理,避免以往“撒胡椒面式”“扫街式”的人海战术,大大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和行政执法成本。

实时监管重点行业。将学校、敬老院、涉食企业、特种设备等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在操作间、储存室安装摄像头,对原料采购、食品存储、操作流程、人员穿着、环境卫生等进行全方位、全周期可视化实时监管,对发现的一般问题下达电话通知要求立即整改;对发现违法线索,将抓拍到的实时证据保留到指定位置,便于固定证据和调查处理,一改以往因违法商家销毁证据、拒不配合、证据链条断层等致使案件办理陷入尴尬局面的状况,真正做到主体资格可查、原料来源可溯、加工过程可视、风险隐患可控。截至目前,已接入监管平台的市场主体达7298户、特种设备3617台、从业人员8564人,接入率达100%。

镇坪县信用监管平台后台管理系统

流程再造促进规范化监管。突出“精准、规范、高效”原则,再造工作流程,整合执法资源,提升监管效能。分级落实监管举措。以涉及食品安全的市场主体为重点,根据日常监管考核和涉及消费人群情况,由低到高划分为A、B、C、D四个风险等级,监管频次与风险等级挂钩,A级一年检查一到两次,B级一年检查两到三次,C级每季度检查一次,D级一月一检查,既保证监管覆盖面,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又做到包容审慎,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全程公开执法信息。建立多种类型、层级的工作任务管理模型,整合各领域“双随机”、专项整治、投诉举报、证照逾期等任务,由监管平台统一指挥调度下派工作任务、限定完成时限、反馈处理结果,执法的源头、过程、结果等关键环节形成文字、音像等记录资料,全面系统归档保存,确保执法全过程可追溯;通过电子监管码公开市场主体、执法人员、行政许可、行政检查及行政处罚等信息,将行政执法权力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压缩自由裁量空间,有效避免人情案,提升监管执法规范化水平。全面推行电子执法。执法人员统一配备执法记录仪、平板电脑、无线WiFi、便携式打印机等电子执法设备,与监管平台互联互通,执法过程中只需扫描二维码,便可进行文书制作、现场打印、签字确认、上传公示等操作,有效破解因地广人稀、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导致执法不畅难题,提高了监管的公正性、专业性、便捷性、时效性。

扫码执法

社会共治带动群众化监管。充分发挥数字智慧监管的快捷便利性,拓展社会参与监管通道,创新大众参与监管方式,形成共治共享格局。一“码”查询反馈。开发“食安镇坪”食品安全追溯二维码,全县涉食企业、餐饮门店“一企(店)一码”,在本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张贴,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经营主体证照、员工健康状况、食材采购情况、日常检查记录等信息,即时投诉食品过期、卫生不达标、违法添加、以次充好、消费纠纷等问题,增强全民监管的威慑力,使社会监督下的合法合规经营透明有序。

开展“大众点评”。在监管平台设置消费者评价收集汇总功能,对涉食企业和餐饮门店的环境卫生、服务水平、消费体验等大众评价意见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进行等级评定,实行“星级”管理。经营主体划分为A(满意)、B(较满意)、C(合格)、D(差)四个等级,今年以来,已评定892户,其中食品生产企业18家、食品经营企业563家、餐饮(含小餐饮)277家、小作坊34家。将从业人员按照综合素质、操作技能等分为一到五星进行打分,对评分高的从业人员进行表扬奖励,并向业主反馈星级信息,建议提高工资报酬,今年以来已评星248人次。市场监管部门定期向社会发布评星定级情况,以公众“口碑”倒逼市场主体时刻自警自律,恪守诚信经营,激励从业人员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实施双向监督。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通过监管平台对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过程、全链条的闭环式监管;另一方面,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可对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专业素养、处理结果等进行监督、评价和投诉,真正把监管晒在阳光下,促使执法人员依法履职、廉洁奉公。(当地供稿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

(责编:白鸽、吴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