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

打造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本报记者 齐小英 孙鹏
2022年05月28日09:10 | 来源:陕西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打造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西安秦玄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测试产品(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赵晨摄

创新是陕西发展的长远之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依托和最大的潜力在创新。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好用好秦创原,坚持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持续完善组织架构、政策体系、运行机制。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自2021年3月建设启动以来,不断汇聚创新资源,加速释放创新潜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见效成势。围绕秦创原如何更好地把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打造陕西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党代表纷纷建言献策,共话发展。

全力建设好秦创原总窗口

“西咸新区作为秦创原的总窗口,在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上责任重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杨仁华表示,去年总窗口共推广转化科技成果322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7家、增长94%,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01家、增长47.5%,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107亿元、增长34%,13家企业入选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库,同力重工全国首批在北交所上市,新区“科创中国”试点建设综合排名居全国65个试点城市(园区)第一,亮点纷呈,成效明显。

杨仁华表示,今年以来,秦创原总窗口已兑现政策资金1.1亿元,为72家企业投放贷款4亿元,新开工建设科创载体47个,新增科技型企业139家,依然保持了强劲态势。

“围绕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我们将强力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尽快由‘势’转‘能’。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从政策、载体、金融等方面系统发力,今年上半年建成运行秦创原路演中心等6大中心;年内新建成投用科创载体800万平方米以上,兑现政策资金3亿元以上,基金规模突破100亿元。进一步加速‘三器’建设,围绕促进、推动全省23条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围绕构建秦创原机制、形成秦创原模式的目标,抓好今年已确定的17项秦创原改革创新任务实施。进一步深化协同创新,加强与各地、各部门、省属市属国企、高校院所的合作共建,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产业合作,加快打造广泛参与、协同创新的秦创原建设格局。”杨仁华说。

加快科技资源优化集成

“在科技创新方面,报告紧紧围绕‘走在前列、迈出更大步伐’的要求,作出许多前瞻性布局,为全省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省科技厅厅长孙科说。

“省科技厅将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力加速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加快科技资源优化集成,深化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让创新驱动发展由‘势’转‘能’、乘势见效。”孙科介绍,“我们将加快推进‘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建设,探索市场化、企业化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好秦创原发展公司在信息、政策、服务、人才等方面的集成集约功能。将加快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推进‘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布局建设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和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计划三年内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中的规模以上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在‘十三五’末的基础上翻一番。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链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着力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

孙科介绍,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将在全省高校推广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并鼓励高校探索新机制、新模式、新经验,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障碍,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

打通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的痛点

“陕西科技资源富集、科技人才众多,拥有72位两院院士和110多万科技工作者。这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关键所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认为,报告强调“要把创新驱动作为主攻方向”,紧密围绕“建好用好秦创原”,充分体现省委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

李豫琦表示,去年,省科协深入实施“12621工程”,推动“科创中国”和“秦创原”双平台融通互动,引进多家全国学会、国际组织、创投机构、技术服务与交易平台入驻西咸新区,新建企业(园区)科协20家、企业科协工作站358个,打通了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的痛点。

谈到下一步工作打算,李豫琦表示,省科协将加快推广“科创中国”西咸新区试点经验,围绕我省6大支柱14个重点产业领域的23条重点产业链,充分发挥145个省级学会作用,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助力秦创原总窗口和各市“飞地”建设,引导更多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向基层倾斜,助力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和县域经济提质增效。谋划举办欧亚战略科学家峰会、黄河九省科协论坛、省科协学术年会等重点活动,深化科协系统“苏陕合作”,在引领性基础研究、“卡脖子”技术攻关、前沿技术储备、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导入更多科研机构、创新人才、领军企业。深入推进“院士之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争取更多中国科协“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和“海智计划基地”落户陕西,柔性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来陕创新创业,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

(责编:白鸽、王晴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