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秦创原作为陕西创新发展的一张新名片,备受代表委员关注。大家积极建言,加快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发挥好“孵化器”“加速器”“促进器”作用——
打造陕西省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对创新发展作出部署。
过去一年,陕西举全省之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建设,115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并注册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38.6%,高新技术企业增长32.3%,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3.2%……秦创原已成为陕西创新发展的一张新名片,成为各方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
■ 强队伍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既能读懂实验室里的硬科学,又能了解市场与企业的需求;既能帮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又能帮助高校和科研团队实现价值收益。他们就是技术市场的“摆渡人”——科技经纪人。
“科研与市场如同供需双方,二者之间存在的认知差距需要科技经纪人来填补。让懂技术、懂转化、懂市场的专业人才成为科技经纪人,对把科技成果转化成前景可观的落地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西安艾尔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正国说,为加快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我省提出打造“三支队伍”,其中就包括了“科技经纪人”队伍。
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杨正国告诉记者,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技经纪人,需要懂得技术、市场、政策、法律法规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鼓励科技经纪人行业发展的政策。如何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科技经纪人队伍、推进科技经纪人队伍职业化建设?杨正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建议成立中国科技经纪人协会,组织编写全国通用的培训教材,同时制定行业执业标准和业务规范,加强合法合规教育,提供会员服务,让科技经纪人队伍更好服务创新发展。
■ 育人才 深化产教融合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作为引领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平台,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始终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陕西各高校也积极主动融入秦创原建设。秦创原逐渐成为汇聚各方英才的高地,为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秦创原是个孵化器,希望用好这个孵化器,把各种资源汇聚起来,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有利于科研成果产生和转化的良好环境。”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履职五年间,一直关注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全国两会上,他关注的重点是深化产教融合,助推高质量发展。
“要聚焦科技和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也是未来高等教育新发展形态的一个显著特点。”王树国说,近年来,他一直广泛调研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多个领域,了解到一个“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后,首先考虑的是大学中有没有设置相应的专业,以及高校和社会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哪些制度机制需要改进。
“陕西作为科教大省,要发挥科技与人才优势,借助秦创原建设,真正实现科、教、研一体育人,让科技创新更好地与基础教育相融合、与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王树国说。
■ 建机制 释放科教资源潜力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一年多来,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创新生态持续优化,高校院所、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快速聚集,一大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和科创平台相继落地,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显现。
“目前,秦创原已成为陕西加快‘两链融合’、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总平台,创新成效初步显现,要想推动平台向更优发展,一些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全国政协委员、西安文理学院副校长王晓萍说,希望国家支持陕西省以秦创原为品牌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两链融合”创新改革示范区,深入探索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破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瓶颈。另外,还需加快创新资源聚集和有效配置,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等优化提升产业链布局建设,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及“两链融合”模式经验。
陕西是科教大省。王晓萍建议,依托高校院所、国企央企科技创新优势,在陕西布局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重大科学装置,瞄准未来技术及产业核心关键和“卡脖子”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依托优势产业链组建产业链创新中心,培育孵化新兴科技企业。
王晓萍认为,可依托科技成果公共服务平台,托管高等院校部分科技成果,进行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作价入股和持股,实现收益定期返回原单位,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机制,建立科技成果评估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制度,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