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矿业:朝着“行业领先、世界一流”目标阔步前进

2020年07月09日11:04  
 

翻开陕北矿业公司近几年成绩单,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在各项指标上得到体现。2018年至2019年,陕北矿业公司累计生产原煤1.37亿吨,营业收入452亿元,摘得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在内的163项省部级以上荣誉。

近年来,陕北矿业公司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擘画未来,把握以“党建引领、创新驱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工作方针,实施以“开采三无化、生态立体化、全员创客化、产品菜单化、运营数字化、党建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六化”路径,加快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在争创“行业领先,世界一流”企业伟大征程中阔步前行。

党建领航,跑出发展加速度

“我们要抢抓改革机遇,努力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变革重组中争当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陕北矿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群英说。

一直以来,陕北矿业公司遵循“1+N”党建工作思路,坚守党委、党支部、党员3个层面的核心职能定位(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重点破解影响、阻碍发展的难点,调整、优化工作结构;党支部抓制度、克艰难、聚人心,凝心聚力抓落实;党员认真做好“三功三素三绝”,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在此基础上,陕北矿业公司党委把党建工作嵌入企业治理体系,修订完善了党委议事规则,党委会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决策“三重一大”等事项前置程序得到明确,公司及所属8家单位党建工作入公司章程全部完成,各级党委领导作用显著增强。

对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ISO9000党建质量标准,强力推行“一轴五驱”党建工作体系,构建了40项党建工作KPI核心指标,狠抓8个方面15项要求76个具体工作,实施质量党建、品牌党建和智慧党建三个工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为破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困境下党建虚化问题,探索实践了三个“双一流”建设(一流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建设,一流区队、区队长建设、一流班组、班组长建设),形成了“1+5”工作模式,基层基础工作得到有效加强。

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能

在陕北矿业公司,有一种“树”,这不是普通的树,而是由“根、主干、枝干、叶和果、土壤、阳光雨露”组成的全员化、立体式、系统性“创新树”。

围绕这颗“树”,陕北矿业公司瞄准千万、百万、十万、万元级的创客目标,构建了以“岗位基本工资+岗位绩效薪酬+岗位创客创新薪酬+特别奖励薪酬”为核心全员创客薪酬。每年花费近亿元,用于“双创”基地建设、重大创新项目研发、全员“双创”薪酬等方面投入,打通了将创意变为成果的通道。

三年来,建成了7个总站、81个分站、246个小站、7个“双创”导师组、9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双创”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17亿元,培育出“全国技术能手”1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10人,“陕西省国企工匠”1人,“陕西省技术能手”3人……

目前,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项目迅速发展,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供了支撑。陕北矿业公司正主动与多名院士、多家科研院所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研究,通过加快实施地质透明化技术、采矿工艺技术、智能化技术、安全预防技术、井下职业健康技术、煤炭分质分级生产技术、立体式生态治理技术、多种能源融合开发技术等八大核心技术的突破,加快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总要求,陕北矿业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围绕煤炭开采主业,深化“煤炭定制化产品——煤炭生产服务产品——煤炭知识技术孵转化产品——煤炭绿色数据产品”四层创新链。

在煤炭定制化产品上,深化“三品”建设,实施产品结构优化和生产工艺升级改造,逐渐实现煤炭产品从燃料到化工原料的转变。在煤炭生产服务产品上,深化“大产业”建设,创新“煤亮子”平台运营模式,实现“500公里500家500万元”的服务市场。在煤炭知识技术孵转化产品上,依托煤炭科技孵化公司,加快煤炭知识技术转化利用。在煤炭绿色数据产品上,成立沿黄煤环发展生态大数据公司,服务于黄河中上游煤炭业务高质量发展。

“四化”赋能,建设智慧矿山

前不久,国家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其实早在2012年,陕北矿业公司就在其下属企业红柳林矿业公司建设了第一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如今,15213综采面已经是该公司建设第五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也是全国首个6.3米大采高智能化开采工作面,自动割煤率达到100%,日产原煤2.5万吨,实现井下无人化开采。

近年来,陕北矿业公司聚焦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矿井建设,充分运用煤炭行业前沿技术,煤炭科技结出丰硕成果。

“110—N00工法”采煤工艺技术,解决了煤炭工业长期面临的“安全、资源回收和开采成本”瓶颈问题,实现了采区内无顺槽掘进、无煤柱的采留一体化和连续安全生产。

地质可视化及矿井“一张图”协同管理系统,通过三维可视化平台将煤矿生产状况、资源状况、地质状况等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使煤矿安全、生产、运营等一目了然。

类似于运用这样的前沿科技,在陕北矿业公司比比皆是,其下属企业全部实现了系统升级换代。目前,累计完成科研项目116项,核心知识产权20余项,拥有2个研发中心,专利300项,技术成果鉴定获国际领先技术10项、国际先进17项、国内领先20项、国内先进25项,获省部级技术奖项51 项。

现在,陕北矿业公司正致力全矿井智能化技术突破,积极探索全矿井智能化建设的路径和方式,编制了《智能化矿井建设实施方案》,瞄准智能综合管控系统、智能生产系统、环境智能感知及辅助系统、智能厂区系统等八个方面,计划用四年的时间,把所有煤矿打造为“智慧矿山”。

同时,与中国工程院王国法院士团队合作,实施《智慧煤矿巨系统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矿井建设》项目。该项目以张家峁矿业公司为试点,实践形成智能矿井的标准化技术架构,即:基于一套标准体系、构建一张全面感知网络、建设一条高速数据传输通道、形成一个大数据应用中心、开发一个业务云服务平台,面向不同业务部门实现按需服务。

立体生态,打造绿色矿山

“2005年,我来到柠条塔矿业公司,放眼望去,不是黄沙,就是光秃秃的山。但现在春天百花齐放,夏天绿树成荫,秋天层林尽染,冬天蓝天白云。”说起煤矿环境变化,柠条塔矿业公司职工赵建文神情自豪。

近年来,陕北矿业公司始终把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之一,着力解决“煤炭开采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创新性提出对采煤沉陷区进行“立体式生态重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陕北矿业公司积极寻求专家团队帮助,最终选择了与中国工程院彭苏萍院士签订立体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协议。

该项目以“陕北煤矿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及生态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为引领,构建以绿色充填开采、煤炭分质分级、生态农业为支撑的生态立体产业体系,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建成生态与产业、产业之间良性协调发展的绿色协调型矿区。目前,完成沉陷区土地生态修复11500亩,生态重构1516亩。

“随着立体式生态修复的深入推进,我们积极探索形成了土地流转、农户合作、专业公司三种土地治理模式,以及‘种-养-菌-肥’绿色农业技术体系、‘经济林业+绿化林业’循环经济生产体系。”陕北矿业公司生态环保部部长姬文龙介绍道。

同时,始终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贯穿于煤矿生产环节,制定了15项安全环保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形成以《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为总纲,涵盖大气、水、土壤等环境影响要素的制度体系。

深入推行“542”煤矿绿色开采体系,积极采用永磁直驱电机、变频驱动技术、无功补偿装置以及主运输系统顺煤流启动改造、乏风利用等技术,全面提升“煤基”全要素生产率,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生产清洁化、治理现代化、生活低碳化、全域生态化。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新时代,面对新征程,陕北矿业公司秉承着“只争第一、不当第二;只争唯一,不做并列第一”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劲头,全力打造“二优三商三打造”行业领先世界一流煤炭企业。(当地供稿 谭学超) 

(责编:孙挺、王晴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