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这家兵工所用72年时间诠释“西迁精神”

2020年05月09日09:52  
 

导语: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1948年创建于东北,1957年从沈阳迁至西安。72年的发展历程中,研究所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在强军报国的路上接续奋斗,用热血和青春为我国的火炸药等技术发展进步、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十六字内涵。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前身(东北军区军工部技术科)沈阳铁西区旧址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是新中国最早组建的军工研究机构之一,1948年创建于东北,1957年迁至西安。建所72年来,研究所始终秉持“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传统,坚持军民结合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民品发展道路,在光电显示材料、氟化工及催化技术、生物制剂、精细化工、民爆器材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和技术优势,低碳含氟化学品合成及催化、宽温液晶等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陕西地方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72年来,从白山黑水辗转1700多公里西迁至古都西安,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每一步的发展进步都闪耀着“西迁精神”的光芒,每一点每一滴的成就都诠释了“西迁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质。

“胸怀大局”,服从国家战略调整

“胸怀大局”、国家利益至上是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人的基本政治品格。1957年7月,遵照第二机械工业部指示,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干部职工舍小家为大“家”,千里西迁,从沈阳迁址西安,第一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胸怀大局”;1962年3月至5月,按照中央调整重组决定,包括所长肖淦在内的230余名科技骨干及各种仪器设备、技术资料整体调整划给国防部五院,重新组建了新的研究机构;1964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研究所引信专业的两个研究室及与引信有关的310余人和1000余台设备又调整出去单独成立了新的引信研究所;1976年11月,根据国家战略需要,研究所的火工室、理化分析室人员及其家属97人又调整并入到了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可以说,在一次次的分合调整中,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人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牺牲小“我”支援国家整体战略布局,处处闪现了“西迁精神”胸怀大局的首要内涵。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始终是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人的不变信仰和政治追求。

“无私奉献”,坚持“把一切献给党”

从兵器元老吴运铎,到第三代坦克总师祝榆生,把“一切献给党”始终是几十万兵器人恪守的核心价值理念,这种理念也贯穿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70多年的发展历程之中。这种精神可歌可泣、感天动地,是研究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期间,产生过科研狂人、代表研究所参加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方二伦,产生过全国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人大代表朱春华,产生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双计……这些都是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无私奉献”的杰出代表。2007年,研究所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无私奉献”已经成为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最重要的文化基因。

“弘扬传统”,使兵工精神薪火相传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人民兵工的一份子。人民兵工是我党领导的最早的军事工业部门,发源于星火燎原的中央革命苏区,成长于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日烽火和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壮大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和改革时期。8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兵工历经无数战火洗礼,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极不平凡的伟大历程。一代代兵工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铸造了具有丰厚历史底蕴的“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仰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近年来,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坚持继承和弘扬并重,紧密围绕履行强军首责、推进高质量发展,打造火炸药行业命运共同体,深入开展固“根”聚“魂”工程,持续叩问初心、强化使命担当,在推进火炸药技术创新和行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弘扬兵工精神,积极传承兵工传统,使“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仰成为全体职工的奋斗之因、创新之源、进取之基,研究所在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西迁精神”归根到底,展现的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新的历史时期,作为我国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力量,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承担的强军和报国使命非常艰巨。未来,研究所一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传承弘扬“人民兵工”传统,发扬“西迁精神”,汇聚强大精神动力,以实际行动履行强军报国使命。(供稿单位: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金石)

 

(责编:邓楠、谷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