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置兒童中暑有妙招

高溫天氣下,兒童因體溫調節功能尚不完善,成為中暑的高危人群。當機體在高溫環境中散熱受阻,導致核心體溫異常升高,並引發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亂時,即發生中暑。若不及時識別和有效干預,中暑可能對兒童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甚至危及生命。
8月1日,陝西省疾控局邀請專家圍繞怎麼預防中暑、怎麼識別中暑症狀、怎麼照顧中暑的孩子等內容進行介紹。
“孩子的身體和成人不一樣,更容易中暑。”西安市兒童醫院主任醫師文俊說,兒童的新陳代謝快,體內產生的熱量多﹔兒童皮膚上的汗腺發育尚不成熟,散熱的能力比較差﹔兒童的體溫調節中樞還在發育中,調節體溫的能力不夠強。
文俊介紹,兒童長時間處在高溫、高濕、封閉及強陽光直射的環境下,或自身體重超標以及有糖尿病、下丘腦損傷等慢性病的更容易中暑。
“如果孩子長時間身處高溫、高濕環境,出汗很多,沒有及時補充足量的水分和電解質,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症狀,家長一定要想到孩子是不是中暑了。”文俊提醒,中暑分為三個階段,先兆中暑兒童有中暑症狀,體溫正常或略高,無意識障礙及器官損傷﹔輕型中暑兒童體溫輕度升高、有早期循環功能障礙表現,無意識障礙及器官損傷﹔重型中暑是最危險的情況,兒童會出現抽搐、意識障礙,伴有高熱、多臟器功能障礙等。
“從輕微中暑發展到致命性熱射病,可能隻需要短短幾小時,不及時救治將導致不可逆的器官損傷。”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彭卓說。
彭卓介紹,發生熱射病的根本原因是產熱與散熱的失衡,體溫調節能力欠佳的高齡老人、嬰幼兒以及既往體弱者更容易患病。經常做運動、在戶外工作或者從事體力勞動的群體,比如運動員、建筑工人、軍人,也很容易得熱射病。大多數熱射病患者一開始會出現意識不清和高燒,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如果發現兒童有中暑症狀,應採取“一搬、二降、三補、四轉”的原則進行處置,要讓孩子迅速脫離高溫悶熱環境﹔選擇物理降溫,如溫水洗浴,涼毛巾擦拭頸部、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流經部位等。同時,要少量、多次補充常溫的水或電解質飲料。對於重型中暑者,尤其是伴有高熱、意識不清、抽搐等神經系統症狀的兒童,應立即送到就近醫院就診。對於輕型中暑,經現場處置症狀沒有緩解的兒童,也應盡快到就近醫院就診。
文俊建議,夏季,兒童要保証充足的休息時間。進行戶外活動盡量在早晨或晚上,避免正午進行長時間戶外活動。兒童在戶外玩耍時最好在陰涼處,可隨身攜帶扇子或手持便攜式小風扇。高溫、高濕天氣時,應在涼爽的室內活動。避免兒童單獨待在汽車內或狹小空間內。高溫天氣時,家中使用電風扇、空調等降溫,並定期開窗通風。
兒童夏季應穿著輕薄、寬鬆、淺色、透氣的衣服,嬰幼兒選擇輕薄包被。保証孩子喝足夠的水,以水或電解質飲料為適宜飲品,避免喝含酒精、咖啡或糖分過高的飲料。兒童還應避免大量飲用過涼的飲料,以免出現胃部痙攣。夏季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高熱量、油膩、辛辣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
“沒有藥物可以預防中暑。”文俊提醒,目前,醫學上沒有公認的藥物可預防中暑,有些防暑藥的輔料中可能含有酒精等不適宜兒童的成分,自行服用可能引起相關副作用。(記者 張家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