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邊天”活力迸發
——從民營經濟GDP佔比創新高看陝西經濟新引擎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上半年,陝西新增“五上”企業3952戶,同比增長18.1%﹔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8374.8億元,佔GDP的49.8%,較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牢牢撐起“半邊天”,成為陝西經濟增長新引擎。
看基礎——
在陝西,民營經濟已經形成相當規模,佔比近一半,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備堅實基礎。
今年以來,陝西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聚焦聚力打好“八場硬仗”,圍繞當前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落地落實一攬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各級各部門破難點、通堵點、治痛點,不斷優化環境,激發民營經濟經營主體發展活力。
上半年,陝西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3.8%,佔全部投資的43.5%,較去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尤為重要的是,陝西制造業民間投資同比增長31.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民間投資同比增長37.2%,批發和零售業民間投資同比增長53.3%。
這些數據有力反映出陝西民營企業在關鍵產業領域的投資信心穩步提升,以及對未來發展的積極布局。
看創新——
從量變到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不僅反映在數量的增加上,更體現在質量的提升上。
陝西規上工業企業中,八成以上是民企。這些民企深度融入產業鏈群建設,不僅成為拉動工業穩增長的主力,還成為科技創新的先鋒。
今年以來,在比亞迪、隆基綠能、鉑力特等民企的帶動下,陝西創新成果頻現。上半年,陝西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7.9%,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增長44.8%,3D打印設備產量同比增長1.8倍,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16.4%。
從“黑燈工廠”到綠色煤礦,陝西正以“智造”加速推動產業“煥新”,強壯經濟“筋骨”。基於新質生產力的產業鏈、產業集群正在三秦大地不斷涌現。
看發展——
民營經濟的量質雙升,主要得益於政策紅利釋放、法治保障落實、宏觀預期改善等方面的同頻共振。
召開全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印發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七大行動”實施方案,加大企業培育力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今年以來,陝西推動解決53項民營企業共性訴求。
在“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工程推動下,陝西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3萬家,省級上市后備企業達500家,資本市場上的“陝西軍團”加速擴容。截至6月底,陝西民營經濟主體超580萬戶。其中,“五上”民營企業31689戶,佔省內“五上”企業總數的86.9%。
當前,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創新生態不斷完善,陝西34條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中民營企業佔比達51.4%,一個鏈主企業帶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民營經濟增量提效的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拼”字當頭、“干”字鋪路。一大批民營企業堅持創新發展,不斷做優產品和服務,持續增強競爭力、開拓更大市場,為陝西經濟穩增長增添新活力。(記者 蘇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