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減重 健康生活

3月12日,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體重管理多學科協作聯合門診,專家為肥胖患者會診。
3月9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表示,將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行動,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引導全社會養成重視體重、科學飲食與鍛煉的習慣。同時,將引導醫療衛生機構設立體重門診,為群眾提供良好的專業咨詢環境和平台。圍繞“科學減重,健康生活”這一熱門話題,記者走訪了省內部分醫院的減重門診,對相關專家進行採訪。
多學科協作防治肥胖
3月12日,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體重管理多學科協作聯合門診,該院門診部、健康管理部、內分泌科、臨床營養科、運動醫學科、甲狀腺及減重外科等科室的10余名專家為3名肥胖患者進行了會診。
“3名患者年齡在40歲至45歲之間,同時存在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等。”交大二附院門診部主任王麗娟說,“多學科會診是實現對肥胖症精准治療的第一步。各科室專家對患者的病情進行了全面分析,並為患者制定綜合性體重管理方案,包括飲食調整、運動計劃、門診治療及后期隨訪。”
內分泌科對患者代謝狀況進行了評估﹔臨床營養科根據患者飲食習慣和營養狀況,制定了個性化的飲食計劃﹔運動醫學科結合患者體能狀況,設計了包括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在內的針對性運動方案……
“我們之前就開設了減重門診。此次體重管理多學科會診是我們在慢性病管理領域的一次重要實踐。我們將繼續推廣多學科會診模式,為患者提供科學、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助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王麗娟說。
戰勝肥胖從了解開始
參加會診的交大二附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焦楊表示:“戰勝肥胖,要從了解開始。”
焦楊介紹,世界衛生組織將肥胖症定義為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的異常或者過度脂肪蓄積。按體質指數(BMI)的診斷標准來看,BMI=體重(公斤)÷身高(米)2。24≦BMI<28屬於超重,BMI≧28就是肥胖。
為什麼會造成肥胖?焦楊表示,主要是遺傳因素、高熱量高脂肪高糖食物攝入超標、缺乏運動、壓力過大等造成的。
“防治肥胖,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永遠是主線,即我們常說的‘管住嘴,邁開腿’。”焦楊說。要合理控制飲食,注重食物的種類和攝入量。少吃高熱量、高脂肪、高糖、高鹽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甜品、飲料等﹔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優質蛋白質等營養豐富的食物﹔遵循適量、均衡原則,避免暴飲暴食。
焦楊建議:要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增加身體活動量。可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騎自行車、做健身操等,每周至少2次至3次運動,保持適當的運動時長和強度,使身體得到充分鍛煉,提高新陳代謝、消耗多余熱量。
焦楊特別提醒,在某些情況下,生活方式干預效果不佳,經評估有代謝異常時,可考慮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干預。“藥物是體重管理輔助手段,還需保持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焦楊說,“嚴重肥胖且其他方法無效時,減重手術是選擇之一。這是一種逐漸成熟的減重方式,主要針對成年肥胖及代謝性疾病患者。”
重視兒童體重管理
目前,西安市人民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常態化開設減重代謝門診。該院門診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前來就診的患者不少。常有家長帶著孩子共同就診。肥胖低齡化現象不容忽視。
對於6歲以內兒童體重管理,西安市人民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預防保健科副主任醫師孫曉峰建議,要定期監測身長(身高)、體重生長曲線,在不影響學齡前兒童正常發育的前提下,超重肥胖兒童應控制體重增長速度。“家長應綜合管理孩子的膳食、運動和睡眠,通常不推薦藥物和手術治療。”孫曉峰說。
膳食管理方面。一是科學喂養,防止過度營養、預防早期肥胖,6個月以內嬰兒提倡純母乳喂養,6個月起及時合理添加輔食,可繼續喂養母乳至2歲以上。二是控制糖的攝入,2歲以下應避免添加糖,2歲以上限制添加糖。三是培養健康飲食習慣,增加新鮮果蔬的攝入,不吃或少吃高脂、高鈉加工食品和高能量密度食品,控制零食攝入。
身體活動管理方面。活動應多樣化,確保運動時長。1歲以內鼓勵自由活動,1歲至5歲兒童每日至少進行180分鐘的多樣化身體活動,以戶外活動為主。超重或肥胖兒童應根據個體情況增加運動量。同時,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確保充足高質量的睡眠。
對於6歲至18歲孩子的體重管理,孫曉峰表示:“要調整飲食結構,控制脂肪的過量攝入,減少飽和脂肪酸並避免反式脂肪酸的攝入,保証優質蛋白﹔規律三餐攝入,科學合理加餐,限制甜食、零食及含糖飲料﹔食不過量,專注進食,進食速度不宜過快﹔不建議節食減重和快速減重。”
孫曉峰表示,6歲至18歲孩子校內和校外每日至少累計要達到60分鐘、中等至較高強度的運動﹔減少久坐,每日使用電子產品時間限制在2小時內。
“兒童時期養成的生活習慣往往會延續至成年。關注兒童體重管理,不僅是對孩子當下生活質量的守護,還能幫助其養成良好生活方式,為未來筑牢健康基石。”孫曉峰說。(記者 霍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