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陝西

長安先導在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領域進行探索——

推動創新全鏈條加速

2025年02月26日08:30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推動創新全鏈條加速

總額10億元,票面利率2.3%,期限3年,認購倍數2.94,創全國同品種同期限同規模同評級同級別票面利率新低!

今年1月,西安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發行的科技創新公司債券受到投資機構追捧。

“此次我們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支持陝西長安先導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建設概念驗証中心、中小試平台等高能級實驗室。”西安城發副總經理劉雯說。

“低利率+高認購率”,專業投資機構用真金白銀為年輕的長安先導投下了信任票。2023年9月,由西安城發牽頭組建,定位為市場化新型研發機構的長安先導成立。除了科技金融服務,長安先導還在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人才集聚等方面進行機制創新,在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領域開始了“探路”之旅。

有組織科研 加速催生產業化“種子”

成立的陝西商用密碼服務中心已服務企業16家,陝西低空經濟密碼應用研究中心獲批,推動密碼技術與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應用深度融合……

去年以來,由長安先導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陝西師范大學、西安郵電大學聯合共建的陝西省先進密碼技術重點實驗室動作頻頻,令人矚目。

該實驗室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馮登國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致力於打造多方參與的前沿密碼理論、先進技術與行業應用研究平台,共建具有陝西特色的密碼產業發展格局。

“有別於高校實驗室自由探索的科研模式,我們組建的實驗室主要以應用需求為導向,開展針對性的技術攻關,為產業化培育‘種子’。”長安先導副總經理張良成說。

在此背景下,長安先導按照“新建一批、整合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將分散在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中的實驗室資源盤活貫通,組織共建聯合實驗室、概念驗証中心、中試轉化平台110余個。

除了陝西省先進密碼技術重點實驗室,長安先導還與西北工業大學共建飛行器高性能裝配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與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李生斌團隊共建生物証據司法鑒定國家重點實驗室……

“有了平台支撐,我們能更好地推動高校院所、鏈主企業圍繞航空航天、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物質科學等先導產業關鍵核心技術開展‘有組織科研’,為成果轉化打下基礎。”張良成說。

市場化運作 加速填平轉化“鴻溝”

“通過與先導芯超合作,我們在MSC(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自免性肝炎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開發基於MSC的精准療法奠定了重要基礎。”2月13日,西北大學醫學院教授賈戰生說。

作為感染性肝病領域資深專家,賈戰生帶領團隊從自免性肝炎的發病機制入手,深入探索MSC的治療潛力,但一直無法明確具體的干細胞分化效率及作用機理。

得知長安先導與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了科研服務平台先導芯超,賈戰生主動上門拜訪。

“我們整合了上海生物樣本庫、基因芯片、高通量測序等10個公共技術與產業平台的資源,投資新建了新一代智能化細胞與基因產業創新平台,可為高校、醫療機構和企業的科研成果提供落地技術服務,加速產業化進程。”張良成說。

看到先導芯超整合了國內頂級資源,科研服務收費也合理,賈戰生當場下了“訂單”。雙方合作攻關,已篩選出更具調節免疫細胞功能的MSC亞群,並在動物實驗中展現了顯著治療作用。

“國際上普遍認為,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應用存在一個‘鴻溝’,就是一項技術從樣品到產品,需要進行工程化驗証,即實現標准制定、中試熟化等。填平這個‘鴻溝’正是先導芯超要干的事。”張良成說。

以前陝西類似的資源較少,本地成果大多需要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進行工程化驗証。而當地資本嗅覺靈敏,許多成果最后留在了當地。

“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把陝西的原創成果就地轉化。包括先導芯超在內,我們通過合伙共建、股份合作、投運分離等市場化方式整合創新資源,搭建服務平台,讓科學家的科研變得容易、讓企業研發效率變得更高。”張良成說,“技術服務費只是我們作為市場化新型研發機構‘造血’的基礎環節,通過服務平台為基金投資篩選優質項目才是核心所在。”

目前,長安先導已在細胞與基因治療、生成式人工智能、新型網絡架構和通信技術等領域布局了75個產業化項目。

全生態服務 加速打造人才“強磁場”

去年5月受聘擔任長安先導低空經濟產業創新中心特聘專家以來,曾在西安閻良工作多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C919大型客機系列總設計師吳光輝更忙了。

不到一年時間,吳光輝已經促成中國商飛、上飛公司、中航西飛等行業龍頭企業在國產大飛機和低空經濟領域開展深度交流合作。

“我們按照‘一個院士就是一條產業鏈’的理念,深度挖掘人才背后的產業資源。吳光輝院士隻需研判技術或項目的產業前景,具體攻關、轉化則由團隊成員和我們共同完成。”張良成說。

與吳光輝院士的合作是長安先導健全人才“引育留用”全生態服務鏈條、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的一個縮影。

“我們以優質服務愛才敬才,建成國際創新人才交流中心、青年人才交流中心等人才服務載體,2024年舉辦學術會議、科企對接、成果轉化活動32場﹔與百余家金融機構和服務機構達成合作,鏈接科技信貸產品106個、私募基金產品149個,匯集人才項目496個﹔通過‘外引內培’方式建立了651人的技術經理人隊伍,為項目成果挖掘、孵化、推廣等提供專業服務。”張良成說。

目前,長安先導在12個發達國家和4個國內一線城市設立了人才工作站,圍繞陝西省34條重點產業鏈,建立“產業+人才”大數據平台,積極招引高層次人才,尤其是具備“陝西基因”的人才。

“所謂有‘陝西基因’的人才,就是在陝西有學習、工作、生活經歷等的人才。”張良成說,“我們深入探索人才柔性使用機制,對高層次人才不強求空間聚集,隻要時間‘聚集’、能推動項目發展即可。”目前,長安先導已聚集院士級人才45人、國家級人才135人,人才池儲備海內外高層次人才1000余人。

“我們將以平台為支撐、以項目為牽引、以服務為紐帶,推動實現創新全鏈條加速,為陝西聚力打好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硬仗貢獻力量。”長安先導董事長焦振華說。(記者 霍強)

(責編:鄒星、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