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看陝西丨熱鬧社火耍起來

“咚咚鏘,咚咚鏘”,激昂的鑼鼓聲如滾滾春雷,直沖雲霄,舞龍隊伍從街巷轉角處呼嘯而出。金鱗紅須的巨龍追逐著寶珠,在紅綢與燈籠間穿梭翻騰,時而俯身、時而昂首,矯健的身姿令觀眾目不暇接、連聲驚嘆。
在陝西省寶雞市隴縣,每年正月,各村都會陸續進行社火表演,從農村到縣城,從白天到夜晚,隨處可感受社火的熱鬧氛圍。
“快看!”人群中發出一聲驚嘆,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地望去,一個個小演員穩穩當當地站在支架上,被高高托舉至半空,衣袂飄飄,引得陣陣喝彩。接著,又有社火演員登台,通過演繹懲惡揚善的故事,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鼓點聲愈發急促,玄衣武將揮動長鞭,紅裙仙子撒下花瓣,整條街化為流動的戲台。
隴州社火,這一傳承千年的民間藝術瑰寶,其淵源可追溯至秦漢時期的“百戲”游演,如今已演變成為當地在春節期間不可或缺的年俗活動,人們以此迎春賀歲、祈求平安。2006年,以隴州社火為代表的寶雞民間社火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其社火種類多達20余種,車社火、馬社火、步社火等,各具特色。
“村民們早早便開始了精心准備,從服飾道具的挑選,到人物造型的設計,每個環節都一絲不苟。”隴縣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隴州社火疙瘩臉繪制技藝市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楊秉權說,“表演前,有的人凌晨3點就要起床化妝、穿衣、綁架子,天一亮就出發﹔有的人離縣城遠,需要提前一天到。雖然辛苦,但大家伙都是打心底熱愛社火表演。”
說起社火表演的變化,楊秉權感慨:“以前,隴州社火是靜態的,人物擺個造型,沒有動作,也不說話。這幾年,加入了動作和唱腔,觀賞性和互動性都提高了。”
近年來,隴縣成立了多家社火演藝公司,創作出不少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新節目,增強了社火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此外,還推動社火表演融入旅游景區,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賞。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1日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