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媽媽崗”的“指尖經濟”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正月初八,春節假期后第一個工作日,西安市新城區中山門街道東三路社區的“媽媽崗”非遺手工坊內,好不熱鬧!
推門而入,新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盤扣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馬海賓正在上課:一塊真絲面料,一把鑷子,手指靈活翻轉,一個四葉草形狀的盤扣逐漸成形。
馬海賓講解“四葉草”盤扣制作要點。人民網記者 李志強攝
“今年的首次培訓是教大家做‘四葉草’盤扣,它寓意著吉祥,也是比較暢銷的產品。”馬老師講得仔細,“寶媽”們聽得認真。
據東三路社區主任萬曉文介紹,這是自去年以來社區組織的第16次非遺手工技藝培訓,已累計培訓婦女群眾300余人次。同時,社區通過從陝西省婦女手工藝協會接到的手工制作訂單,幫助幾十名“寶媽”實現了從“指尖技藝”到“指尖經濟”的轉變。
劉鳳娥正在制作盤扣邊框。人民網記者 李志強攝
“這個工作非常適合我,在社區學技能,家門口掙‘工資’,啥也不耽誤。”今年36歲的劉鳳娥是培訓班的老學員。5年前,她隨家人從外省搬遷至西安定居,因為家裡有3個孩子,她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三寶媽媽”。
劉鳳娥告訴記者,參加社區培訓不僅豐富了業余生活,也讓她實實在在地嘗到了“甜頭”。去年為端午節制作“龍王爺”香囊,前后兩個月她就掙了8000塊錢。
兩名“寶媽”交流學習心得。人民網記者 李志強攝
據陝西省婦女手工藝協會秘書長白莉介紹,手工制作訂單均來自國內的知名文創商家,接到訂單后,協會對接各個社區完成技能培訓和訂單拆分。
“東三路社區負責的盤扣邊框,手工費為每個3.5元,技藝熟練的人,十幾分鐘就能做好一個。”白莉說。
馬海賓強調“四葉草”盤扣的制作要點。人民網記者 李志強攝
屋內有暖氣,桌上有熱水,從家裡跟過來的孩子們也在社區辦公樓裡的游樂場玩得不亦樂乎。“寶媽”們圍坐在一起,做著手工、嘮著家常,時間過得飛快。
蔡靜宣(左)和劉鳳娥展示“四葉草”盤扣。人民網記者 李志強攝
“針對‘寶媽’群體,我們已經打造出了‘媽媽崗’家門口就業服務微品牌。”萬曉文表示,下一步,社區計劃把非遺盤扣制作項目固定下來,爭取讓轄區內的更多群眾參與進來。
馬海賓和“寶媽”們展示作品。人民網記者 李志強攝
截至目前,西安市已建設各具特色的就業服務驛站579個,覆蓋41項服務事項,“秦雲就業”進社區和社區“職通車”服務10607人次,形成了以家門口服務站和數字就業驛站為主的覆蓋全市的就業服務圈,並通過數字就業驛站服務平台,為22.9萬名群眾及4萬余家企業提供精准服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