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人民網看陝西

 新春走基層︱嚴寒中堅守,為春節保供加滿“底氣” 

人民網記者 鄒星
2025年01月31日09:10 | 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
小字號

隆冬時節寒意濃,地處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的延長氣田採氣二廠延929井區,天然氣生產鏖戰正酣。

“高曉宇技能大師工作室”裡,工作室領辦人高曉宇正聚精會神地盯著中控室的電腦屏幕,仔細觀察各個天然氣井口的流量、溫度、壓力、壓差等數據是否正常。

高曉宇正在監測記錄天然氣井的各項數據。人民網記者 鄒星攝

“今年已經是我在崗位上度過的第6個春節了。”每年的供暖季都是天然氣使用高峰期,為了千萬家庭能夠度過一個溫暖祥和的春節,高曉宇和工友們一直堅守在生產一線。

走進“高曉宇技能大師工作室”,各式各樣的採氣設備讓人目不暇接。很難想象,這些精制的工具都是用廢舊的材料制作而成。對於高曉宇而言,這裡展示的每一個零部件、每一種工具的用途他都了如指掌。

高曉宇介紹工作室裡的各種採氣設備與工具。受訪者供圖

由於冬季氣溫降低,天然氣生產井經常會面臨管線凍堵、產量遞減等問題。“我們根據生產中遇到的不同情況,研制了不同的解堵工具,值守期間,一旦發現數據出現異常,我們就要第一時間帶著工具趕赴現場,開展搶修。”

說話間,高曉宇發現一口氣井數據異常變化,他和同事趕忙帶上皮帽,穿上大衣,前往現場查看情況。

來到氣井前,記者看到周圍分布著不同顏色的管道,管道上安裝著各種閥門和儀表。“除了監測數據之外,我們每天至少對站內設備進行4次巡檢,定期維護保養,查看氣井是否存在堵塞、跑冒滴漏以及超負荷運行等潛在隱患。”高曉宇說。

高曉宇和工作室成員一起進行緊急切斷閥維修。受訪者供圖

在他身后,還有一支可靠有力的“鐵狼戰隊”。

高曉宇告訴記者,工作室的前身叫作“鐵狼攻關小組”,成立於2021年10月,下設技能培訓、技術攻關、創新發明、后勤保障4個工作小組。

“團隊的21個成員都來自井區基層不同的崗位,主要職責就是服務採氣大隊594口天然氣井的現場生產,以消除安全風險和降低成本為目標,對採氣設備的各種疑難雜症進行動態跟蹤、‘把脈問診’。”

“為啥叫‘鐵狼’?”記者好奇地問。

“‘鐵狼’就感覺有一種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勁兒。”高曉宇說,這是他與工作室的技術顧問一起商量出來的名字,希望未來能夠“傲視”生產中的一切疑難雜症,以敏銳的洞察力破解各種難題。

高曉宇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不久前,高曉宇帶領團隊剛剛攻克了“電磁加熱器解堵器”的研發制作。

“從提出想法到研發成功,我們隻用了7天時間。團隊成員在基層崗位和工作室之間兩頭跑,一天隻休息四五個小時,雖然辛苦,但大家的干勁十足。”高曉宇自豪地說。

2024年以來,工作室已累計解決生產難題160余次,累計增加天然氣產量78萬立方米,如果按照冬季每個家庭每天用氣30立方米計算,相當於近26000個家庭一天的用氣量。

“入冬之后,天然氣生產非常不穩定,幾乎每天我們都要去一線解決井口凍堵、積液等問題,花費的時間成本很高。”高曉宇表示,工作室正在研究一個新項目,針對每口井的生產規律和“性格特點”建立生產檔案,“對症下藥”調整生產模式,以保障氣井的平穩運行。

高曉宇正在進行開關天然氣氣井操作。受訪者供圖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今,高曉宇在完成本職工作基礎上還致力於人才技術的“傳幫帶”。

“我們積極開展‘一對一,陪伴式’傳幫帶工作,通過‘理論授課+現場實操’的多元教學模式,為年輕一代採氣工量身定制成長路徑。”高曉宇說,3年來,已有10余名年輕職工在工作室經歷蛻變,由初出茅廬的新手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干。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該工作室成員已完成小改小革和創新成果16項,累計節約費用300余萬元。先后斬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陝西省優秀質量管理小組成果”三等獎2次。

“過年了,千家萬戶都在團聚,正是冬供的關鍵時期,管線安全就是供氣安全,我們更得把這班崗站好。”寒冷冬日裡,高曉宇和同事還將繼續奔赴無數個保供攻堅的“戰場”,他們用石油人的堅守,換來了萬千家庭的溫暖。

(責編:白鴿、鄧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