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秦大地體驗“非遺版”春節
巧手捏百態 匠心護傳承
1月30日,雪后的秦嶺終南山空氣清新、景色宜人。游客在南五台景區登高觀景。母家亮攝
1月30日,在西安市“皇城裡·民樂園”步行街,豐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吸引眾多游客駐足。許奧博攝
泥塑是古老的民間藝術,以泥土為主要原料,手工捏制,以人物、動物形象為主,深受群眾喜愛。在楊凌,有這樣一位手藝人,多年來用巧手捏出上萬件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大家親切地稱他“泥人周”。
“泥人周”名叫周曉鵬,是楊陵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五泉周家泥塑代表性傳承人,已與泥塑相伴近50年。
調和泥巴、調顏色、搓圓、捏造型……1月26日,走進位於楊凌示范區楊陵區五泉鎮周李村的泥人周藝術工作室,記者看到,周曉鵬正手把手教3名學生制作生肖蛇泥塑的技藝,並反復強調制作要領。
“一定要注意蛇的身形,抓住精髓才能讓作品形神兼備。”周曉鵬講得詳細,學生聽得認真。
慈眉善目的觀音、風姿綽約的仕女、憨厚朴實的農民、專心鑽研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工作室裡擺滿了周曉鵬制作的泥塑作品。周曉鵬介紹,周家泥塑是純手工制作,制作過程分為揉、搓、接、壓、擀等步驟,泥土以黃、白、紅三彩土為主。
在周曉鵬看來,每一件作品都體現著對人生的觀察和思考,展現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從選泥到簡單塑造,再到細節雕刻,每一步都需要匠人全身心地投入、揣摩,這樣捏出來的泥人才更有神。”周曉鵬說。
目前,周曉鵬將工作重心放在教授傳統技藝和傳播傳統文化上,希望更多人了解這門技藝。
近幾年,周曉鵬的工作室成為許多留學生的第二課堂。在這裡,他們不僅學習了泥塑的制作技巧,更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為了更好地傳承非遺技藝,前兩年,周曉鵬開設了自媒體賬號,做起了主播,以更加生動、有趣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創作過程和心得。
傳承和發展非遺技藝需要不斷探索、學習。“互聯網是我獲取新知識、新靈感的重要渠道,讓我及時了解大家的需求和反饋,使泥塑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習慣。”周曉鵬說。
多年來,周曉鵬的包裡少不了泥巴和泥塑工具。“隻要我有靈感,隨時隨地都能創作。”周曉鵬笑著說。
周曉鵬的女兒周新月從小跟隨父親學習泥塑技藝,在創作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為泥塑技藝的傳承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這幾年,我們不斷創新,比如將泥塑技藝和動漫、卡通人物結合,吸引更多年輕人的目光。同時,利用社交媒體等現代傳播手段,展示非遺技藝如何與現代生活更好融合。今年,我們還將參與更多展覽、工作坊等活動,邀請外國朋友體驗泥塑技藝。”周新月說。
新年伊始,周曉鵬、周新月父女已經忙起來了。最近幾天,通過自媒體賬號和微信朋友圈,他們接到不少訂單。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和認可,讓他們更加堅定了將泥塑技藝傳承下去的信心和決心。
“我們將創作更多展現楊凌深厚農耕文化底蘊的泥塑,讓更多人看到傳統技藝與現代審美相結合的作品。”周曉鵬說。(付玉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熱門排行
- 1新春走基層︱秦嶺慢火車 歡樂幸福年
- 22025年首趟“秦嶺冰雪游”旅游列…
- 3西安體育“上新”!優質服務擴大“惠…
- 4新春走基層丨陝西西安:濃濃墨香迎新春
- 5家電產品增至32類 2025年陝西…
- 6 新春走基層 | “鋼軌醫生”守夜…
- 7 新春走基層 | 秦嶺峭壁上的“網…
- 8人民日報看陝西︱延安蘋果產業裡的新…
- 9新春走基層丨定格西安站裡的溫馨瞬間
- 10新春走基層 | 黃饃饃蒸出幸福年味
- 11陝西全力做好雨雪天氣防范應對工作
- 12首個全國博物館教育成果邀請展在西安…
- 13趙剛慰問困難群眾、老黨員、優撫對象…
- 14陝西省舉行2025年迎春團拜會
- 15陝西省商務工作會議在西安召開
- 16陝西發布二〇二五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
- 17西十高鐵南秦河特大橋合龍
- 18 異地就醫越來越方便
- 19 重大工程一線 實干喜迎新春(新…
- 20春節假期陝西將有雨雪降溫天氣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