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人民網看陝西

從“種子考場”到阡陌農田,聽一粒種子的歡歌

2024年04月24日08:39 | 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
小字號

4月的關中平原,農機轟鳴、車聲隆隆、噴藥、覆膜、灌溉、施肥……一粒粒種子在阡陌農田生根發芽,孕育著無限生機。

眼下,春耕春管正當時。記者同西安市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站的工作人員來到田間地頭,看從品種篩選、試驗種植的“種子考場”到優品推廣、增收增產的阡陌農田,“一粒種子”如何讓糧田變良田,為西安高標准農田建設輸送“芯”動能。

在試驗田裡選“優等生”

在西安市高陵區,“種子考場”裡綠油油的小麥,金燦燦的油菜花等農作物新品種正在參加“選拔”考試,綜合性狀表現優異的種子品種才能入選優品名錄,隨后被推廣大面積種植。

這裡是西安市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站。走進試驗站,眼前60畝的小麥試驗示范田被劃分成一塊塊整齊的“豆腐塊”,每塊麥田前都豎立著一個標識牌,標注著小麥的品系名稱。“西農511”“西農115”等51個小麥新品種在標准化種植下,呈現出葉色深淺、植株高低各不相同的性狀特征。

每塊小麥新品種試驗田前,都豎著自己的“准考証”。人民網記者 賈凱璐攝

“這個小麥基部有點發黃,可能出現小麥莖基腐病,現在正值該病的發病高峰期,我們要調查每個品種並記錄情況。”丁維漢是試驗站的技術人員,他時常要到試驗田裡查看不同小麥品種的苗情,“一根筆、一個本、用眼盯、用手捏、用尺量”觀察記錄每一株麥苗的情況,耗時又耗力。

每年4月到10月是丁維漢和他的同事們最忙碌的時候。作為“種子考場”的“監考官”,這段時間他們不僅要觀察種子在試驗田裡的成長情況,還要收獲回來進行室內考種,測量千粒重、粒色、水份等指標,給每個種子填上一張完整的 “成績單”。

圖為自走式小麥播種機,主要用於小麥種子區域試驗種植。人民網記者 鄧楠攝

試驗田裡的新農機也為“考核”結果的准確性提供了保障。據丁維漢介紹,“自走式小麥播種機”按照固定的播量,將不同品種的種子均勻播種到大小相同、地力均勻、排灌順暢的地塊,使所有的種子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同時還能快捷地清理上次播種殘留的種子,避免了各個品種出現混雜問題。精細化操作、標准化種植、規模化管理,有效提高了新品種試驗示范的科學性。

“從種到收,每個階段都要詳細記載,每個品種的生育期、抗逆性、抗病性、豐產性都是品種試驗的主要指標。”丁維漢表示,新品種是否適宜本區域種植,評判標准很嚴格,“比如產量較低或是抗病抗倒伏表現不佳的種子,就會在試驗階段被淘汰。”

記者了解到,通過試驗站的示范種植,可以全面掌握新品種的特征特性、探索栽培技術要點和適宜種植地區,這樣就能夠將“高產穩產廣適、品質優抗病強”的優質、可靠種子更好地推廣到農民手中,實現品種更新換代,幫助農戶節本增效。

據介紹,截至目前,西安市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站年均展示示范小麥品種50個,玉米品種50個,油菜品種15個,年均示范推廣小麥新品種10萬畝、玉米新品種10萬畝。

“農作物新品種的試驗示范結果也為我們每年發布的農作物品種布局指導意見提供了充分依據。”丁維漢介紹說,針對不同區域的氣候條件、肥力水平和生產力水平,他們會指導種植戶針對性地選擇適宜品種和優良種子,充分發揮品種的增產優勢。

好種子下地,豐收有底氣

塑料地膜下,滴灌管道有序鋪設﹔廣袤田野上,玉米良種靜待水分滋養,破土而出。這裡是西安市臨潼區英李村,“種糧大戶”王五興正同村民一起為108畝玉米新品種做滴灌澆水准備。

西安市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站的工作人員與王五興(中)一同查看鮮食玉米種植情況。人民網記者 白鴿攝

“好種子才能帶來好收成。”王五興告訴記者,去年9月,他參加了由西安市農業農村部門組織召開的玉米新品種觀摩會,實地察看了各個玉米新品種在田間的表現情況,看到行行莖稈粗壯、果穗飽滿,他決定讓玉米新品種在地裡“安家”。

“我們選用的是經過西安市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站篩選的‘泰陽花6號’、‘五彩甜糯’和‘美甜1號’三個鮮食玉米新品種。”王五興表示,這些品種的玉米籽粒結得好、結得多,產量自然就高。

今年61歲的王五興是恆遠農機維修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從最初耕作幾畝薄田,到如今流轉600多畝土地,全程托管1萬多畝土地,單項托管10多萬畝土地。在這片土地上,種糧是他一直堅持的事。

在南孫村,由王五興的合作社統一種植管理的1500余畝小麥示范田即將進入抽穗期。

春季是小麥生長的旺盛期、需水需肥的高峰期和產量形成的關鍵期。為確保小麥穩產增收,農業技術人員會不定期地深入田間地頭,實地察看苗情、墒情和病虫情,為小麥管護“把脈開方”。

王五興正在查看新品種小麥的長勢。人民網記者 白鴿攝

“目前麥苗較壯實,春季莖稈生長密度相對較大,表現不錯。”田龍是西安市種子管理站科技特派員,他告訴記者,該示范田裡種植的小麥新品種“西農579”就是從試驗站裡畢業的“優等生”。去年5月,在小麥新品種觀摩會上,王五興相中了“西農579”這一品種,當年就種植了500畝。

一粒良種,藏著增收的“基因”。王五興表示,他在觀摩會上看到了“西農579”試驗種植的田間表現,該品種穗層較整齊、灌漿較快、熟相較好、產量穩定,小范圍種植畝產在600公斤左右。

據介紹,西安市每年都會召開小麥、玉米、油菜等新品種觀摩會,邀請全市的種植大戶來“閱卷”,種子好不好,參觀完試驗田,農戶心裡“門清”。

“慧”耕沃野,讓農業更有奔頭

向良田要糧,也要向科技要糧,這是從田地中生出的渴望。

西安市用佔陝西省4.8%的耕地,播種了佔全省8.5%的糧食面積,生產了佔全省10.8%的糧食總產量,來之不易的豐收背后,是將“藏糧於技”真正落到了實處。

在南孫村的小麥寬幅溝播暨玉米密植高產“5335”機械化技術示范點,採用寬幅溝播技術播種的小麥長勢喜人。

“近年來,我們向農戶推廣的寬幅溝播技術效果不錯,水地、旱地平均產量分別較普通條播畝均增產41.3公斤、45.8公斤。”西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技站副站長劉喆表示。

田龍(左)、劉喆(中)與王五興(右)一同查看小麥新品種在地裡的生長情況。人民網記者 賈凱璐攝

據劉喆介紹,以前,關中地區的小麥種植普遍採用條播,每逢連陰雨天氣,容易產生內澇,導致小麥根苗腐爛。現在,與傳統機械條播技術相比,小麥寬幅溝播技術通過擴大行距、擴大播幅,優化麥苗間結構,具有集雨蓄水、通風透光、健壯個體、均衡群體、提高產量的優勢。

西安市臨潼區南孫村小麥示范田裡,小麥正在蓄力生長。人民網記者 白鴿攝

“通過農機在田間起壟,把小麥傳統平作2—3厘米的播種條帶調整為播種在壟溝內10—12厘米均勻分布的寬幅帶。”劉喆介紹說,小麥寬幅溝播機能夠一次性完成旋耕、開溝、施肥、播種、給壓等多項工序,不僅減少了農機對耕地的破壞,還大幅提升了播種效率和播種質量。

在王五興看來,寬幅溝播有利於植株根系發達、麥苗健壯,不僅能提高植株的抗寒性、抗逆性,還能將小麥種植工序化繁為簡,減少農機作業費,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一畝地僅農機作業費就能省下40元呢。”王五興高興地說,示范田由於採用了寬幅溝播技術,播種的小麥不容易出現缺墒問題,現在小麥長得比較健壯。

2023年西安市小麥播種面積211.57萬畝,平均畝基本苗21.2萬株。其中,寬幅播種面積89.7萬畝,佔總播種面積42.4%,較去年增加14.3%。

“寬幅溝播技術每畝至少節本增收150元。”西安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寬幅溝播田可節省播種成本70元/畝,增產40公斤/畝,按2元/公斤計算,寬幅溝播每畝至少可增加收益80元。

統籌:馬盛楠

策劃:鄧楠

文字:鄧楠 賈凱璐

視頻:白鴿 賈凱璐

(責編:白鴿、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