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元集團用三個關鍵詞 打造循環經濟新業態

在秦晉蒙三省(區)接壤的榆林市神木市錦界工業園區,大量的貨車在此集結,然后裝滿陝西北元集團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元集團”)的聚氯乙烯(簡稱PVC)一路銷往華東、華南、華北等全國20余個省市區,甚至更遠出口至亞洲、非洲、南美洲等44個國家和地區。
地處要塞,心向遠方。經過十九年的發展,北元集團從組建到上市,儼然已經成為榆林市名副其實的化工名企和強企,取得了一系列令同行矚目的成就: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試點單位、陝西省先進集體、榆林市首家主板上市企業……
硬核成果不斷涌現的背后,是近年來北元集團緊抓三個關鍵詞,自主探索出“煤—電—電石—氯鹼化工—工業廢渣綜合利用生產水泥”的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模式,蹚出了一條高端化、綠色化、循環化的新化工之路。
關鍵詞一:綠色
自2010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化工大國起,主要基礎大宗產品產量長期位居世界前列。隨著能耗雙控政策的推進,如何實現化工行業的綠色轉變成為各大企業共同的焦點。
“比起‘增量’,如何讓存量‘變綠’更加可貴。”北元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國強談及近年來化工行業的綠色發展時袒露心聲,“綠色低碳轉型對化工行業來說既是承諾與責任,亦是一場綠色革命。”
那傳統的化工行業如何實現綠色轉身呢?這是很多人都在探索的答案,也是擺在劉國強團隊面前的一道難題。
在劉國強看來,循環經濟的前提是綠色,於是從一開始綠色便成為北元集團打造循環經濟的關鍵一環。他要求公司堅持“低碳生產、高效利用、源頭控制、綜合治理”的環保管理方針,以排污許可管理為重點,以環保專項活動為抓手,以目標和問題為導向,持續推進 環保提標改造,加強環保設施運行管理,建立完善環境管控體系,推行清潔生產,實現廢氣達標排放、廢水達標排放、廢物綜合利用。
經過多年努力,公司先后獲得了“十三五”節能減排先進單位、國家循環經濟標准化試點企業、“綠色工廠”等榮譽。
榮譽的背后,是北元集團在綠色沉澱方面一個個可取的精細化細節。
在組織上,北元集團建立完善環境保護責任制、領導包聯責任制,每季度通過環境保護委員會會議、每月通過安全生產調度例會研究解決環保方面存在的問題,以確保生態綠色思想在北元集團入腦入心。同時,制定《能源管理辦法》《能源管理、碳資產管理核查小組的通知》《節能減排工作計劃通知》《關於成立大氣污染物排放、能源以及碳排放管理小組的通知》《節能降碳實施方案》等多項內部管理文件, 提升全員對“雙碳”目標的認識。
在管理上,邀請環保專家開展專項診斷,深挖公司環保管理存在的不足,對診斷出的問題進行整改,並聯合第三方服務機構重新梳理編制了污染物自行監測方案,按時組織開展監測,掌握污染物排放情況,確保各類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
在排放上,各生產環節產生的廢氣經過處理后均達標排放﹔廢水經過處理后回用於生產系統,實現循環利用﹔危險廢物全部轉移至有資質單位進行處置。
在節能降耗上,通過設備改造,降低電耗等,2021年減排二氧化碳約5萬噸。同時積極布局風光電新能源項目,實現氯鹼用能以“綠電”為主的能源供給。
從節能降耗、減排、控煙氣到固廢處理,四位一體,已成為北元集團全面織密的生態環境防護網,也是北元集團循環經濟2.0 版本中的重要一環。
關鍵詞二:循環
在北元集團廠區的一處水池裡,五彩斑斕的小金魚成群結隊地在水裡游來游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水池裡的水竟是北元集團經過處理后的廢水回收利用。
這是北元集團綠色轉型實踐取得的積極成果,更是其循環經濟中的一個縮影,而這樣的循環經濟縮影在其生產中處處可見。
“上一個單元的產品或廢渣廢料直接成為下一個單元的原料,有力保障了原料的穩定供應,大幅降低了能源消耗、物流成本、管理成本。”作為北元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的劉延財,見証了公司的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集團能有今天的蝶變,其制勝法寶就是打造循環產業模式。”
事實上,類似廢水回收利用的變廢為寶的例子,在北元集團還有很多。熱電裝置為氯鹼裝置和水泥裝置提供電力和蒸汽,採鹵裝置為電解裝置提供鹽水,鹽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生成氯氣、氫氣和燒鹼,燒鹼產品可直接外售,而氯氣和氫氣則反應生成氯化氫﹔電石裝置為乙炔裝置提供電石,電石與水反應又生成乙炔,乙炔和氯化氫進一步反應生成氯乙烯,氯乙烯聚合產出聚氯乙烯﹔乙炔裝置產生的電石渣和熱電裝置產生的爐渣及粉煤灰、脫硫石膏輸送到水泥裝置生產水泥……一條條生態、循環產業鏈條在北元集團延展。
劉延財介紹,在這條可持續循環的產業鏈裡,乙炔回收裝置、氯氣吸附裝置、中水回用系統等實現了廢氣、廢水等再利用﹔焦油渣、煤粉燒結球團等工業固廢實現回收利用,有效降低了固廢的產生﹔生產中的余溫、余熱經過循環再利用,達到節能降耗。“吃干榨淨,讓資源的循環利用達到最大限度”。
星光不負趕路人。北元集團逐漸形成了一條綠色、生態、循環的產業鏈。在這條生態產業鏈條上,36種牌號樹脂產品、7種鹼氯酸、10種水泥類產品和3種電石類相關產品,形成特色產品序列體系,成為北元集團的一張張亮麗名片。
關鍵詞三:科技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行業綠色轉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尤為突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調整結構、優化布局,從傳統化工業嬗變為新型化工產業,是北元集團多年來孜孜以求的目標。
而無論是產業升級與改進,還是循環經濟產業鏈的打造,都有賴於先進的工藝和技術。為此,包括劉國強、劉延財等在內的北元人,無一不在技術上加緊研究,以求快速突破。
截至目前,北元集團團隊申請技術專利391項,突破各種生產工藝數項。僅2021年,集團累計投入研發費用7,910.45萬元,較同期增長20.78%,實施科技創新項目45項,獲批組建榆林市重點實驗室1個,獲授專利62項。特別是由劉國強等主要完成的《廢硫酸裂解資源化循環利用創新成果》又在2022年度陝西石化科技進步獎評選中,榮獲一等獎,為企業科技創新工作再添新勛章。
科技的不斷突破,不僅有效拓展了產品序列,提高了產品質量,也為企業佔據市場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撐。通過新技術的突破,研發5種專用樹脂,PVC序列產品累計達到36種﹔VCM催化劑研發取得新突破,超低汞催化劑試驗運行達6,500小時,轉化率98%以上,較低汞催化劑可降低20%的用汞量﹔金基無汞催化劑已運行超 20,000小時。
除了產品端,在減碳固碳研究也取得新進展,實施了二氧化碳制輕質碳酸鈣開發試驗,確定了氧化碳制備一氧化碳工藝參數實驗驗証,完成了固鹼煙氣中二氧化碳制碳酸鈉試驗研究和工藝包設計﹔自主研發煙氣與燒鹼制備碳酸鈉生產技術,有效降低鍋爐煙氣中二氧化碳排放,實現二氧化碳的有效利用。
《合成氯乙烯金基無汞催化劑的研發與工業應用》獲得天津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煤-蘭炭-電石-聚氯乙烯產業鏈及園區示范》獲陝西省煤炭工業科技技術特等獎﹔《混合溶劑法甘氨酸中試裝置研究》獲陝西石化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廢硫酸裂解再生濃硫酸技術應用研究》《PVC新牌號樹脂研究》《一種工業廢渣油井水泥及其制備方法》獲榆林市科學技術三等獎……一項項科技成果,正在源源不斷為北元集團的綠色、生態、循環產業鏈發展帶來更多養分和力量。
劉國強坦言,北元集團正在全力開展更多“雙碳”探索,充分挖掘循環經濟智慧模式,而數字化應用賦能,正是推進企業智能升級的重要方向。“未來,北元將以‘工業互聯網+危化安全生產’試點單位建設為契機,加快信息化項目建設,實現 ERP系統智能化升級、異地災備、無人值守稱重、大宗物料自動結算、智慧通行系統等數字化應用,推進企業智能升級。”
回首過去十九年耕耘,北元集團一次次實踐創新,一次次攻堅克難,最終探索出了一條原料綠色、生產綠色、排放綠色、產品綠色、回收綠色的“五位一體”循環經濟發展新路徑,打造出了一個有著北元特色的循環經濟新業態。(當地供稿 李鵬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1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研究貫徹落實…
- 2陝西各地各部門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 3陝西省各地各部門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大…
- 4陝西省各地各部門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大…
- 510月27日陝西新增13例本土確診…
- 610月26日陝西新增13例本土確診…
- 7陝西計劃實施嘉陵江入漢引水工程
- 8我國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二級發動機三…
- 910月28日陝西新增11例本土確診…
- 10統籌抓好防輸入防反彈防外溢 全力筑…
- 11陝西:從蘋果大省向蘋果強省邁進
- 12一鼓作氣實現本輪疫情掃尾清零
- 13陝西省各地各部門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大…
- 14中共中央關於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
- 15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
- 16深刻把握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裡程碑…
- 1731省份新增本土確診病例324例 …
- 1831省份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14例、…
- 1910月30日陝西新增9例本土確診病…
- 20嚴格對標狠抓落實 強化統籌提升能力…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