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水體、綠化岸線、智慧節水,多地綜合推進水生態保護——
點滴努力 為了綠岸映清波
核心閱讀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強水源涵養區保護修復,加大重點河湖保護和綜合治理力度,恢復水清岸綠的水生態體系。近年來,我國多地綜合推進水生態保護,從治理水體、綠化岸線,到智慧節水,不斷探索水生態保護新方式,以點滴努力呵護清水碧波。
河水靜靜流淌,河道兩旁,草木旺盛生長……清晨的陽光下,廣西南寧市水塘江岸綠景美。今年3月,南寧水塘江綜合整治工程完成竣工初步驗收,居民也有了新的休閑空間。
近年來,廣西南寧、陝西西安、浙江紹興等地從多角度入手採取措施,有效保護水生態環境。
治水——
改造排水管網,提升自淨能力
水塘江長約6公裡,最寬處有40米,最窄處僅10米,流域面積約30平方公裡。過去,由於對兩岸的開發建設規劃不科學,植被被大量破壞,岸坡逐漸裸露,水土流失嚴重,再加上河道兩岸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道,一度對水塘江的水質造成不小的影響。
2017年,南寧市開展水塘江黑臭水體治理工作。“項目總投資14.66億元,施工范圍包括4.43公裡長的水塘江河道整治、河道截污、河道生態恢復等工作。”中建五局南寧市水塘江綜合整治工程項目執行經理饒峻石介紹。
起初,水塘江綜合整治的工程目標是採用末端截污的方式治理黑臭水體問題﹔后來,為實現更好的治理效果,治理方式進一步由末端治理轉變為推進雨污分流,開展源頭治理、全流域治理。
過去,江邊居民的生活廢水都是混著雨水直排水塘江,如今要清查、改造排水管網,工作也要一戶戶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為了做好群眾工作,項目部與當地街道、社區及主管部門加強聯系,組成聯合團隊挨家挨戶上門溝通,為居民答疑解惑,改造工作也得以順利進行。
要建好管網,還要治理好水體。“治理過程中,我們採用多種科技手段,有效提升了治理效果,不僅可以消除污染,還能夠加強水體自淨能力,從而降低今后的運營成本。”饒峻石說。
如今,水塘江水質已達到地表水Ⅳ類標准。據介紹,近年來南寧市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為抓手,持續改善城市水環境,目前原有的38個黑臭河段已消除黑臭,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治岸——
推進岸線綠化,筑牢生態屏障
春風吹綠了楊柳,吹紅了桃花。下午4點的(氵皂)河岸邊,鍛煉的、遛娃的、拉歌的,好不熱鬧。“小時候我就在河邊玩,那會兒水清岸綠﹔后來因為大家隨便排污,變得又黑又臭惹人嫌。”附近居民徐永安回憶。
問題在水裡,根子在岸上。西安市(氵皂)河灃惠渠管理中心(氵皂)河站站長劉曉介紹:“近年來,西安市水務部門花大力氣進行截污治污、綠化提升、生態修復等治水項目,著重推進岸線治理,堤防治理提升22.63公裡,總綠化面積75.3萬平方米。(氵皂)河岸邊的這條新綠道,便是西安市‘三河一山’綠道網的一部分。”
“三河一山”綠道網2019年12月開工,2021年5月正式向公眾開放。這條由渭河、灃河、浐灞河、秦嶺共同組成的綠道網絡,串起103個生態節點和42個人文歷史遺址,74公裡核心段已實現了無障礙通行。
“岸線治理是水生態治理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來,西安大力推進堤岸、堤內、堤外立體增綠等建設,建成多層次、大綠量、高標准的護堤林帶,筑牢河湖生態屏障。”西安市渭河生態管理中心主任侯槿昕介紹,“為了保留河道原有的自然形態,我們認真推敲堤防布置線和水面線,在岸上種植細葉芒、千屈菜、粉黛亂子草等植物,讓堤岸四季不同景,兼顧淨水和美觀。另一方面,我們在灘地內布設健身活動廣場、人行步道、自行車道、親水平台,為市民提供活動空間。”
西安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西安新建堤防547公裡、護堤林2.4萬畝、生態水面1.56萬畝,修復濕地6897畝。在灃河、渭河、灞河等10余條主要河流建設生態護岸,在所有加固新建的護岸堤防中,生態護岸佔比達到76%以上。”
“生態護岸不僅能夠增強水體的自淨能力,防止水土流失,更讓市民共享治水成果。”西安市水務局河湖長制工作處處長惠強說,“下一步,我們將扎實開展渭河流域重點河流復蘇行動,因河施策、因地制宜,優化治污布局、提升治污能力。”
節水——
建立智慧水務平台,推進供水智能化管控
一場春雨過后,紹興市新昌縣七星小學的同學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勞動課,大家用收集的雨水澆灌學校勞動基地的菜地,這樣的節水利用讓孩子們收獲不少。
魚池利用地下水循環,衛生間自動感應裝置……在七星小學,節水理念體現在時時處處。“隻要發現用水異常,水務集團就會立即通知我們——如今,這裡的每一滴水都被精准監控。”七星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丁英珍說。
原來,七星小學的總水管在2021年安裝了遠傳水表拍照裝置,如果用水單位出現用水異常便會第一時間上傳平台。“平台經過智能分析發現,2021年6月的幾天內,小學夜間用水量偏大,存在異常。平台及時發送信息通知水務部門。”新昌縣水務集團信息部經理王一介紹,隨后,集團相關部門立即組織檢修人員上門查驗,發現學校內存在多處漏水點,經過檢修,極大減少了水資源浪費。
王一告訴記者,從2020年起,新昌縣上線了“智慧水務”移動綜合管理平台APP,更通過集成城市供水監測系統等收集的數據,實現了城鄉供水從源頭到水龍頭的智慧化監管。“除了在學校、民居,在工業節水方面,我們也加強了行業用水定額管理,通過對相關企業用水情況的實時監測,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倒逼一批企業轉型升級。”新昌縣水利水電局行政審批科負責人葉旦說。
紹興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紹興市通過智能化改造,建立起“感—傳—知—用”的供水智能化管控體系,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管網仿真等技術,實現了對全市管網設備運行的全面感知和智能管控。“我們在開源與節流兩方面共同發力,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全市用水總量得到有效控制。”據統計,2021年,紹興市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較2015年下降三成和四成。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11日 第 1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