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青春洋溢 多元觀看

——第四屆全國青年攝影大展側記

本報記者 賴 睿
2022年01月06日08: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青春洋溢 多元觀看

新年之際,一場青春影像盛宴在首都博物館舉行。由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北京攝影函授學院、中國攝影家協會教育委員會承辦的第四屆全國青年攝影大展,以“青春·觀看”為主題,用120位青年攝影人的作品展現了當代中國攝影多元創新的面貌。

這是一場青春洋溢、多元觀看的展覽。參展攝影人的年齡都在18-40歲之間,作品既有向外觀看:關注國家建設、社會熱點、日常生活、自然風景等,開闊深邃﹔又有向內觀看:關注青春成長、日常所感、生命價值等,率性自然,充分體現了一代優秀青年攝影人的思考、成長和擔當。

組照《願天下沒有骨肉分離》是關注留守兒童主題的紀實影像。畫面記錄了廣西河池市宜州區福龍瑤族鄉中心小學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他們的父母大多在外務工。相比同類作品,這組照片似乎沒有太多視覺上的沖擊力,也沒有精心設計的形式感,但整體上卻緩緩表達著一種濃濃的情緒,把觀眾帶到孩子們身邊,帶進他們的情感世界。作者陳穎杰說:“起初我只是單純地想為這些孩子、這個小鎮做些記錄,期盼更多人能看見他們。”

組照《樂章》視角獨特,以一條物理空間和視覺空間上的介質與線索——輸電杆貫穿整組作品。這是攝影師俞躍自2016年至今,用鏡頭記錄下的川藏、青藏、滇藏及新藏線沿途,展現了祖國邊陲電網建設的現狀。輸電杆間銀色的導線延綿千裡,像一段段五線譜,呈現出多變環境、光線、氣候下的視覺韻律。

攝影師王偉從2013年起,先后20余次深入“使鹿部落”進行考察拍攝,行程20000余公裡,拍攝大畫幅黑白膠片近千張、數碼照片近萬張,利用影像人類學的方式,記錄了部落中34位最具代表性的使鹿鄂溫克人的珍貴肖像,捕捉了數百個使鹿鄂溫克人的文化和生活場景。這組《使鹿鄂溫克人》攝影作品,讓觀眾對生活在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的使鹿鄂溫克人有了直觀而生動的認識。

主辦方介紹說,本屆全國青年攝影大展中,長期關注的專題作品明顯增多,體現出廣大青年攝影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創作態度和藝術情懷。此外,本屆展覽還設立了以“影像正青春——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為主題的特設單元,《牧區醫生》《卓瑪加》《下一步春天》等關注現實的短視頻作品數量也大幅提升。

除了紀實影像,一些青年攝影人以創新精神探索攝影語言,融入科技手段或其他藝術形式,呈現出別樣的視覺景觀。

組照《黑白物語》從微觀的角度唱響生命頌歌。這組照片通過X光正負像的實驗攝影手法,將鏡頭對准自然中的植物,抽象而又具體。照片裡,葉瓣、枝身沒有芳香、沒有色彩。和黑白灰形成對比的是,鏡頭裡的植物造型豐富,整體結構與每一個局部細節都充滿了藝術與神秘的氣息。繁復的紋理下,黑白之間,如日夜的交換,刻畫出一個個生命的奇跡。作者方臨明表示,植物與人一樣,有著自己的藝術形態和生命情感,希望以此喚醒人們對大自然的敬意。

《維變之門》則以數學公式為攝影對象,以函數應變量的迭代產生的多維數學模型的成像,通過構圖、色彩、打光、后期等攝影語言進行捕捉成像。作品探討了攝影語言中的“攝數學”與“傳統攝影”之間的真實性與維度,由觀眾從視覺經驗中提取自己的記憶和認識。

隨著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加速,其報廢數量也在急劇上升。如何將這些廢舊產品合理化利用?攝影師方文杰的《化石》,將身邊一些現代電子產物置於遠古生物化石中,構造出一個時空交錯的隱喻。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表示,雖然個別作品還略顯稚嫩、青澀,但青年大展就是要開放包容,鼓勵創新,這是它獨特的品格。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大展在展陳方式上作了新的探索。展覽空間進行分主題分區規劃,既有大開大合大氣概,又有閉月羞花小景觀,互為補充,豐富活潑。展覽還採用了VR全景數字展廳線上展示,觀眾可以隨時隨地觀看互動。

青年是事業的未來。作為中國攝影家協會開展青年攝影工作的重要平台,全國青年攝影大展已經走過10個年頭,為廣大青年攝影人搭建了一個廣闊的平台,累計吸引近5萬位青年攝影人參與。大展致力於發掘、培養、推介中國優秀青年攝影人,推動青年攝影人的藝術創新,為中國攝影事業的發展提供富有活力、能力的人才保障。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1月06日 第 07 版)

(責編:麥文雄、鄧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