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 秦腔文化進萬家

本報記者 柏樺

2021年05月27日13:43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線上+線下” 秦腔文化進萬家

  秦腔主題行為藝術表演。本報記者 戴吉坤攝

  五月二十三日晚,觀眾在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劇場取票機前取票。 本報記者 戴吉坤攝

  八百裡秦川黃土飛揚,三千萬兒女齊吼秦腔。對於陝西人而言,秦腔不僅僅是歷史悠久的地方戲曲,更是一種回憶和情懷——作家陳彥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主角》中秦腔名伶憶秦娥近半個世紀的人生際遇幾乎就是一部近現代秦腔藝術的發展史,改編自他同名長篇小說的熱播電視劇《裝台》更是掀起了一陣“秦腔熱”﹔在導演張藝謀的電影《三槍拍案驚奇》中,秦腔唱詞“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在片尾曲中的出現,讓更多觀眾感受到了秦人秦腔的憨直朴實﹔“吼一句秦腔,你熱淚縱橫”,當鄭鈞的歌曲《長安長安》響起,每一個在外打拼的陝西人的眼裡、心中涌起的淚花和波濤,無不是對三秦大地的思念……

  秦腔自誕生之日起,就以高昂激越的唱腔、深厚的人民性和藝術性,歌頌著西北地區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義的性格,傳承著中華兒女頑強拼搏、勇於奮進的赤誠之心。從西安易俗社的百年滄桑、陝甘寧邊區民眾劇團的光輝歲月到三大秦班兩次赴京的獻禮演出,從延安時期老一輩革命家用紅色秦腔劇目激發軍民革命斗志,為抗戰發出怒吼,到改革開放以來新一代秦腔藝術家傳承弘揚秦腔藝術,為人民為時代鼓與呼,秦腔藝術的發展,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展現出新的生機,不斷滿足著人民高品質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進入新時代,如何讓古老的秦腔藝術煥發出新的光彩,讓秦腔藝術更廣泛地走進人民生活,彰顯與時代同頻共振的文化品格和美學價值?2021年中國秦腔優秀劇目會演用一台台精彩的演出,一場場別出心裁的活動,一次次真知灼見的碰撞,讓我們看到了秦腔發展的機遇、活力和更多可能性。

  秦腔發展路在何方?

  聽專家漫談“新秦腔”

  “創新發展‘新秦腔’並不意味著創造一個從前沒有過的全新秦腔。隻能在改革、發展舊秦腔的基礎上,一點一點地優勝劣汰、一步一步地超越傳統、一段一段地接近和實現這一願景。”甘肅省戲劇家協會名譽主席、秦腔理論家王正強在秦腔藝術論壇上如是說。

  5月16日,秦腔藝術論壇——漫談“新秦腔”作為2021年中國秦腔優秀劇目會演秦腔論壇板塊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陝西省圖書館報告廳舉行。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王馗,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柳萍,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李梅等,就秦腔傳統繼承及創新發展等話題進行了討論。本次論壇採用“線上+線下”的形式呈現,5萬余人在線上觀看了本次論壇的直播。

  “守正和創新是辯証的,是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李梅認為,今天的戲曲舞台藝術需要更多與當下現實生活同頻共振、真實反映百姓心聲的優秀現代戲作品。現實生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豐富多彩,這種復雜性與豐富性給藝術創作提供了重要的契機,當代文藝工作者應該緊緊抓住時代機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深刻思考,發出自己獨特的聲音,為時代謳歌,為黨和人民歌唱。

  通過怎樣的創作把秦腔融入現代人的生活?柳萍認為,隻有守正才能創新。寧夏秦腔現代戲《花兒聲聲》《狗兒爺涅槃》《王貴與李香香》都是寧夏秦腔人在堅守戲曲本體基礎上的大膽嘗試。如何將長詩《王貴與李香香》搬上戲曲舞台,並讓古老的秦腔藝術貼合當下觀眾的審美,的確是一個挑戰。以秦腔為主體,以西洋唱詩班為襯托,以拼接的藝術樣式呈現出綜合的視音空間,這種大膽的嘗試受到市場的認可,不僅讓該劇演出場場爆滿,也讓眾多青年觀眾因為此劇走進劇場。

  “考察秦腔是不是活力依舊,不僅僅要看現代創新部分,而且要看是不是演得精彩,各行當傳統是不是依然還在。”在王馗看來,完整、充分並以開放性的姿態建構起秦腔藝術體系,關系著幾十年、幾百年后秦腔能否不斷地良性發展。隻有建立起完備的傳統根基,秦腔才能夠發展得更好。

  秦腔文化普及怎麼做?

  看秦腔藝術講座線上線下圈粉無數

  為普及秦腔藝術知識,宣傳秦腔文化,促進人們進一步了解、認知秦腔,感受秦腔藝術的魅力,擴大秦腔藝術的影響力,5月22日,2021年中國秦腔優秀劇目會演系列學術活動之“秦腔藝術講座”在陝西省圖書館舉行。戲曲史論家、原西安市文化局局長蘇育生以《秦腔名家與傳承發展》為題,就秦腔的形成及發展、秦腔歷史上三大繁榮時期概述、新中國成立后秦腔的傳承等主要內容進行專題講述。

  秦腔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現存文字中,明萬歷年間的《缽中蓮》傳奇抄本,是目前可考的最早“秦腔”字樣的出處。《缽中蓮》是江南一帶民間藝人創作的一個劇本,全部唱詞都是典型的長短曲牌體結構,唯獨第十四出《補缸》,其中唱詞全部都是整齊的七字句,並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這完全可以証明在南方人眼中的西秦腔至遲在明萬歷年間已經形成,並流行於江南一帶,被昆曲劇本所採用。”蘇育生說,至清乾隆年間,秦腔在西安已經十分繁榮,呈現出一派萬紫千紅、爭奇斗艷的景象。

  到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新中國對於戲曲工作的重視,逐步形成了一支強大的秦腔演員隊伍——其中既有技藝精湛的老一輩表演藝術家,又有年富力強的中青年演員,還有一批正在茁壯成長的藝術新秀。在他們的通力合作下,演出了許多久演不衰的名劇,創造了秦腔新的輝煌。劉毓中、蘇育民、李正敏、何振中、田德年、宋上華、劉易平、楊金鳳等便是這一時期秦腔的代表人物。近幾十年來,一批秦腔表演藝術家隨著一批重大秦腔劇目的創排脫穎而出,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也扎實推動著秦腔藝術的發展。

  在蘇育生藝術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深入淺出的解讀中,秦腔藝術的輝煌歷史、秦腔名家對秦腔傳承發展的重要影響逐漸被觀眾所了解。現場,業界專家、戲曲愛好者200余人聆聽了講座。此次講座還通過中國秦腔網等媒體進行全程直播,線上線下同步圈粉無數,備受廣大秦腔戲迷和觀眾的好評。

  精彩活動哪裡找?

  來秦腔嘉年華玩轉“國潮”

  5月23日,周末的西安四海唐人街游人如織。突然,嬌俏嫵媚的花旦、英朗俊俏的小生、詼諧搞怪的丑角等戲曲人物仿佛自劇中穿越而來,讓游客們眼前一亮,紛紛駐足拍照。秦腔嘉年華板塊在“一出好戲”秦腔快閃表演中拉開帷幕。

  隨后,秦腔主題服裝秀、秦腔惠民演出等精彩節目輪番上演。新穎的“國潮”服裝秀將民族文化和時尚潮流結合,令現場游客贊嘆不已,“國潮”服飾換裝體驗讓眾多大朋友和小朋友躍躍欲試。秦腔名家名團現場演唱時,熟悉的旋律響起,不少游客忍不住加入其中,進行各種互動體驗,熱鬧非凡。

  為了讓群眾在生活中感受秦腔藝術之美,5月15日至29日,2021年中國秦腔優秀劇目會演秦腔嘉年華板塊陸續在白鹿原影視城、四海唐人街、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園、西安城牆景區等與游客見面。秦腔惠民板塊則組織秦腔名家名團與戲迷、游客互動,開展秦腔惠民電影展演,營造出處處有戲,處處精彩的氛圍。西安易俗社開展的秦腔戲曲研學教學活動走進西一路小學、西安子峪學校,加強與定點小學合作,擴大教學成果,積極推動秦腔戲曲進校園活動,讓更多孩子接觸到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秦腔。

  千百年代際傳承,慷慨悲涼的秦腔唱腔已然滲透進西北人的情感血脈,體現著西北人的性格特征,是陝西以及西北地區著名的文化品牌和優秀的精神文化遺產。回望歷史足跡、傳承紅色精神、唱響時代旋律、慶祝建黨百年,這個5月,2021年中國秦腔優秀劇目會演讓生發自這片高天厚土中的大秦正聲響徹古城!

(責編:鄧楠、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