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行動”如何讓青少年遠離眼鏡

本報記者 周世祥

2021年05月13日10:5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光明行動”如何讓青少年遠離眼鏡

“今天帶孩子去了眼科,確認得了50度近視,心累,醫生說隨著身體發育度數也會增長,近視不可逆了,戴眼鏡是個早晚的問題。”近日,有網友這樣發微博感慨。

眼下,不少中小學生家長都在為孩子近視度數一天天增長而揪心。

如何合理平衡青少年學生學業和身體健康發展?面對身邊數量越來越多、越發年輕化的“小眼鏡”,社會各界該如何合力並舉,科學防“近”,讓孩子們的一雙雙明眸重煥希望之光?5月11日,記者從教育部新聞通氣會上了解到,為切實推進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工作,教育部等十五部門於近日聯合印發了《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聚焦近視防控的關鍵領域、核心要素和關鍵環節,聯合開展多個專項行動。

家校社協同推進,實現“一增一減一保障”

“2017年、2018年近視率為零,2019年為0.4%,2020年又實現清零”,三個“0”,是居於大西南邊陲的一所鄉村寄宿制學校交出的防“近”答卷。

“學校為每名學生都配備了一個小板凳,隻要有適合在室外上的課,就會把課堂搬到校園裡的大樹下或操場上,讓學生們在大自然中探究學習。一天下來,學生的室外活動時間至少有3個小時。”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邊苗族自治縣灣塘小學相關負責人介紹。灣塘小學的做法正是“一增一減一保障”防“近”措施落實的范例。

陝西省教育廳副廳長劉寶平分析青少年防“近”工作難點時指出:“目前部分學生、家長、學校對近視眼的危害認識還很不足。孩子近視了,不少家長認為配副眼鏡即可。雖然我們也對中小學減負工作提出相應要求,但在具體實施中,有部分學校仍然片面追求升學率,部分學校用語文、數學、外語等主課擠佔體育課、戶外活動時間﹔家長中普遍存在追求分數、盲目跟風為孩子報班現象,加重了學生校外課業負擔。此外,對兒童青少年電子產品使用監管不嚴,致使孩子過早使用手機,一直盯屏追劇、打游戲等現象也沒有得到有效遏制。”

記者注意到,“光明行動”計劃圍繞“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強化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科學規范使用電子產品”實施專項行動,引導家庭配合學校切實減輕孩子學業負擔,不盲目參加課外培訓、跟風報班,根據孩子興趣愛好合理選擇﹔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指導各地落實《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確保手機有限帶入校園、禁止帶入課堂,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方案》的核心,就是‘一增一減一保障’。‘增’就是要增加學生的體育課、體育鍛煉,特別是戶外活動的時間,在原有基礎上增加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和強度﹔‘減’就是要減輕不必要的課業負擔,包括校內課業負擔和校外輔導負擔﹔‘保障’既包括照明環境的改善和近視矯正、技術指導方面的保障,同時也包括‘一增’‘一減’,在制度設計、具體行動上真正能夠做到確保。”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說,“2020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兒童青少年的近視比例較2019年有所上升,在這一年學生的課業負擔可能減少了,但是體育鍛煉、戶外活動時間也縮短了,電子產品的使用明顯提升,進一步凸顯了對兒童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科學用眼、護眼知識普及方面還存在明顯短板。所以,這些問題仍要認真總結經驗,融入下一步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中去。”

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學生外部視覺環境

“學習時,閱讀和書寫的環境非常重要。環境的採光照明要科學,學習場所要保証充足的光照亮度。小學低年級段的閱讀材料應以大字體圖文為主,小學高年級段的閱讀材料字體不宜過小。光線不足時,應通過台燈輔助進行雙光源照明,台燈應擺放在寫字手的對側前方,避免眩光。”在教育部委托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溫州醫科大學研制的《學前、小學、中學等不同學段近視防控指引》中,明確提出了改善視覺環境的要求。

為學生打造良好用眼環境對於防“近”的作用不言而喻。《方案》將“改善學生視覺環境”也列為行動內容之一,指導各地改善教學設施和條件,落實教室、宿舍、圖書館(閱覽室)等採光和照明要求,鼓勵採購符合標准的可調節課桌椅、坐姿矯正器。

據悉,近年來國內多地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提升、改善青少年學生視光環境。2019、2020年,陝西全省累計投入資金88.87億元,用於改善各校辦學條件,保障教室、宿舍、圖書館的採光照明、桌椅配備等符合國家標准。廣州市市級財政投入3.1億元重點用於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民辦學校解決教室燈管數量不足、燈管老化、未設置燈罩等問題,以及全市中小學校普通教室照明設備改造,截至5月已完成1297所學校3萬余間教室的照明優化改造。

在教育部2021年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重點工作中,下一步除將嚴格按照普通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建設標准落實相關場所採光和照明要求之外,每年還將對校外培訓機構教室採光照明、課桌椅配備、電子產品等達標情況開展全覆蓋專項檢查,確保教材、試卷等用品百分百達標。

增強專業力量,提高眼健康服務保障能力

提升近視專業指導和矯正質量是“光明行動”的另一大亮點。《方案》提出,要發揮醫院專業優勢,不斷提高眼健康服務能力。發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力量,開展近視防控科研攻關,加強防治近視科研成果與技術的應用。

記者了解到,教育部近年來強化學科專業和隊伍建設,支持21所高校開設眼視光醫學專業,37所高校開設眼視光學專業,86所高校開設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在高職學校設置眼視光技術、健康管理等專業點645個,中職學校設置眼視光與配鏡、營養與保健等專業點。

“在促進科研攻堅方面,依托溫州醫科大學建立近視防控與診治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眼視光行業產業協同創新中心,深入研究疫情對中小學生視力影響﹔建立世界首個萬人高度近視隊列,完成全外顯子組測序,為高度近視基因組學研究奠定基礎。此外,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中設立‘學校、家庭、個人綜合防控中小學生近視的體育鍛煉路徑研究’等40余項視力健康管理相關課題,支持高校加強視力健康多學科交叉研究。同時,眼視光學和視覺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也在大力推進。”教育部體衛藝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2021年,教育部多項舉措立足於提升近視防控的專業性、針對性。例如,開展兒童青少年沐浴陽光近視干預效果評價研究等,鼓勵有條件的眼科醫療機構、科研院所積極開展近視防治基礎研究與適宜技術應用研究﹔加強現有中小學衛生保健機構建設,按照標准和要求強化人員和設備配備﹔支持鼓勵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技術和產品創新研發等。

“廣州市出台加強學校衛生工作的實施意見和衛生室(保健室)規范化建設工作指引,統籌推進中小學校醫配備工作。全市中小學校100%配備‘1+N’校園醫療保障組,即1名衛生健康副校長、按學生數配備N名校醫,進一步筑牢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防線,為學生視力防控提供技術支撐。截至2021年5月,廣州市1564所中小學校共配備校醫2415人,全部達到每600人配備1名校醫標准。”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陳敏生說。

據教育部體衛藝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教育部將凝聚各方合力狠抓落實,努力做到學生抓自律、學校抓管理、家長抓監控、社會抓干預、技術抓支撐,持續推進解決“小眼鏡”問題。

(責編:左瑞、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