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19萬戶貧困家庭的幸福

——渭南市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本報記者 姚志偉 通訊員 程瑾

2021年03月30日07:43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為了19萬戶貧困家庭的幸福

“本來還擔心丟下鋤頭搬到縣城會沒有收入,可政府給我們把啥都安排好了。現在我和我爸在小區物業公司上班,一個月的收入加起來有4000多元,日子比過去好太多了!”3月15日,說起這些年的變化,王偉青眼角眉梢都是掩飾不住的笑意。

33歲的王偉青是合陽縣金峪鎮白家寨村人,因患有眼疾,不能外出打工,在很長一段時間家裡生活條件都很差。2018年,符合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王偉青,隻花了1萬元,就住進了位於合陽縣城的萬眾幸福苑安置小區,開啟了幸福新生活。

近年來,渭南市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堅持高位推進,創新扶貧模式,構建起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全市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50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90881戶655980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交出了一份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高質量答卷。

凝心聚力,筑牢脫貧攻堅戰斗堡壘

消除絕對貧困,這是一次歷史性的跨越和巨變,更是一次全社會廣泛參與、合力攻堅的硬仗。為此,渭南市狠抓責任落實,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錘煉黨員干部“四個意識”的大熔爐、轉變工作作風的突破口、檢驗能力的新標杆,舉全市之能、盡全市之才,匯聚起脫貧攻堅的合力。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渭南市先后出台了《關於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統籌謀劃推進,建立完善目標、政策、責任、作戰指揮、社會扶貧和督查考核“六大工作體系”,健全目標管理、任務清單、責任落實、統籌協作、逐級報告、督查考核、獎懲激勵“七大工作機制”,真正把各級各部門的時間精力、物力財力和工作重心聚集到脫貧攻堅上來,形成眾志成城、決戰決勝的強大合力。

為進一步夯實各級責任,渭南市還創新推出“三督一考”機制,通過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督戰,市人大、市政協主要領導督導,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督查,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考評的方式,有效推動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據統計,2020年,渭南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先后深入一線調研、暗訪70余次,四級書記通過遍訪解決具體問題5.3萬多個。

創新模式,奠定脫貧攻堅決勝之基

地處秦嶺北麓的臨渭區陽郭鎮高李村,三面環溝,地理環境惡劣。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該村整合3000畝土地,開始大規模發展獼猴桃產業,同時積極推行“黨支部+公司+協會+農戶”“黨支部+公司+園區”“托管+”等多種合作模式,對種植戶從建園、品種選育、施肥、儲藏、包裝、配送等各個環節建檔記錄。通過標准化的運營管理,2020年,全村獼猴桃銷售收入達1700多萬元。

高李村的成功實踐,是渭南市積極探索、大力推行“村黨組織+”模式的一個縮影。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為進一步夯實農村產業發展基礎,把貧困群眾牢牢鑲嵌在產業鏈上,渭南市還積極探索“村村建園”、果園托管、“產業園+村級集體經濟+貧困戶”等多種模式,助推產業發展。

與此同時,渭南市還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19個學院的黨委書記組成“書記幫鎮助力團”,引進168位專家教授組成“專家教授助力團”,分5批次選聘66名在校優秀博士、碩士研究生組成“研究生助力團”,建立起“黨委帶動+縣校合作+科教支持+行業服務”精准扶貧新模式,通過制定發展規劃、開展技術培訓、提供全程服務、拓寬銷售網絡等方式,打通科技幫扶、人才幫扶的新路徑。

目前,渭南市已累計整合各類涉農資金77.33億元,實現村村有產業點、有勞動能力家庭戶戶有增收產業。

精准施策,鋪就脫貧攻堅必勝之路

貧有百樣,困有千種。脫貧攻堅,貴在精准。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渭南市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務實之舉。

在就業增收方面,渭南市通過緊盯“有勞動力貧困家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目標,積極拓寬勞務輸出轉移、帶貧益貧企業吸納、創業創新帶動、技能培訓促進、公崗兜底安置5個渠道,全市累計實現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34.9萬人﹔在教育扶貧方面,渭南市通過政策宣講、入戶走訪、公開公示等常規活動確保國家學生資助政策深入人心,同時通過精准摸底、精准建庫、精准發放、精准統計、精准上報、精准錄入等“6個精准”實現資助政策全面落實,實現了學生資助不漏一戶、不漏一校、不漏一生﹔在生態扶貧方面,渭南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態補償扶貧、生態產業扶貧,扶持3.7萬戶貧困群眾發展經濟林15.89萬畝,累計帶動3.2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林業生產,幫助增收1056萬元……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下一步,渭南市將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現有政策、工作總體穩定,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堅決防止規模性返貧,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

(責編:左瑞、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