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對話地方領導”系列報道

全國人大代表薛佔海:把弘揚延安精神有機融入黨史學習教育 真正把實事辦實

鄧楠

2021年03月10日08:53  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
 

全國人大代表、延安市委副書記、市長薛佔海接受本網專訪。採訪對象供圖

中國革命聖地延安,曾經是一個生態極端脆弱,貧困面較大、程度較深的地區。如今,這片世代相傳紅色基因的土地上,天更藍、水更清,困擾其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了歷史性解決。

處於重要歷史交匯點,以圍繞“建設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革命文物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國內一流蘋果研發生產營銷基地”為定位的延安,高質量發展如何破題?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人民網圍繞黨史學習教育、鄉村振興、民生福祉、營商環境等話題,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延安市委副書記、市長薛佔海。

人民網: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擁有豐富紅色旅游資源的延安,如何立足實際、守正創新,高標准高質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薛佔海:延安是中國革命聖地,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作為革命老區延安,我們更應該把這項工作做好,高標准高質量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我們將立足延安實際,堅持守正創新,把弘揚延安精神有機融入黨史學習教育,充分利用延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策劃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便與參與的學習教育活動。我們將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黨史學習教育與健康延安行動、穩就業精准幫扶行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等工作有機結合,精心組織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通過進村入戶、調研走訪、需求對接等多種途徑,深入了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真正把實事辦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延安如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薛佔海:作為革命老區和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延安,把鄉村振興作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著重從五個方面推進鄉村振興開好局、起好步。

一是把產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基礎,著眼打造千億級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大力實施產業體系提升工程,在糧食生產穩定的基礎上,促進蘋果產業大提升、畜牧產業擴規模、設施農業增效益、特色產業強優勢,扎實補齊分級分選、冷鏈物流、精深加工、品牌營銷等產業鏈短板,推進現代種養業高質量發展,切實增強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促進農村經濟穩定增長。

二是把人才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落實好國家鄉村人才振興行動方案,不斷完善人才政策措施,根據當前延安產業發展特點,常態化開展“百萬農民線上培訓”“專家服務團下基層”和科技特派員服務基層活動,實施鄉村振興人才培育工程、能人工程,擴充基層一線人才隊伍,支持各類人才返鄉創業、發展產業、帶動就業,加快培養高素質職業農民,著力培育一批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三是把文化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引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開展移風易俗行動,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加強歷史名村、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開展面向老年人、農村留守婦女兒童、農民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文化活動,滿足不同農民文化需求,提升農民生活品質,提振農民群眾的精氣神。

四是把生態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支撐,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打贏打好碧水、藍天、淨土保衛戰,扎實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持續推進農村改廁、污水垃圾治理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公共服務水平,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促進鄉村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五是把組織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保障,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有序推進村“兩委”換屆,常態化開展農業農村領域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實施“百村培強、千村扶優、萬村提升”工程,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發揮好黨支部的核心作用、自治組織的基礎作用、集體經濟組織和合作組織的紐帶作用、其他社會組織的補充作用,不斷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人民網:“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在主要指標設置上,民生福祉類指標數量最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民生新舉措也令人關注。延安在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提高社會建設水平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薛佔海: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十四五”時期,我們將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聚焦共同富裕,促進民生改善,推動高品質生活更具成色。

一是全面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穩就業就是保就業,我們將堅持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著力抓好退役軍人、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重點人群就業工作,實施重大產業就業影響評估,以產業投資帶動高質量就業。

二是加快教育創新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針對當前延安學位供給不足問題,加大義務教育學校建設力度,布局建設一批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示范基地,支持延安大學建設成為更有特色、更有水平的綜合性大學,推動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創建省級“雙高”院校,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三是加快優質高效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深入實施健康延安行動,加快構建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持續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加強縣域綜合服務能力建設,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能力。

四是深入推進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我們將全面開展長城、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提升石窟寺遺址保護水平和數字化展示水平,加強重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斷豐富群眾文體生活。

五是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延安的養老主要還是以居家為主,我們結合實際,大力發展普惠養老和互助性養老,強化公辦養老機構對特殊困難老年人兜底保障作用,完善以農村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互助幸福院等為網點的農村養老服務網絡,推動50%的鄉鎮建有1所農村養老服務機構,推進健康養老向高品質、多元化發展。

六是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緊緊依托延安紅色體育內涵和優勢,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全民健身事業蓬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健康生活需求。

人民網: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投資興業的重要條件,是支撐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延安如何優化營商環境,在推進招商引資及重大項目建設方面有哪些具體措施?

薛佔海: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我們堅持以政府的有為推動市場有效、企業有利、社會有序,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扎實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積極實施容錯機制,探索實行“包容期”管理,實現行政指導、柔性監管,引導和督促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守法合規經營。同時,我們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引領,探索建立了集中事權、集聚資源、集成設計、優化服務的“三集一優”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新模式,推進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區的業務流程再造與系統重構,實現“一網通辦、一窗通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一直以來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堵點和痛點,為此我們構建了一張藍圖、一個系統、一個窗口、一張表單、一套機制、一個部門的“六個一”審批管理體系,這個創新做法全國推廣。

在構建誠信守法的市場環境和制度方面,我們通過清理不符合《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規定的行政規范性文件,開展民營企業“法治體檢”,抓好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立改廢釋等工作,不斷強化法制保障。在創造人文氛圍,提升營商“軟”環境方面,我們鼓勵創新創業,著力打造誠信文化、創新創業文化,以延安人民特有的質朴和熱情,開放包容各類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吸引各類人才及創業者在延安工作創業,支持經濟新動能發展壯大,培育聖地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強力推進重點項目方面,延安通過“抓策劃”“促前期”“比進度”“ 保質量”“ 提效率”“ 強保障”“ 重考核”落地落實當前重點工作。項目策劃工作重點圍繞創新驅動、先進制造業等領域積極開展﹔通過夯實審批部門和項目單位責任,明確各項目手續辦理時限,促進續建項目全部復工、新建項目及時開工﹔通過召開季度項目觀摩、集中開工儀式,激發比拼趕超干勁﹔通過由市級領導一對一包聯重點產業和民生保障項目,在手續辦理、要素保障、建設推進等方面集中傾斜,帶動全市重點項目建設整體提升水平﹔通過啟動重點建設項目綜合管理平台優化工作,逐步實現前期手續辦理全程跟蹤和項目數據化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通過深化重點項目融資對接機制,探索建立社會資本投資重點項目建設機制,盤活社會資本,緩解財政壓力﹔通過制定出台《延安市重點項目考核辦法》,推行“月督查、月通報、季考核”制度,充分發揮考核獎優罰劣導向作用,調動各級各部門謀劃、建設項目的積極性。

項目是穩定經濟增長、擺脫前甩后追窘境的當務之急,是增強發展后勁的長遠之策,是關系地方經濟發展的硬核支撐。為此,我們將招大引強與延鏈補鏈相結合,瞄准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未來產業領域,謀劃一批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和新經濟新動能培育的高質量、大牽引、上檔次優質項目,按照招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的思路,制定產業招商地圖。瞄准大型央企、國企、民企,定向招商、創新鏈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著力招引一批創新能力強、投資規模大、產業層次高、帶動潛力足的旗艦型產業項目,引進“鏈主”企業,導入上下游產業,形成項目招引的“葡萄串”效應。

(責編:鄧楠、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