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法治發揮著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代表委員表示,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高質量立法助推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期間,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打出立法組合拳,以高質量立法推動高質量發展。
北京市信利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律師閻建國代表說,立法機關緊扣人民群眾廣泛關注的就業、教育、醫療、社保、住房等領域,加快立法步伐,不斷健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律制度。
近年來,各地立足實際推出了一大批服務和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地方立法。去年7月1日,《山西省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條例》正式施行,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提供法治保障。“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營造有利於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的良好環境。”中鋁山西分公司電解車間副主任高丙偉代表建議,細化有關法律法規,保護好不同市場主體在產學研用過程中的合法權益,為各類主體心無旁騖從事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提供充分保障。
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現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福建省人大常委會著力推動鄉村振興立法,去年審議了《福建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草案)》。法規草案從規劃引領、產業發展、人才支撐、文化繁榮、生態宜居、組織建設、鄉村治理、城鄉融合等方面,對促進鄉村振興作出制度性規定,生態保護、疫情防控等一些成功經驗被寫入法規草案。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張廣敏代表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還需要從實際出發,完善鄉村振興法律法規體系,推進我國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形成公平競爭的規則和秩序
“十三五”期間,我國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營商環境報告,我國營商環境排名從2018年的第七十八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三十一位,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隻有在法治環境下,才能形成公平競爭的規則和秩序,降低交易成本、維護信用關系,保障各種經濟活動順利進行。”鄭州大學法學院教授沈開舉委員建議,進一步發揮法治對營商環境的優化作用,形成立法、執法、司法的合力,保障好不同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四川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代表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取得的進步感受很深:“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對各種‘蹭品牌’‘搶商標’的行為果斷‘亮劍’,維護了知識產權擁有者的合法權益,保護了企業創新創造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了法治在鼓勵創新創造方面的重要作用。”他建議,持續完善法律法規,實現對知識產權運用、管理、服務全鏈條的有效規范,對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採取有力措施予以整治。
“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都應以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回應人民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需求。”吉林省司法廳副廳長鄧健委員建議,加快整合律師、公証、司法鑒定、法律援助、仲裁、人民調解等法律服務資源,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質效和供給能力。
“蘇州市檢察機關把‘公共利益’作為衡量起訴必要性的原則,列明公共利益10種考量情形,落實慎訴理念。”江蘇蘇州啟迪設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雅萍代表說,司法機關應該為民營企業發展培育法治土壤,讓民營企業家安心創業。
以法治方式統籌發展和安全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為期3年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在全國掀起凌厲攻勢,一大批黑惡勢力及其背后的“保護傘”被依法懲處。
“通過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廣大群眾的法治獲得感不斷增強,基層社會治理更加和諧有序,市場環境更加優化改善。”貴州省貴陽市公安局刑事偵查支隊政委石蓉代表說,安全是發展的條件和保障,應該鞏固掃黑除惡成果,根除黑惡勢力滋生的土壤,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電信網絡犯罪是老百姓深惡痛絕的“毒瘤”。近年來,公安機關主動出擊,勇於作為,一大批犯罪分子被依法嚴懲。“公安機關加大了對影響群眾安全感的違法犯罪行為打擊力度,措施更實,效果更明顯。”河北省唐山市民政事業中心主任楊震生代表說,應該持續完善打擊治理機制,以專制專、以快制快,不斷提升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的效能。同時,應當形成合力,從制度建設、預警防范、宣傳教育等多個方面著手,共同防范違法犯罪活動給社會穩定帶來的風險。
“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通過法治方式統籌發展和安全,更好保護生態環境,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資源支撐。”廣西林業集團有限公司法務部部長黃超代表建議,在部分環境保護領域先行探索預防性環境公益訴訟,探索建立“林長+檢察長制”,協同行政機關共同保障國家森林草原資源不受損害。
“應強化涉外法治工作,著力培養一批高素質涉外法律服務人才,為我國企業發展爭取良好的市場環境,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委員說。
(本報記者倪弋、張天培、龔仕建、董絲雨、錢一彬、孟祥夫、常雯宜)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04日 第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