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停靠廊橋后,機場橋載電源和橋載空調正在保障飛機正常運行。 本報通訊員 王辰攝
2月18日,碧空如洗的藍天下,一架架閃亮的“銀鷹”劃過天空。13時44分,由北京飛往西安的HU7237航班平穩降落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停機坪上。飛機停靠廊橋后,地面工作人員迅速接入橋載設備,讓飛機開始“休息”。
過去,飛機停留地面期間使用的電源及空調動力由飛機自身附帶的輔助動力裝置APU提供。據統計,一架B737客機每小時APU油耗成本超過1200元,不但成本高,而且噪聲及尾氣排放量大。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機電保障部廊橋站副經理鄭金說:“現在飛機在地面停留期間使用橋載電源和橋載空調,有效減少了航空燃油消耗及機場周邊噪聲污染,不僅節約了航空公司燃油及設備維護成本,也為機場公司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實現了機場與航空公司雙贏。”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共有APU替代設施67套,實現所有廊橋橋載設備全覆蓋,並與駐場52家航空公司就使用APU替代設施實現100%簽約。其中,地面電源對接率已從投運初期的不足30%提升至目前的95%以上。僅今年春節期間,西安咸陽國際機場APU替代設施共保障航班1025架次,保障時長1599.71小時,節約燃油約186.06噸,減少碳排放約747.82噸。
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全行業紛紛將目光投向發展方式的轉變,“綠色機場”成為時尚。作為我國第二大跨省區運營的機場管理集團,西部機場集團在建設“綠色機場”方面矢志不渝。2018年,民航局印發實施《民航貫徹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工作方案》,確定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等重點區域機場以及銀川、西寧等其他區域機場為民航打贏藍天保衛戰主要陣地, 西部機場集團第一時間成立打贏藍天保衛戰領導小組,下發《西部機場集團貫徹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工作方案》,並出資1億元實施藍天保衛戰專項工作,西安、銀川、西寧3大機場公司積極推動飛機輔助發動機替代設施建設、充電樁建設、場內車輛尾氣治理、車輛“油改電”等工作,累計新建APU替代設施11套,引入內場新能源車133輛,建成飛行區充電樁60套,完成內場車輛改造698輛,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近期,西部機場集團藍天保衛戰專項工作受到民航局收官檢查督查組高度肯定,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獲評“民航打贏藍天保衛戰先進單位”。“以高效率利用資源,建設人與自然、機場環境與發展、建設與運行、經濟增長與社會進步相平衡的機場體系,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西部機場集團建設管理部副總經理任曉華說,集團將以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為契機,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將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打造成為我省綠色發展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