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上時速三百公裡的“年貨節”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雅娟 楊蔣龍

2021年02月02日07:3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回家路上時速三百公裡的“年貨節”

  高鐵從貴陽開出,乘務員楊婷婷和鄭燕把袋裝的麻辣豆干、麻辣豆腐絲分別倒進兩個小玻璃盤,再精心擺上麻辣羊肉、香辣鴨脖和香辣鴨翅。等她們在一排紙杯裡泡上貴州開陽縣的富硒茶、倒入畢節產的刺梨汁,這次列車“年貨節”的准備工作,總算就緒。

  自從去年列車長令狐紹紅籌備在高鐵上義務“帶貨”以來,這支小團隊至少每月都會在列車上辦一次移動的“貴州土特產展銷會”,請乘客試吃、選購。令狐紹紅告訴記者,他們是無償幫助廠家推廣,就連辦“展銷會”,也是利用休班時間來做。

  這些迷你“展銷會”每次都有不同主題,通常以地域來劃分,他們展出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的楊梅汁、大米及速食米粉,畢節市威寧縣的蕎酥、蕎茶等蕎麥制品。最受歡迎的是刺梨汁和牛肉干,帶上車的幾十份產品幾乎被搶購一空。

  臨近春節,展銷的主題變為“年貨節”,產品主要集中在香腸、臘肉等附近省份居民愛吃的食物。

  令狐紹紅拿出一沓宣傳冊,挨個發給旅客,“想買的商品可以掃這上面的二維碼訂購,免費送到家”。楊婷婷托著盛有麻辣豆干和麻辣豆腐絲的托盤跟在后面,逐排請大家試吃。鄭燕穿著玫紅色的苗族傳統服飾,托著小包裝的習水麻羊肉、三穗麻辣鴨脖走過來,銀飾叮鈴作響。

  待大家品嘗完這些獨具貴州特色的麻辣食品,令狐紹紅再送上富硒茶、刺梨汁解渴。

  一個中年乘客邊啃鴨翅邊跟同伴說:“味道還可以啊!”兩輪試吃結束后,原本態度冷淡的乘客對剛才吃到的東西產生了興趣。有的翻開宣傳冊掃碼,看看網店裡有什麼名堂﹔好幾個乘客湊到車廂前部的展台,好奇地打聽這些東西多少錢。

  “展銷會”持續了半個多小時,列車到達凱裡南站,原本滿滿當當的展台已空了一大半。

  到鐵路部門工作之前,令狐紹紅當過五六年推銷員。他賣過一款速食米粉,用熱水泡了就能吃,味道很不錯、熱量也低。令狐紹紅感到可惜的是,這款產品的知名度一直很低,后來廠家由於經營不善倒閉了。

  令狐紹紅如今已經在列車上工作了10年,他注意到,列車上賣的還是貴州省外的產品,“貴州那麼多好東西,大家都不知道”,有些土特產甚至連貴州人也沒聽過。

  后來鐵路部門在列車上專門增加了扶貧農產品,放在手推車上售賣,但銷量都不太好。令狐紹紅說,比如一瓶兩三百毫升的刺梨汁要賣12元,比名牌果汁還要貴,可是旅客甚至沒聽說過刺梨這種水果。即便令狐紹紅費盡口舌,一趟列車至多也隻能賣掉20瓶刺梨汁。

  去年夏天,令狐紹紅和幾個同事商量,想找點新辦法來推廣這些貴州土特產。當時正值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令狐紹紅覺得自己作為黨員,也有必要為脫貧做點什麼。

  令狐紹紅和幾個同事利用休班時間,開始跑大大小小的農產品展銷會,實地考察廠房、走訪農戶,他選產品的一條硬性標准就是:必須是貨真價實的扶貧產品。

  面對這幾個主動找上門、自稱免費幫忙推廣的陌生人,企業老板滿腹狐疑,有的老板干脆地拒絕了他們:“我做了幾十年生意,知道天下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

  盡管如此,令狐紹紅還是花兩千多元買了一批他認為不錯的產品,先請親戚、同事們試吃。起初,列車上的試吃品都是令狐紹紅自費買來的。為了貼合各期的主題,他們又自費租來民族服裝,推廣惠水大米時穿著布依族服裝,推廣威寧蕎麥制品時換上彝族服裝……

  做了幾期后,令狐紹紅和同事辦的“展銷會”有了點名氣,願意合作的廠家也多起來。人氣最旺的產品是一款名為“牛香吧”的牛肉干。

  他們打電話聯系老板,得知電話那頭30多歲的年輕人是牛肉干的第三代傳人,這種特別的牛肉制法是他90多歲的外婆發明的。雖然吃過的人都說好吃,可是“牛香吧”銷量不大、工廠賺錢不多。

  小伙子想外出謀生,但又舍不得讓外婆的手藝失傳,一直苦苦支撐。經過“高鐵展銷會”推廣后,令狐紹紅聽說這家工廠的訂單增加了很多。

  一場場時速300公裡的“展銷會”成了連接消費者和廠家的橋梁。

  幾站過后,列車車廂幾乎空了——由於疫情再度襲來,各地倡導“就地過年”,今年春運前所未有的冷清。本期“年貨節”也隨之收尾。他們麻利地撕下“年貨節”海報、摘下紅燈籠,把展台上余下的商品裝進紙箱。整潔的黃色台布撤下,才看到“展台”原來如此簡陋:三四個紙箱堆成台面,“每次做展銷會都是有什麼用什麼”。

  最近,這支展銷團隊和貴州“通村村”平台合作推廣貴州的農產品,旅客掃碼就可以在這個電商平台購買。

  列車緩緩停下,“展銷會”的主力抓緊停車的間隙搬下紙箱,准備搭乘另一班高鐵回貴陽。

  最近半年多,“展銷會”已初見成效,令狐紹紅還在琢磨:怎麼才能進一步擴大合作規模,把更多貴州美食賣出貴州?

(責編:谷妍、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