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口處設置的3D立體交通提示標志牌,引導車輛和行人安全通過。
西安交警經開大隊草灘中隊副中隊長王琦介紹鋪裝大貨車盲區警示帶的意義。
1月14日,記者在西安市東二環石家街盤道附近採訪時,3名准備過馬路的行人一個勁地夸贊西安交警鋪裝的紅色大貨車盲區警示帶。“這紅月牙警示帶真是好,遇到大貨車拐彎,咱也知道哪裡是危險區域、該咋躲避了。”行人張軍說。近年來,但凡提到大貨車“內輪差”造成的交通事故,很多人都會“談貨車色變”,主要原因是大貨車轉彎的時候與行人、非機動車甚至小汽車發生事故的后果比較嚴重。
那麼,大家對大貨車的視線盲區了解多少呢?1月14日至18日,記者通過走訪發現,許多行人、非機動車及機動車駕駛人對大貨車的盲區基本都是一知半解。
大貨車的盲區在哪裡?
1月18日16時許,正在西安市北三環草灘八路執勤的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經開大隊草灘中隊副中隊長王琦,指著地面上鋪裝的大貨車盲區警示帶對記者說:“可別小看這‘紅月牙’,它代表大貨車的盲區,關鍵時刻能夠救人命。”
“由於大貨車車身座位設計較高,在日常道路行駛中,位於左側的駕駛座椅離右側窗戶較遠,大貨車駕駛員很難從后視鏡發現右后方的行人和非機動車。”王琦說,這時,如果大貨車向右並線或右轉彎,就極易發生碰撞,甚至有可能將行人或非機動車卷入車輪下。如果行人或非機動車離大貨車3米以內,大貨車駕駛員基本看不見。再就是大貨車駕駛員很難看到車頭下方的情況,該區域2.5米范圍內基本為視線盲區。大貨車左側盲區范圍是所有盲區范圍中最小的,為1.5米至2米。大貨車左后方依舊存在盲區,現實中,大貨車越長,盲區則越大。所以當后方車輛超車時,位置正好處於大貨車盲區范圍內,如果此時后方車輛不能及時完成超車,在大貨車向左變道時就有可能發生剮蹭事故。后方車輛在行駛中,一定要與大貨車保持安全車距4米以上,因為這是大貨車的另一個盲區。
那麼大貨車究竟有多少處盲區?1月14日,西安市交警支隊秩序處規劃科科長張肸對記者進行了詳細描述,“大貨車盲區分8個部位,前、后、左、右、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其中左、右、前區域屬於半盲區,后、左后、右后、左前、右前區域屬於全盲區。在這些盲區范圍內,不管什麼車,大貨車駕駛員基本看不見。”
所以,紅色的大貨車盲區警示帶,是提醒行人和非機動車在十字路口不要與大貨車搶行,因為在信號燈變為綠燈時,大貨車駕駛員根本無法發現盲區內的行人和非機動車。
“內輪差”不容忽視
2019年10月,在西安市一處十字路口,曾發生一起大貨車在右轉彎時將一行人卷入車底,造成當場死亡的事故。從監控視頻中,記者可以看出事故中的行人正好處於大貨車的“內輪差”區域。那麼,什麼是“內輪差”呢?
“‘內輪差’是指車輛轉彎時,內前輪的轉彎半徑與內后輪的轉彎半徑不在同一條軌跡上,內前輪轉彎半徑與內后輪轉彎半徑之差,稱之為‘內輪差’。如果從高處垂直觀察車輛轉彎時的狀態,就會發現,轉彎車輛是以內側后輪為支點進行移動的,前后車輪經過的區域其實是不同的。”張肸說,車身越長,轉彎幅度越大,形成的輪差就會越大。簡單說就是,大貨車前輪可以繞過的某一物體,后輪卻繞不過去,而這一區域又正是大貨車的右側盲區,如果其他交通參與者正好處於這一盲區內,危險性可想而知。
大貨車盲區警示帶就是對大貨車右轉時“內輪差”盲區採用紅色防滑路面進行鋪裝,並在上面噴涂“危險區域”字樣,用於提示過往的非機動車及行人通過此區域時,如遇車輛尤其是大貨車右轉時要進行避讓,切不可在此區域停留。同時提醒大貨車轉彎時也應控制轉彎半徑,使“內輪差”不超出此區域。
“通過彩色鋪裝、科學區劃,大貨車盲區警示帶可以有效提升道路警示效果,讓交通參與者更加直觀地獲取道路危險信息,從而減少右轉大貨車與行人、非機動車相撞的事故。”交警高新大隊丈八路中隊民警龍東說。
遇到大貨車應該注意什麼?
遇到大貨車,行人、非機動車和小汽車駕駛人應該注意什麼呢?王琦說,絕對不要和大貨車搶道。出行時,許多小汽車駕駛人心理上會產生一種“我比大貨車快”的優越感,就是有這種心理,一些小汽車駕駛人強行搶道、轉彎、掉頭,他們以為大貨車會剎停。其實,大貨車駕駛員這時也是這麼想的。但是對於一輛動輒幾十噸甚至上百噸的大家伙,慣性讓它在短短幾秒從運動到完全停住,是完全做不到的。此時,小汽車面對這個龐然大物,顯得非常單薄。大貨車撞碎一輛小汽車就猶如我們用手指捏碎一塊餅干。因此,小汽車行駛中遇到和大貨車會車時,應盡量和大貨車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特別是在交叉路口,要特別注意右轉的大貨車,不要搶先超越正在轉彎的大貨車,不要處於大貨車“內輪差”區域內。
目前,西安交警已完成東二環石家街盤道等地段大貨車盲區警示帶的鋪裝工作。
西安交警提示:進入冬季后,貨物運輸需求旺盛,道路上的大貨車流量較大,加之疲勞駕駛、超載等一些安全隱患的影響,加大了人們出行的風險。這個時候,所有交通參與者更加需要提高警惕,以防止意外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