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水窩子”,過上好日子——黃河灘區移民生活一瞥

記者 楊琳

2021年01月22日16:08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搬出“水窩子”,過上好日子——黃河灘區移民生活一瞥

新華社鄭州1月22日電 從2016年開始,王學芹家每年多了一個重要的慶祝日。“祝咱家日子像芝麻開花節節高!”近日,老王一家9口第一次齊聚一堂,舉起酒杯,慶祝搬遷第六年。

“搬遷年”,成了老王家的特色紀年法。

2016年秋收結束,王學芹家從黃河邊的破瓦房,搬進了封丘縣李庄鎮移民社區的電梯樓,成為河南省第一批黃河灘區搬遷戶。從那以后,每年全家人團聚的第一頓飯,都成了王家人固定的“慶祝宴”。

“搬新家,迎新生,比過年還有意義!”王學芹高興地說。

奔騰不羈的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也在黃淮大地上撕裂出一道道傷口。頻繁改道,將上百萬群眾卷入灘區,他們在洪水和泥淖中掙扎了百年。王學芹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的老家距離黃河100米,每年漲水都害怕,那個呼嘯聲能把你淹沒。”王學芹回憶,小時候,每年汛期前,父母都把糧食、衣物打包好,一旦黃河發水,全家老小就背著包袱往高處跑。“幾乎年年發大水,庄稼三年兩淹,吃糧全靠國家救濟。”

為了讓灘區群眾搬出“水窩子”,過上好日子,河南從2015年開始試點黃河灘區移民遷建,結合脫貧攻堅,2017年河南制定了黃河灘區居民三年遷建規劃,計劃到2020年實現對地勢低窪、險情突出的24.32萬群眾整村外遷安置。

根據灘區居民遷建政策,王學芹家幾乎沒有額外付款,用自家上世紀80年代修建的老房子,置換了這套120平方米的新房。從灘區搬到了鄉鎮,一家祖孫三代過上了新生活。

“新房子寬敞明亮,新小區干淨整潔,社區裡的醫院、銀行、學校、市場可齊全了。”王學芹說。

搬遷后,王學芹的女兒王輝結束四處漂泊打工的日子,回到李庄鎮,在商業街開了一家蛋糕房。因為周邊灘區遷建,群眾生活集中,李庄鎮越來越繁華。“守著父母守著孩子,真的挺幸福的。剛開業的時候鎮上隻有1家,現在已經有了9家蛋糕房。”王輝說。

不僅像王輝一樣的年輕人選擇回鄉創業,越來越多的鄉賢也帶著項目回到了家鄉,帶領鄉親脫貧致富。在外打拼多年擁有兩家服裝加工廠的張桂梅,回鄉創辦了新星制衣廠。“因為我們老家搬遷了,很多搬遷戶要就業,我就回來了,想要帶著家鄉人共同致富。”張桂梅表示。

如今,李庄鎮的工業園區已經引進了億德隆、車易捷等汽車零部件加工企業和新星制衣、愛貝服飾加工等9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可吸納就業人員3000多人。

夜幕降臨,老王家溫暖如春,一家人吃著餃子、聊著天,其樂融融。記者了解,黃河兩岸,濮陽、中牟等地最后一批灘區遷建移民正在忙碌著為搬家收尾,准備在新房裡開啟生活“新紀元”。

(責編:谷妍、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