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在全省率先推行第一村醫派駐,疏通村民就醫難的“毛細血管”——

第一村醫入村來

記者 趙楊博

2021年01月18日07:34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第一村醫入村來

在阿姑社村衛生室,代阿維給村醫宋恆(右一)指導針灸技術。本報通訊員 劉月攝

第一村醫代阿維來阿姑社村駐村。 本報記者 趙楊博攝

“叔,您是不是這兒疼?”代阿維邊按壓趙關狗的腰部,邊問道。

“嗯,就是那裡。”趙關狗應聲。

“您躺好!放心,會好起來的。”代阿維說。

……

這是1月6日清晨,發生在銅川市耀州區阿姑社村衛生室的一幕。今年34歲的代阿維在耀州區人民醫院針灸科工作已有10年。接到醫院選派第一村醫的通知后,她主動報名,成了第一批第一村醫。

“以前隻知道有駐村第一書記,現在多了第一村醫。城裡來的醫生醫術好,我在家門口就能看上病,還不多花錢。”患有頸椎病、慕名來村衛生室做針灸的村民王宏俠說。

2020年1月,銅川市衛健委在全省率先推行第一村醫派駐,截至2020年12月31日,已派出兩批60名第一村醫,覆蓋全市16個鄉鎮89個村。那麼,第一村醫選派背后,體制機制是否完善?第一村醫入村后,又與當地起了哪些“化學反應”?

怎麼選派?計劃3年選派6批優秀醫生

近年來,銅川市圍繞讓群眾“有地方看病、有醫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目標,狠抓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陣地建設,全市因病致貧率由2016年的23%降至目前的14.6%。

貧困群眾因病致貧、返貧現象得到有效遏制的同時,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銅川市決定,在全省率先推行第一村醫派駐,疏通村民就醫難的“毛細血管”。

“第一村醫在外省已有探索。結合本地實際,銅川市衛健委印發了《銅川市駐村第一村醫選派管理工作實施意見(試行)》等文件,從制度上保障了政策的可操作性。”銅川市衛健委主任段林榮表示。

第一村醫原則上向貧困村、醫療服務能力薄弱的村選派,向深度貧困村傾斜。從2020年1月1日開始,到2022年12月底結束。每半年為一批,3年共計6批。第一村醫須學歷在大學本科及以上,年齡45周歲以下,在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工作滿5年以上,有一定的政策理論水平和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熱心為基層和群眾服務。

去年,首批第一村醫派駐下去時,恰巧趕上了疫情。第一村醫迅速從健康扶貧轉到防疫戰場,發揮了抗疫“尖兵”作用。也正因為如此,銅川市將首批第一村醫的派駐時間延長到去年8月底結束。

“我在紅色照金的梨樹村、代子村當第一村醫,吃住都在當地。我要負責指導、協助鄉村醫生重點做好老年人、婦女兒童、慢病患者健康管理,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指導開展全民健康知識宣傳,開展村醫帶教培訓,協助鄉鎮衛生院開展相關專科建設,提升專科技術服務能力。”首批第一村醫、銅川市人民醫院醫生樊航行說。

“我們想通過第一村醫派駐,為優秀醫生提供深入基層、貼近群眾的機遇,讓醫療資源真正向基層流動,推動分級診療,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段林榮表示。

如何考評?考核結果與評選先進、晉升職稱、提拔使用挂鉤

如何讓第一村醫進了村,扎下根,能干事,干成事?銅川市著力完善考核機制,激發人才活力。

第一村醫考核分日常考核、月考核、期滿考核。日常考核和月考核由鄉鎮衛生院組織,以工作實績、群眾滿意度和考勤為主。

期滿考核由市縣衛健部門組織進行,採取“查、看、評、考”的方式,對每名第一村醫精准考核評價。查,是查第一村醫駐村工作檔案,驗証各項工作制度落實情況﹔看,是看第一村醫工作實績,實地查驗是否屬實﹔評,是通過電話抽查詢問,圍繞第一村醫德行、實績、駐村時間,走訪調研、調查群眾滿意度等﹔考,是對第一村醫業務能力進行測試。

第一村醫考核結果按干部管理權限進入個人檔案,作為評選先進、晉升職稱、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以此激勵第一村醫敢擔當善作為。

“駐村期間,我們每人每天有60元生活補助,每月還有100元通信補貼。”段林榮說,考核不稱職者,將追回駐村期間所有補貼補助,且駐村經歷不視作基層工作經歷。

銅川市縣衛健部門不定期組織抽查駐村第一村醫考勤和在崗履職情況,對無故不在崗的,發現1次批評教育,2次取消評優資格,3次不在崗的考核評為不稱職,責令派出醫療機構限期召回另行選派並通報。

成效怎樣?群眾不跑路、少花錢,病治了、衛生觀念提高了

代阿維負責耀州區寺溝鎮寺溝塬村、阿姑社村、陰河村3個村。

阿姑社村衛生室有“老大夫”宋增學和“小大夫”宋恆。

“老大夫”從醫52年,村民有頭疼腦熱的,隨叫隨到,深受愛戴。不過,“老大夫”有個隱憂:到了該退休的年紀,村裡的年輕人一上學都出去了,沒人接班。於是,他動員兒子宋恆回來:“你要守住這攤子,不能讓病人失望。”

代阿維來后,“老大夫”很開心,“小代會針灸,工作認真。不跑路,少花錢,病治了,群眾高興!”

更激動的是“小大夫”,多了一位好師傅。代阿維把“小大夫”帶在身邊,每天最少接診十幾位病人,言傳身教,“小大夫”成長迅速。

“我負責的3個村都面臨老村醫即將退休,新村醫剛上崗,醫術本領急需提升的情況,所以我主要是傳幫帶。宋恆之前就跟父親學過針灸,現在跟我學的內容更詳細一些,假以時日就能出師了。”代阿維充滿信心地說。

代阿維說:“村上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病人比較多。我來剛好填補了針灸這個領域。我對鄉親們有感情,所以選派第二批第一村醫時,我又報名來了。我一定能把新村醫們帶好,有一天離開了,我也能放心。”

在樊航行等第一村醫的倡導下,村民的衛生觀念和習慣逐漸改變。

“在疫情期間,我們叮囑村民要勤洗手,家裡要多通風。以前,一些村民不及時就醫,把小病拖成大病才去看,還有一些老年人思想比較保守,不願意就醫。我曾遇到有位老人小便帶血,卻不好意思跟任何人說。老人有次無意間提到,我出於醫生的敏銳性,趕緊給他做了檢查並幫助治療。現在,很多村民對於疾病的認識增強了,並願意接受正規治療。”樊航行說。

銅川市駐村第一村醫選派工作開展以來,截至目前,第一村醫們為當地引進中醫適宜技術、內科常見病診治、急診急救技術等10余項技術﹔幫助各村建立針灸科、康復護理科、放射科等10余個科室,有效提升了基層的服務能力。

記者手記

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健康保障

趙楊博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健康扶貧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更需要大力推進健康鄉村建設。

誠然,制度和硬件建設必不可少,但記者通過走訪發現,醫療人才恰是制約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的薄弱環節。以往,一批批醫務工作者通過下鄉義診等手段,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但幫扶時間畢竟有限。如何變“輸血”為“造血”,讓“有好醫生看病”真正在基層落實,考驗著衛健部門的智慧。

第一村醫派駐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在基層,第一村醫發揮著示范、引領作用,特別是能無私傳幫帶鄉村醫生,共同形成合力,提升基層診療能力,擔起百姓健康“守門人”的使命。

然而,“有好醫生看病”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一方面,可以通過定向招錄醫學類畢業生、全科醫生特崗計劃等方式,落實安家費等相關政策,引進專業人才,同時,嚴格鄉村醫生執業准入和退出機制,優化鄉村醫生隊伍。另一方面,要加大對現有人員的培訓力度,組織做好規范化醫師培訓、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訂單定向生規范化培訓和鄉村醫生培訓等,為鄉鎮衛生院培養臨床醫生、護士帶頭人,為村衛生室培養合格鄉村醫生,提高基層人員專業技術服務能力。

民生無小事。醫療人才留得住、干得好,才能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健康保障。

(責編:谷妍、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