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在展示合作社種植的西紅柿。本報記者 吳莎莎攝
王博的新年寄語。本報記者 吳莎莎攝
2020年,最讓涇陽縣雲龍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博高興的是:這一年,他帶領社員把西紅柿種出了名堂。
“我們合作社產出的西紅柿口感絕佳,去年市場銷售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銷售均價每公斤仍在20元左右,不愁賣。”王博告訴記者。
與蔬菜打了20多年交道的王博,是土生土長的涇陽縣人。2009年3月,他聯合幾個社員,注冊成立了涇陽縣雲龍蔬菜專業合作社,主要種植西紅柿、甘藍、西芹等蔬菜。
2014年,王博組織社員去北京、浙江、山東、河北等地考察學習。在河北青縣,一場“青菜宴”讓王博大開眼界,他發現原來蔬菜還能這樣吃,農產品也可以“高大上”。回來后,王博一直琢磨如何把菜種好,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經過調研,涇陽當地弱鹼性土壤培育出來的西紅柿口感沙甜,加之當地在大力發展蔬菜產業,王博和社員們一合計,決定把西紅柿作為合作社的拳頭產品推向市場。
學習種植技術、了解市場需求、增加農作物產量……王博帶領大家充分利用滴灌、噴灌、無人機等現代化高科技手段,積極開展綠色生產,嚴格把控產品質量。合作社還帶領社員拓寬種植品種,引進了普羅旺斯、涇番1號、安特萊斯、歐可等七八個新品種。為延長上市時間,王博和社員們根據蔬菜生長規律,合理調整種植時段,積極打造涇陽西紅柿品牌。另外,他們還對土壤進行了改良,給土地施用了秸稈蚯蚓肥,採用科伯特熊蜂授粉,這樣產出的果實不僅外觀好,而且汁液豐富、風味濃郁。如今,合作社已從剛開始的6戶社員發展到現在的260余戶,帶動周邊500余戶農戶增收。2020年,雲龍蔬菜專業合作社實現人均收入1.1萬余元。
“2020年合作社發展受到疫情影響,感謝政府給我們提供幫助,使我們有了對接渠道和平台,幫助我們走出困境。”王博感慨地說,“我和社員們在做好防護的基礎上不耽誤生產。去年3月到5月的銷售高峰期,我們每天都有1萬斤蔬菜拉到西安的批發市場銷售。合作社全年銷售西紅柿、甘藍、西芹等蔬菜4800余噸,銷售西紅柿單品180多萬斤,其中通過電商銷售西紅柿20多萬斤。”
“2021年,我將帶領社員加倍努力,用綠色、健康的農產品回報社會。”王博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