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北省:冬至的變與不變

記者 馬曉成

2020年12月22日08:41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中國最北省:冬至的變與不變

新華社哈爾濱12月21日電 冬至是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我國許多地方,都有“冬至大如年”的民諺。12月21日是今年的冬至,記者在中國最北省黑龍江省採訪了解到,隨著社會的發展,如今人們過冬至,既講究老習俗,又與時俱進為老節氣注入了新內涵。

老習俗傳承不輟 老習慣還是“標配”

冬至一大早,哈爾濱市民汪文萍就趕到超市,她正打算為冬至的晚餐做准備。在許多地方,過冬至一定少不了一盤熱乎乎的餃子。面粉、雞蛋、蔬菜……沒過一會兒,汪文萍的購物車就堆起了一座“小山”。

每到冬至,汪文萍都要為家人張羅包一頓餃子,她覺得這個儀式感很重要冬至這頓餃子不一定要多好吃,但包一頓餃子,才叫過冬至。

冬至時節的黑龍江省,往往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天氣雖冷,不少孩子卻樂了開花。在哈爾濱市香坊區一處公園內,已經退休的孫立群,正在帶著自己的小孫子揮動尜鞭,在冰面上把冰尜抽得嗡嗡作響。

“我小時候就玩冰尜,現在的小孩還在玩,這些老游戲傳到現在,就是一種傳承。”孫立群說。

小孩子們把小鏟子、小爬犁帶了出來,堆雪人、賽爬犁。在鬆花江畔,人們就地取材,把封凍的江面當成天然冰場……冬至前后,隨著氣溫走低,一項項“標配”的老游戲在大人孩子的歡笑聲中將冬至的氛圍推向高潮。

新過法注入“國際風” “貓冬”時刻更忙碌

過冬至要吃餃子,但哈爾濱市民李春麗家的餃子有些不一樣。

2019年,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揭牌,標志著中國最北省份正式承載起打造中國對俄羅斯及東北亞區域合作中心樞紐的重任。自貿區成立一年多來,哈爾濱許多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是,俄羅斯商品越來越多了,商品的價格也越來越親民了。李春麗家的餃子,就是用俄羅斯生產的面粉,配上東北餐桌常見的酸菜豬肉餡,制作出的“融合味道”。

“以前,許多俄羅斯食品對於中國百姓而言幾乎遙不可及,現在俄羅斯食品在中國市場越來越常見。”綏芬河市俄商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鵬說。吃著東北“鐵鍋燉”,配上俄羅斯生產的啤酒,這樣的場景越來越常見。

過去,冬至時節往往也是很多東北農民“貓冬”的時間。現在,許多人已經一改舊習,在傳統冬閑時節發展多種產業,經濟發展打破了冬日的“冰封”。

泰來縣地處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當地從江蘇引進一家專門生產汽車飾品的企業,通過發展手工編織汽車座墊的扶貧項目,帶動村民提高收入。

“半年就掙了約2000元!用自己掙來的錢,過節給家人添點東西,感覺就是好!”黑龍江省泰來縣平洋鎮平洋村村民李元青說。

到“最北”處找“凍” 冰雪旅游更紅火

冬至前后,黑龍江省許多地方最低氣溫零下二三十攝氏度,吸引很多南方游客來找“凍”。最近幾天去往黑龍江省漠河市的火車票基本上已銷售一空。

“在滴水成冰的地方,跟大家在一起圍著篝火唱歌、跳舞,真是太開心了。”深圳游客沈江說。

曾經深處大興安嶺採伐一線的漠河市,今年打造了規模龐大的冰雕雪塑群和冰雪娛樂項目。在神州北極廣場,兩座高15米、長100余米的巨龍雪雕氣勢恢宏,在七星廣場還用冰雪制作出了冰雪旅館和雪屋,在漠河市北極村,每晚都會舉辦篝火晚會、扭大秧歌等活動,吸引游客一同參與互動。

據了解,除了漠河以外,今年冬天,哈爾濱、亞布力等地的冰雪旅游項目也十分受歡迎。

“今年開園的游客量是最大的。年初許多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沒能成行,我們這11月份游客量就漲上來了,現在我們這都忙不過來了。”在黑龍江省海林市經營民宿的李彥林說。

(責編:谷妍、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