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念好消費扶貧“三字訣”

記者 陳嘉

2020年11月22日07:55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安康:念好消費扶貧“三字訣”

紫陽富硒茶、平利絞股藍、嵐皋魔芋……這些秦巴山區的土特產如今已成為安康的新名片。特別是在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大背景下,土特產從田間地頭走向市民餐桌,不僅實現了自身的華麗蝶變,更實現了貧困地區與消費市場的無縫對接。安康以消費扶貧為抓手,因地制宜把農戶與產業、市場相銜接,始終在“實”“通”“融”上做文章,有效破解了貧困群眾穩定增收、脫貧成果持續鞏固的難題。

“實”:做好產業樹品牌

消費扶貧具有帶貧益貧的屬性,離不開政策支持和政府的帶頭作用。同時,消費扶貧也是一種市場行為,需要遵循市場規律,扎扎實實把產業做起來、一心一意把品牌打出來。

11月9日,記者走進安康天瑞塬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瑞塬)的蔬菜園區,這裡一派生機盎然,茼蒿、生菜等蔬菜長勢正旺。農戶張明翠正熟練地把珍珠岩均勻鋪在泥土上,再撒上蘿卜苗。“我來這上班,干的都是老本行,而且咱這企業大,啥都有保障,干得安心。”張明翠告訴記者。

天瑞塬作為安康最具規模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總經理劉瑞紅始終牢記強產業是強企業的根基,是富農戶的基礎。沿著規模化發展、標准化運作、品牌化經營的思路,天瑞塬以農戶為主體,企業抓兩頭,合作社搞服務,實現了農民增收、合作社壯大、企業盈利的“三贏”效果。像張明翠一樣的農戶,基本上年收入能達到4萬元。

“生產環節,統一集中育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生產技術規程。品牌建設上,我們2014年就注冊了‘天瑞塬’蔬菜產品商標,建有蔬菜銷售公司和配送中心,配備蔬菜質量檢測室和專業檢測人員,全流程確保產品質量。”劉瑞紅告訴記者。

穩扎穩打做好產業,這是天瑞塬的發展思路,也是消費扶貧必須解答的問題。更為關鍵的是,通過夯實產業根基,運用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撬動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能更有效地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目前,安康累計發展現代農業園區1107個,培育專業合作社6000余個,家庭農場2292家,帶動20.03萬戶68.77萬群眾增收。

“通”:供需對接拓渠道

近期,安康市名優特色產品暨重點項目推介會走進了浙江。與此同時,白河縣消費扶貧產品推介會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這樣的線下活動只是安康消費扶貧的一小部分。在打通供需聯結、拓展消費渠道上,安康邁出了更為堅實的步伐,相繼舉辦了全市消費扶貧“六進”集中採購、“一縣一場”消費扶貧大集、駐村幫扶“十百千萬”消費扶貧行動等十大活動。政府牽頭搭平台,社會力量齊參與,在全市營造了濃厚的消費扶貧氛圍。

特別是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運用日益廣泛的今天,線上線下齊發力,才能更好打通供需兩端,為消費扶貧再添一把火。這樣的理念在陝西扶貧空間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成立於2019年9月的陝西扶貧空間,是利用大數據等新技術,建立起來的一個包含創業就業、農產品銷售、技志培訓、智慧物流等四大平台在內的綜合性服務平台。平台通過統合分散的生產、銷售和企業、品牌、信息、渠道等資源,使秦巴山區的優質農產品能夠更加順暢地“走”出去。

“我們與各級政府和扶貧主管部門、農村合作社、區域龍頭企業、物流公司、電商平台、商業銀行等都建立了合作關系,實現了供應鏈全覆蓋。此外,我們還在全省率先建立消費扶貧生活館,在全市布設消費扶貧專櫃,全面推廣‘VR’購物渠道、‘一物一碼’在線購物、三公裡免費配送圈等購物服務,搭建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體系。”陝西扶貧空間管理辦公室主任孔令旗告訴記者。

秦巴土特產火了、一批企業強了,消費者更願意消費了,更為重要的是很多貧困群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穩定收益,真正讓消費扶貧變得“人人可為、人人能為、人人願為”。

“融”:利益聯結促發展

讓貧困群眾穩定增收,這是消費扶貧的一大難題。而解答這個難題的關鍵在於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

11月10日,平利縣富硒堂數字經濟園區(簡稱富硒堂)負責人王秀梅和員工正忙著籌備當晚的直播活動,迎接“雙11”的消費狂歡。在離園區不遠的柳壩村絞股藍生產工廠,那裡也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農戶正忙著晾晒剛採摘不久的絞股藍藤、根、種子。實際上,企業早已提前兩周開始了“雙11”預熱活動,目前銷量超200萬元。

土生土長的王秀梅是平利電商消費扶貧帶頭企業的負責人。她想帶動更多鄉親穩定增收、脫貧致富,“農戶自身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單打獨斗不僅不利於自身發展,更不利於產業的長足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和農戶形成利益聯結。”王秀梅說。

富硒堂通過與拼多多合作,成立了尋夢園絞股藍合作社。拼多多提供啟動資金、技術,合作社負責收購、加工、銷售、經營等,農戶出人力,獲分紅。今年以來,富硒堂已帶動279戶農戶實現增收。

發展到現在,富硒堂已成為一個全產業鏈的新型經營主體,涵蓋了生產、供應、銷售各個環節。“我們現在也在做電商孵化,好幾個入股戶也是我們的‘孵化對象’。讓農戶能夠參與每一個環節,就能把農戶嵌在產業鏈上,實現穩定增收。”王秀梅說。

如今,安康一大批龍頭企業、電商平台、社會組織等力量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向脫貧攻堅發起最后決戰,向美好的未來進發。

記者手記

秦巴土特產的吸引力在哪?

陳嘉

秦巴土特產之所以有吸引力,關鍵在於其“土”和“特”。

“土”當然是一種鄉土情結的體現。不論是紫陽老街的青石板路,還是平利龍頭村的徽派建筑﹔不論是撩撥味蕾的那一口“酸菜”,還是脫口而出的那一句方言……它們總能勾起人們對家的思念。從某種意義上看,土特產甚至超越了其物質形態,成為一種文化符號,植根於人們心中。這對本地人如此,對外地人亦如此,因為中國人始終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情愫叫作鄉愁。

土特產的“特”則更多的是對外地人而言,南北差異、東西之別,不僅體現在省與省間,一省之內甚至都存在著極大差異。差異化形成多樣化。那些人無我有、獨一無二的特征吸引著更多人想來安康走一走、看一看、品一品。

從時代發展去看,土特產的吸引力則來自其“與時俱進”。人民向往更高質量的生活,就決定了必須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進一步看,土特產的轉型之路往往也是地方產業的轉型升級,產業強了,產品優了,服務好了,土特產的吸引力自然越來越大。

(責編:谷妍、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