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農大打造7個“科技小院”

“他們讓蝦蟹殼也能變廢為寶”

高 芸

2020年11月17日06:5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他們讓蝦蟹殼也能變廢為寶”

“今年蜜柚收成好,品質好,銷路好!”眼下,正是江西省井岡蜜柚豐收的時節,吉安市興橋鎮的柚農肖勇序興高採烈地採摘新鮮蜜柚,家裡種植的35畝蜜柚,挂果面積18畝,總產量達到9000公斤。“果園來了江西農大的師生,帶來了新的施肥和剪枝技術,讓我家蜜柚收入比去年翻了近一番。”

在當地蜜柚產業升級轉型的背后,有一支“帶不走的幫扶工作隊”:他們扎根蜜柚產業園區一線,與柚農吃住在一起,為柚農提供技術服務和管理知識,他們就是江西農業大學井岡蜜柚科技小院的師生們。這是江西農大在科技支農中不斷創新方式方法,依托“科技小院”,讓科技創新成果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2019年,江西農大依托學校現有的科技創新平台、專業人才等資源,在江西布局和建設了上高水稻科技小院、井岡蜜柚科技小院、安遠蜜蜂科技小院、彭澤蝦蟹科技小院、廣昌白蓮科技小院、修水寧紅茶科技小院、贛州食用菌科技小院等7個科技小院,實現學校科技服務的再升級。

在彭澤縣的萬畝稻蝦基地,稻邊水塘裡的地籠裡,飼養著活蹦亂跳的鮮蝦活蟹。江西農大彭澤蝦蟹科技小院以彭澤縣九江凱瑞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依托,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助力當地蝦蟹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我們的技術不是針對蝦蟹養殖一個環節,而是全產業鏈技術研究﹔也不是針對水產養殖一個方面,而是囊括水稻、果蔬、生態休閑農業等全領域科研成果。”彭澤蝦蟹科技小院負責人阮記明常駐小院,了解養殖戶在蝦蟹養殖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困難,長期跟蹤服務。該小院以服務小龍蝦產業集群為重點,將發酵麩皮和土壤改良技術、稻稈發酵蝦苗過冬培育技術、蝦蟹“內增氧”技術、富硒技術、蝦蟹甲殼提取技術等融入到全產業鏈集群。

養殖戶姚友義驚喜地發現,小院科研人員研究的發酵麩皮投喂及土壤改良等技術成為增產秘訣,從今年4月份開始,姚友義採用新技術,短短66天內,小龍蝦畝產超過210斤,總產超過4400斤。

令姚友義驚訝的是,“就連以前無人問津的蝦蟹殼,也能變廢為寶。”

“從蝦蟹殼中提取的甲殼素和殼聚糖技術,可廣泛用於食品、化工、醫藥、農業、化妝品等領域,大大提升經濟價值。”阮記明說。

為了讓師生們與農民能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科技小院創設獨立辦公場所、師生長期駐守的模式,鼓勵師生們拿出更多的科技成果助力農業生產。

在國家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縣之一的上高縣,水稻科技小院落戶在該縣泗溪鎮曾家村。江西省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江西農大曾勇軍教授率水稻團隊常駐小院,收集生產難題並進行科研攻關,先后解決了當地雙季稻機插技術、優質稻豐產抗倒技術等一批技術瓶頸。

農戶姚小軍種植的52畝水稻,採用了小院師生研發的技術,平均畝增產50余公斤,畝節本增收150余元,帶來了增產增收的新希望。

“我不想外出務工了,種田一樣能致富。”姚小軍自豪地說。

2020年,上高水稻科技小院創建了水稻優質高效標准化栽培技術模式100畝核心示范區,輻射周邊5000畝。小院還與示范區村委會創建“曾家大米”品牌,帶動村組農民在家門口再就業。

此外,安遠蜜蜂科技小院推廣的“中蜂免移虫育王生產器”在近300群蜜蜂中得到應用,廣昌白蓮科技小院切實幫助解決蓮農田間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問題,修水寧紅茶科技小院推進當地優選茶樹、科學規劃茶樹栽植基地,贛州食用菌科技小院舉辦了食用菌技術培訓班,培訓當地菇農200余人次。

一年來,江西農大的7個科技小院共入駐教師28人,學生35人,累計入駐天數1060天,解決產業中技術問題37個,開展入戶調查85次,開展技術培訓40余場近4000余人。

2020年,由江西農大牽頭建設的中國農技協江西井岡蜜柚科技小院與江西彭澤蝦蟹科技小院,榮獲“十佳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稱號。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1月17日 第 05 版)

(責編:谷妍、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