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下午,浐灞生態區管委會主任門軒帶隊,檢查重點項目建設情況,在灞河綠道(東城大道至隴海鐵路段)建設工程、灞河綠道(隴海鐵路至歐亞大道段)右岸建設工程及灞河綠道(歐亞大道至北三環段)建設工程項目現場,實地查看了堤防生態化改造、綠化景觀優化提升等工作情況,研究了灞河綠道74公裡無障礙通行段起始點設計方案和隋唐灞橋遺址段綠道選線方案,並要求各施工單位要堅持生態優先、突出特色,統籌抓好水質改善、河道治理等重點工作,以更高標准推進項目建設,打造美麗西安的浐灞樣板。
在香槐六路跨灞河橋項目建設現場,門軒同志一行現場了解了項目施工進展情況,重點對橋梁色彩方案進行研究討論,並提出在確保施工進度的同時,嚴把安全關、質量關,高標准、高質量完成各項任務節點目標。
串聯生態與城市 幸福綠道不斷延伸!
“三河一山”綠道建設浐灞段,浐灞生態區承擔12.5公裡灞河綠道、16.5公裡浐河綠道建設。
建設內容包括堤防生態化改造、綠化景觀優化提升、綠道慢行系統貫通、景觀節點及配套服務設施改造提升等。
位於灞河中下游段,項目南起歐亞大道,北至北三環,河道長度3公裡。項目提升改造將遵循上位規劃定位與策略,以自然生態為引領,挖掘本土生態特質,營造“山水田園、詩意棲居”的自然格局,集中展示浐灞生態區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屆時,4米濱水步道+7米綠道+2米人行道的綠道建設、廣運潭公園跨河人行橋、綠地廣場、游船碼頭、服務驛站和綠化提升等內容,將為市民提供豐富的親水空間,實現對城市環境的提升與帶動。
灞河綠道(東城大道至隴海鐵路段)建設工程
該項目南起東城大道,北至隴海鐵路。項目設計遵循上位規劃和定位策略,在貫通灞河上下游綠道系統的基礎上,對古灞橋遺址進行保護,打造灞河沿線的重要生態節點和天然氧吧,為周邊居民提供自然生態與歷史人文相融合的戶外空間,使歷史的命運得到新生,濕地的生命得以延續。
該項目位於灞河右岸迎水面,南起隴海鐵路,北至歐亞大道,河道長度5公裡。項目設計遵循上位規劃和定位策略,按照公園設計規范,在尊重現有景觀基底的同時,豐富濱河空間層次,增加文化體驗場所,打造聚集人氣的公共空間以及更多的水岸活力場所,形成—個聯動西安東岸現代與未來,融合生態與活力,觸發城市五感的復合型水岸。同時,該項目南側起點也是全市“三河一山”74公裡無障礙通行起始點,浐灞生態區將對標建設要求,精心設計、精致施工,打造灞河綠道標志性節點景觀。
灞河綠道(隴海鐵路至歐亞大道段)右岸建設工程效果圖
目前,浐灞河10個綠道項目均有序推進,計劃明年4月完工。截止11月6日,灞河綠道關鍵節點廣運潭公園漫水橋工程已經加工完成30套橋樁基鋼筋籠,澆筑17根橋梁樁基,橋梁工程形象進度完成22%。隨著綠道橋梁的建設完成,市民漫步、騎行將會享受到生態流入城市、城市親近自然的愜意。
浐灞生態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要求,按照“治水、用水、保水、管水”思路,系統推進“三河一山”浐灞河綠道建設,全力打造“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特色生態景觀格局,建設生態西安、美麗西安的浐灞樣板。
連通便捷與發展 五橋一隧加速推進!
交通是一座城市發展的“供血動脈”,交通的發展牽動著城市的命脈。
浐灞生態區認真謀劃、扎實推進、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全速推進“五橋一隧”項目,提升公眾的出行質量,拉伸城市骨架,提升城市承載力。
作為“五橋一隧”項目之一,香槐六路跨灞河橋西起歐亞六路,東接香槐六路,是服務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的重要景觀橋梁,貫通十四運會灞河南北區域的“主動脈”。
這座採用人、車分離式雙層布局的大橋,是陝西省第一座變高雙層鋼桁梁橋。建成后不僅能極大改善周邊交通,灞河兩岸路程節約30分鐘,市民出行更加便利。同時,作為景觀橋,將為灞河再增加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截至目前,香槐六路跨灞河橋項目橋梁上部結構已施工完成,橋梁主體結構已經貫通。橋梁工程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橋面鋪裝防水底漆、橋梁附屬結構防撞欄杆以及橋面收水口施工,下層橋面正在進行栓釘以及鋼筋網施工。
作為全市迎接十四運會的主戰場及核心區,浐灞生態區將繼續保持攻堅克難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堅持力度不減、干勁不鬆,千方百計加快工作進度,推進十項重點工作率先突破,全面提升綠道沿線城市濱水景觀,建設好“三河一山”浐灞河綠道,加快“五橋一隧”項目建設,全速推進“三中心”配套項目。
浐灞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建設現代時尚國際化的生態之城,繪就城市綠色畫卷,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為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做出浐灞貢獻!(當地供稿 西安浐灞生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