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眼看今年已近年終,陝西的脫貧攻堅的腳步,並未放緩,近期反而展開了一波更加密集的“收官之戰”。
近段時間來,陝西省委書記劉國中深入漢中、榆林等地調研,將脫貧攻堅的群眾滿意度一量再量。今年,陝西面對剩余18.34萬人的脫貧任務和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以5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為新起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特別是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目標標准,精准施策,注重質量,硬仗硬打,向貧困發起最后總攻的強勁態勢不減。
從省委到市 縣 鎮 村,這“五級書記”或深入思考想路子,或走村入戶促實干,共努力,抓脫貧、固戰果,和群眾一起把日子越過越甜。
在此,不妨向三秦取五幀剪影,以窺時代萬丈畫卷。
陝西省委書記 劉國中:交總賬、再加力 一鼓作氣干到底
這個季節,是陝北大棗最甜的時候。
近日,陝西省委書記劉國中來到了榆林佳縣木頭峪鎮王寧山村,展開了這個月來的又一次脫貧攻堅調研工作。看到顆顆飽滿的大棗正在生產線上被深加工,他關切地叮囑當地干部要持續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幫助村民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榆林吳堡縣寇家塬鎮李家塔下山村,他走進蔬果大棚,看到西紅柿、甜瓜喜人的長勢,劉國中還是語重心長地強調,要完善“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貧困戶”模式,把貧困群眾嵌入產業鏈,實現穩定增收。
這一個月來,他的調研腳步十分密集,從秦巴山區的褶皺到黃土高原的溝坎,從漢中的茶園到榆林的棗木,他強調最多的是“產業”、“慎終”和“銜接”。
在月初的漢中調研時,劉國中就扣著這個核心,仔細察看各個鏈條。從洋縣朱鹮湖有機產業發展公司到佛坪縣袁家庄街道肖家庄村食用菌產業園、秦嶺臻藥大健康產業園、貝殼山居精品民宿等等,劉國中表示,要在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上下更大功夫,建立更加有效、長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幫助群眾持續增收。
“完善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因地制宜發展3+X產業扶貧工程”、“一鼓作氣干到底 不獲全勝不收兵”,“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密集調研裡,劉國中問得最多的問題是“產業”,想得最多的問題是“長效”,給得最多的思考是轉向鄉村全面振興。
安康市委書記 郭青:隻要有新社區工廠在 脫貧戶也不會返貧
安康是國家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核心區,2015年底全市有剩余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8.17萬人,貧困發生率23.5%。5年來,平均每天有370多人過上“兩不愁三保障”的好日子。今年,全市1.74萬戶3.34萬剩余貧困人口已全部達標。
而安康市脫貧攻堅的重要路徑,便是“新社區工廠”。作為“五大工程”之一,目前陝西大約有1000多家新社區工廠,安康就有623家。尤其是全市毛絨玩具文創產業呈現井噴式增長,成為脫貧攻堅中發展速度最快、經濟體量較大的扶貧產業。
10月19日,郭青深入石泉縣池河鎮西苑社區,走進了益茂玩具有限公司、友泰智電子有限公司等新社區工廠,詳細察看毛絨玩具等產品生產制作流程,詢問“新社區工廠貸”等政策落實情況及面臨的困難,鼓勵企業積極拓展市場、適時擴大生產,把企業越辦越好。
眼下,脫貧攻堅即將畫上自己的句號,鄉村振興已拉開了時代帷幕,在三秦大地上完成這兩個大計的“無縫銜接”,是陝西省委書記劉國中在近期密集調研裡的再三強調和囑托。而到市委書記一級,就需要在全市找到一個具體抓手。今年9月,郭青就對安康脫貧攻堅的主線和后續發展做過新思考:“打工經濟是不可持續的,它不是以人為核心”、“隻要有新社區工廠在,搬遷群眾的就業和基本收入就有來源、有保障,已脫貧戶也不會返貧。
郭青相信,因脫貧攻堅而興的新社區工廠,絕不會因脫貧攻堅任務的完成而止,在未來的鄉村振興中也必將作出更大貢獻”。
平利縣委書記 鄭小東:村子不脫貧,我就不脫身
在平利縣城關鎮白果社區,樓房依山而建,對面滿山茶園。11月7日,一直操心著貧困群眾穩崗就業的平利縣委書記鄭小東,來到了這裡。
一跨進社區門口,就聽見滴滴答答的機器聲此起彼伏,一個個電子元件、服裝制衣社區工廠,正緊張而有序地工作。鄭小東與工人們親切交流,詢問著收入情況,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加油干,用辛勤勞動換取幸福生活,也叮囑幫扶干部要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全力做好貧困勞動力穩崗就業,讓貧困群眾順利脫貧奔小康。
今年4月,平利縣著實在全國“火”了一把!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視察,就曾走進平利縣的茶園,溫暖的話語猶言在耳。縣委是脫貧攻堅“一線指揮部”,縣委書記作用發揮如何,直接關系脫貧攻堅成效。
“村子不脫貧,我就不脫身!”這是平利縣委書記鄭小東的座右銘。隨著總隊長制、“紅黃綠”清單、“清零作戰室”、……等一系列舉措實施,平利縣五年時間使貧困發生率降由22.4%至1.2%,79個貧困村全部高質量脫貧退出,全縣“兩不愁三保障”絕對貧困突出問題得到根本解決。鄭小東也榮獲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
現在,脫貧攻堅收官在即,鄭小東依然“咬定青山不放鬆”,在城關鎮的這次調研中,鄭小東表示要通過興辦社區工廠、壯大特色產業、組織勞務輸出、強化技能培訓、開發公益崗位等,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至少一人穩定就業,善始善終,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
化子坪鎮黨委書記 野根利:帶動2300多戶貧困戶通過“發羊財”
放眼延安市安塞脫貧攻堅戰場,一個個貧困村實現華麗蛻變,一個個民生項目風風火火。如今在這裡,已穩定脫貧4124戶、12621人,55個貧困村全部退出。這離不開一個鎮子接一個鎮子的自我成長,鎮黨委書記如何作為,至關重要。而在這片熱土上,化子坪鎮和野根利的名字已被熟知。
“喂,公平,我是野根利,上次我來你家咱們說好的20隻湖羊進圈了嗎?”
“進了進了,早都進了,我把山羊都換成湖羊了,我還又多買了5隻呢!”
這是野根利和貧困戶之間再平常不過的一次通話,他們所說的“以羊換羊”,就是野根利在解決當地脫貧攻堅難題過程中的創新實踐。
在安塞,禁牧與放羊,是一場生態和生計的博弈之戰,如何找到平衡點?為此,野根利北上 內蒙、南下江浙,最后相中了肉質鮮美、產羔 率高、生長發育快的湖羊。他想到了“以山羊換湖羊”的辦法,貧困戶不用額外掏錢,按比例以自家山羊置換羊場的湖羊,羊場免費為貧困戶提供飼料代購、羊子包銷。
一時間,“湖羊風”刮遍了化子坪鎮,300余戶群眾參與到湖羊養殖中來,一年下來戶均增收3000多元。群眾不僅得到了收入,困擾多年的封山禁牧難題也迎刃而解。如今,湖羊養殖在安塞區已得到全面推廣,全區湖羊存欄量突破10萬隻,2300多戶貧困戶通過“以羊換羊”實現脫貧增收。
金米村黨支部書記 江百川:有些事不是開會、命令可解決 要用心和熱愛
在秦嶺山脈新鮮空氣浸潤下,陝西省柞水縣金米村成排的大棚木耳正在泛黑、成熟,電商讓木耳遠銷全國各地,每日還有大批游客前來參觀。“小木耳,大產業”讓這裡的脫貧攻堅已轉到了鄉村振興的大道。
4月間的一場網絡直播,吸引近2000萬人在線觀看,一晚上賣出24噸木耳!誰能想到,就在幾年前,金米村還是個極度貧困村,2015年貧困發生率高達21.85%。“那時候也種木耳,但只是零敲碎打,不成氣候。”村黨支部書記江百川感慨,今天村民的錢袋子鼓了,金米村也變漂亮了。
49歲的江百川,是上世紀90年代初的醫學大專生,2008年回到金米村當選村支書。“干了好幾屆,中間有一屆咱沒當。為啥沒當?找不准村裡脫貧致富的門路,心裡慚愧。”為了脫貧,他帶領過大家栽核桃、種連翹,但收效不佳。2018年起,江蘇扶貧協作資金開始注入柞水木耳產業,再次點燃了江百川和金米村人擺脫貧困的夢想。江百川跟村干部們一起,帶領村民干起來。不到兩個月時間,金米村建成規模為78萬袋木耳的種植大棚。
“有些事不是開會、命令可以解決的。但一定可以通過用心和熱愛實現。”現在,在江百川的心裡,有一張金米村發展的藍圖:進一步做大木耳產業,將全村70%以上有發展能力的農戶吸附在木耳產業鏈上﹔借蘇陝扶貧協作建設金米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東風,走產業和生態融合的鄉村觀光休閑旅游之路,促進長效發展。
今年4月21日,在陝西考察的習近平來到平利縣女媧鳳凰茶業現代示范園區考察脫貧攻堅,一張照片定格了“五級書記”共抓扶貧的瞬間。照片中,習近平面帶微笑,向茶農們走來。在他身后,是陝西省委書記、安康市委書記、平利縣委書記、蔣家坪村黨支部書記。
從黨中央最高指揮部到基層最后一公裡,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大家,層層壓實責任,兌現對人民的承諾。
陝西“五級書記”抓脫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最為關鍵的一項措施。一個月來,在密集而忙碌的脫貧攻堅征程裡,我們從陝西的“五級書記”裡定格了五個剪影,他們在不同時間和不同地點,做著不同的工作,卻隻為一條大計。“不約而同”的背后,理念、價值、作為、擔當卻是一脈相承,一以貫之的。
“五級”共抓一件事兒,將陝西脫貧攻堅的腳步壓得更穩、更實。(人民日報社陝西分社 208坊 陌 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