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穩”“六保”看陝企

陝西國防科技“跨界”研發激活新產業

記者 沈謙文/圖

2020年11月09日08:58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陝西國防科技“跨界”研發激活新產業

十月二十八日,在西安航天動力機械有限公司的銅箔裝備廠生產車間,一線員工正在生產加工旋壓鈦筒陰極輥。

陝西是軍工大省,國防科技實力雄厚。近年來,陝西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眾多企事業單位,將自身的高新技術用於發展新興產業,在其帶動下,我省一批新產業、新技術如雨后春筍,蓬勃成長。

省委軍民融合辦負責人介紹,國防科技工業是國家戰略性高技術產業,富集高新技術和尖端人才,特別是在前沿顛覆性技術創新領域十分活躍。近年來,陝西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在保障圓滿完成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任務的基礎上,大力發揮先進軍工技術對於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搭建需求對接平台、優化資源配置、完善要素供給,不斷推進軍工成果轉化、孵化壯大產業,在民用航空航天、衛星互聯網、高分北斗應用、人工智能、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取得了突出成效。

1 為企業打造獨特的競爭力

9月25日,航天科技集團第四研究院(以下簡稱航天四院)旗下公司——陝西中天火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天火箭)在深交所正式上市,成為陝西第58家上市公司。

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中天火箭技術來源於航天四院固體火箭技術。多年來,中天火箭研制生產的民用增雨防雹火箭已成為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主要產品,在減災防災、生態環境修復、森林草原防火、重大活動保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該業務國內佔有率穩居行業第一。

目前,中天火箭成功實現了從單一增雨防雹火箭到系列化小型固體火箭業務、熱場材料、炭/炭復合材料業務及智能化稱量設備等系統集成類業務的融合發展,並實現了制導火箭出口零的突破,國際市場開拓取得重大進展。

航天四院的另一家子公司——西安航天動力機械有限公司,憑借航天技術,自主研制的國內首套直徑2700mm旋壓鈦筒陰極輥,打破了日本等發達國家同類產品對市場的壟斷。

銅箔是沉澱在電路板基底層上的超薄連續金屬箔,近年來,隨著電子工業的飛速發展,市場對電子銅箔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陰極輥作為生產銅箔設備中的核心部件,不斷向大規格發展。西安航天動力機械有限公司憑借一流的技術,於2016年研制出了直徑2700mm旋壓鈦筒陰極輥,並接連取得了2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目前,該產品佔據了國內高端銅箔裝備40%的市場份額,已成為航天四院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

2 技術“嫁接”使產業發展如虎添翼

產業發展,離不開高新技術的推動。我省實力雄厚的國防科技工業,近年來為產業發展不斷注入活力。

7月,航空工業西安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以下簡稱航空工業自控所)和三一重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重機)聯合研制的智能挖掘機首次交付用戶,通過使用,受到了用戶一致好評。這標志著國產智能挖掘機將打破國外智能挖掘機壟斷中國市場的現狀。

智能挖掘機,是將航空領域的電傳控制技術,“嫁接”到傳統的挖掘機上,開發出智能挖掘機電傳控制系統,以適應智能化、信息化時代的需求。

近幾年,挖掘機等工程機械在我國的市場需求巨大,我國生產的工程機械(包括挖掘機),其高技術含量的核心產品,如電液伺服閥、控制器、多路閥等控制部件,大多採用國外進口產品,國產化率較低。

2017年底,航空工業自控所與位於江蘇省昆山市的三一重機合作,雙方組建研發團隊,共同研發智能挖掘機。

經過反復試驗,航空工業自控所最終成功將飛機上的電傳控制技術應用於挖掘機上,並採用數字式控制技術,提升挖掘機整體性能,使我國工程領域實現了一次重大技術創新。其中的數字電傳控制為智能工程機械提供了良好平台,突破了關鍵技術瓶頸,打破了國外壟斷。

2018年6月,雙方合作完成了首台智能挖掘機樣機研制。

據業內專家介紹,如今,我國每年挖掘機的產量約20萬台,未來智能挖掘機將逐步替代傳統挖掘機。航空工業自控所“跨界”進入挖掘機領域,將加速我國這一產業的轉型升級。

除了智能挖掘機,航空工業自控所借助航空技術,打造的壓力傳感芯片項目已進入試驗驗証階段,即將以新設子公司的形式落地我省。該項目研發的高溫硅壓阻壓力傳感芯片,是發動機、液壓舵機等領域應用的核心壓力芯片,目前國內主要依賴進口美國、瑞士、芬蘭等國公司生產的同類產品。航空工業自控所向市場推出高溫硅壓阻壓力傳感芯片后,將打破對國外產品的依賴。

另外,航空工業自控所目前正在將自身的技術應用於高鐵列控計算機、高鐵軌道檢測,讓技術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插上“翅膀”。

3 “跨界”研發讓國防技術更好地服務社會

目前,陝西國防科技工業領域中,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依托自身的高科技,進入新的領域研發新產品,造福社會、造福人類。

中國船舶705所(以下簡稱705所)近年來將國防科技應用於醫療診斷領域,成功研制出膝關節病診斷系統。

2018年,705所總體部振動噪聲控制技術團隊與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骨科團隊,就基於振動噪聲測試技術的智能可穿戴膝關節病診斷系統開展深層次合作。歷時近1年時間的研發,聯合研制的膝關節智能診療系統成功問世。該系統可有效減少醫生在常規影像學診斷中的閱片時間,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誤診率。

目前,該診療系統已在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骨科門診和西安昆侖醫院磁共振室進行試點。

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作為我國最大的以火炸藥及毀傷技術研究為主的綜合性軍品研究機構,積極開發光電材料技術,該所先后開發了TET彩色液晶和寬溫液晶顯示材料、OLED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和聚合物光伏電池材料,累計開發了300多種液晶單體和中間體。其研發的寬溫液晶顯示材料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省委軍民融合辦負責人介紹,當前,國防科技向民用領域的積極轉化,使陝西高端裝備制造業領域的許多產業獨具特色,技術在國內居於領先地位。下一步,省上將繼續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大力推動軍工企事業單位將高新技術轉化到支柱行業、重點技術裝備制造和戰略新興產業中,不斷研制出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把制造業做實做強做優,為推進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責編:任志慧、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