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奇洲熟練地用螺絲刀取下古鋼琴上的螺絲。
修復古鋼琴的工具多達三十多種。
吳奇洲想盡辦法修舊如舊,還原古鋼琴的聲音感覺。
一台上百年歷史的古鋼琴,猶如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經過古鋼琴修復師的細心“問診”,查出“疑難雜症”,進行精心“治療”,古鋼琴也能煥發新生,重現歷史的聲音。星海音樂學院樂器工程系教師吳奇洲,就是這樣一位年輕的古鋼琴修復師。
這個專業有點冷
專業第一畢業留校任教
星海音樂學院沙河校區樂器工程系設有一間古鋼琴修復工作室,隻見裡面擺放著一架解體的三角鋼琴,金色的三角形鋼板已被卸在地上。房間角落立著一個“大塊頭”的吊裝工具,用來吊裝鋼板。一個黑色工具包攤開擺放在桌上,螺絲刀、千分尺、鉗子、鑷子……工具多達三十多種。靠牆的白板上則記錄著一些晦澀難懂的數字符號。
此時,吳奇洲正全神貫注地修復一台古鋼琴,隻見他熟練地從工具包裡掏出一把螺絲刀,將鋼琴上的螺絲取下,又小心翼翼地將零件分門別類整齊放好,生怕搞丟了,哪怕只是一顆小螺絲。
“這是一台德國貝希斯坦鋼琴,有上百年歷史。”吳奇洲介紹,這台鋼琴曾被人不規范修復過,不但不達標,還破壞了原始數據。吳奇洲和他的學生接手后,發現修復過程異常坎坷。“就像做手術一樣,原先那台手術做得不好,我們重新做時,需要思考的數據就越多,難度更大。”
修復古鋼琴最重要的是還原歷史軌跡。“我經常琢磨,一兩百年前的鋼琴制作師是如何想出如此完善的設計理念,才有了現在看到的‘樂器之王’。”在吳奇洲眼裡,古鋼琴就像藝術品,修復時,他常被一兩百年前的匠人精神深深震撼。
今年,吳奇洲從星海音樂學院樂器工程系以專業第一的成績畢業並留校任教。在星海音樂學院,鋼琴修復與重建是一個新開的專業教學模塊,目前隻有吳奇洲輔助著吳智杰教授參與教學,他們還是第一屆參與鋼琴修復與重建教學的老師。“我們做古鋼琴修復,希望讓鋼琴煥發生機,重現歷史的聲音。”吳奇洲說,修復過程往往要耗時幾周甚至幾個月,十分考驗修復師的專業技能和耐心。
從鋼琴演奏到鋼琴修造
23歲的吳奇洲來自廣東汕尾,四五歲起,他便開始學鋼琴。上高中后,決定走藝考之路的他,高二時便從老家來到廣州的一家大型藝考培訓機構學習。
那時,吳奇洲是音樂會的常客。一次偶然機會,他發現音樂廳裡有調律師一角,同一架鋼琴經過不同的調律師調音后,即使同一個人演奏同一首作品,所賦予的“感覺”都不同,“有的音色比較溫暖,有歌唱性,有的更明亮透徹,有金屬感。”請教老師后,他方才得知,調律師可在“可修飾范圍內”對鋼琴音色進行處理。
當時,在培訓機構的300多位學員裡,吳奇洲的鋼琴演奏水平處於中流水平,但他聽覺敏銳,視唱練耳課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他了解到星海音樂學院開設鋼琴修造專業,其中便有調律方向,考慮到自己從小愛動手,便將高考志願定為鋼琴修造專業。為了備考,他加大力度練習聽力。
此外,這門專業還考查手工藝操作技能,為此吳奇洲經常練習繪制鋼琴部件圖紙。2016年,星海音樂學院樂器工程系錄取20人。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專業單考中吳奇洲取得廣東省第3名的好成績,順利入讀鋼琴修造專業。
全校唯一學高數的專業
隨著深入學習,吳奇洲發現自己從前對鋼琴修造的理解非常粗淺。他說:“在外人眼中,鋼琴修造是修修補補的工作,很簡單。其實鋼琴調修不單純是技術,更是藝術,調律師也被稱為演奏家背后的‘藝術家’。調律師可根據作品對鋼琴的音律、音色做細微修改,還會根據音樂家喜好對鋼琴進行微調。”
大學期間,吳奇洲不僅要學習樂理、樂器木材學、鋼琴調修、演奏技能、樂器制造工藝等課程,還要學高等數學、聲學物理學,鋼琴修造專業堪稱“音樂專業中的理工科”。“我們要計算頻率等公式或理解律制原理,作為文科生,我感覺還蠻難的。”吳奇洲說,“我們專業是星海音樂學院唯一要學高數的專業,我們會開玩笑,高數考全校第一,事實上只是考了全班第一。”
大三時,吳奇洲學習了一門名為“鋼琴修復與重建”的課程。課上,老師將同學分組,每個小組都分配了一台舊鋼琴,讓同學們親自動手去修復整理。這是吳奇洲第一次接觸鋼琴修復,老師這種獨特的教學模式,讓鋼琴修復藝術在吳奇洲心中播下了興趣的“種子”。
“當年,在老師指導下,我們把古鋼琴維修好,讓它煥然一新,像被賦予了新生似的,重新奏出了優美聲音,給我們帶來滿滿的成就感。”在這門課上,吳奇洲找到了最感興趣的事情,經過與老師的商量后,他選擇了古鋼琴的修復與重建方向。在同屆學生中,僅有三名同學被選中參與鋼琴重建方向的學習。
3D打印復刻稀缺零部件
“古鋼琴修復與重建,是一個浩大的工程。我們需要想盡辦法修舊如舊,還原鋼琴的聲音感覺,這是重新造一台新的鋼琴做不到的。”吳奇洲解釋,這既有時代的影響,也有材料或設計理念的影響,現在鋼琴的結構經過數百年的改良,其設計、內部機芯細節等都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
吳奇洲介紹,修復古鋼琴有幾大步驟,先是判斷需要解決的問題,接著測量記錄古鋼琴的原始數據,如弦列設計、呢氈尺寸等。隨后,要制定修復方案,預訂零部件,然后才是拆卸鋼琴並進行部件更換,最后還要精雕細琢對古鋼琴進行整理和整音。
修復古鋼琴的原則是,該保留的都要盡量保留。實際上,古鋼琴的很多零件已經磨損嚴重,必須更換。於是,吳奇洲會根據預算,選購不同等級的進口零部件。可有些零部件因停產等原因,在市面上難覓蹤跡。
“以前我們會手工做配件,但數量多時,這種方式不僅耗時耗力,誤差也難以把控。現在我們引入高科技,將圖紙建模后利用3D打印機或CNC雕刻機復刻配件,目前還在試驗階段。”吳奇洲說,最近為了修復貝希斯坦鋼琴,他們將利用3D打印技術復刻鍵盤上的老式卡釘裝置,做到1比1還原,盡可能復原當年的觸感。
吳奇洲打開一台有幾十年歷史的英國古鋼琴介紹,這台鋼琴的呢氈已經硬化,琴弦也生鏽了,統統都得換掉。“我們換呢氈時,要考慮它的羊毛含量佔比,這會影響鋼琴的觸感。此外,膠水用量多了會導致呢氈硬化,少了會使呢氈脫落。”吳奇洲說,鋼琴的琴鍵鑲嵌了象牙,現在已不允許象牙買賣,修復時盡量選擇相似的替代品。
為了重現當年聲音,吳奇洲常常聽早年的黑膠碟片,熟悉鋼琴音色﹔閑暇時,還會聽音樂會,豐富大腦中的音色庫。
由於歷史久遠,古鋼琴往往“病害”纏身,“搶救”迫在眉睫。作為年輕的古鋼琴修復師,熱愛與認真是吳奇洲的制勝法寶。“一動手就想把修復步驟做完再休息,不知不覺時間就溜走了,歇下來時才發現已經半夜三四點鐘了。雖然辛苦,但樂在其中,就不覺得累了。”吳奇洲說。
專業透視:鋼琴修造
星海音樂學院樂器工程系副主任郝一男介紹,目前星海音樂學院樂器工程系開設的鋼琴修造專業,主要以鋼琴修造、鋼琴修復、鋼琴調律與音樂會音色技師培養目標為主。學生在大三時會按照四大方向分流:第一類是音樂會技師,學生畢業后可在音樂會上從事施坦威鋼琴、雅馬哈鋼琴等的售后服務工作﹔第二類是鋼琴修復與重建,畢業生可以對100多年前的鋼琴進行修復重建,還原當年的聲音﹔第三類是鋼琴制作與設計,學生在校時就可以自己制作完成一架鋼琴﹔第四類則是鋼琴市場營銷管理。
郝一男說,廣東本就是一個樂器制造比重較大的省份,近年來藝術受眾群體不斷增加,家庭樂器保有量及社會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從2002年建立本科專業至今,幾乎每年畢業生就業率都是百分之百。
“2016年,我們建立了全國高校鋼琴修造專業教育聯盟,在這個聯盟裡,至今具有鋼琴修造專業方向的音樂學院、師范類以及綜合類的大學、大專院校56所。現在這個專業處於上升狀態。”郝一男表示。據吳奇洲介紹,古鋼琴修復是比較新的領域,目前缺乏權威的資質認証。